08.07 竹尖·刀客:济宁竹竿巷里的手艺人老陈

在济宁,有一处历史文化街区,一个被济宁人熟知的地方,它有个响亮的名号——竹竿巷。

竹尖·刀客:济宁竹竿巷里的手艺人老陈

这是一条竹子架构的街巷,在并不产竹子的济宁很是有趣。倒溯几百年,借助运河的优势,南方的竹子在这里停靠、上岸......竹竿可谓街巷的缩影,也是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者。

竹尖·刀客:济宁竹竿巷里的手艺人老陈

竹竿巷中有一座清真寺,已面向运河悠然矗立了600余年。老话“老龙戏水”的龙头,说的就是这座东大寺。

人间传说,东大寺正面临河,往年运河船队在门前熙熙攘攘,背后一条五百米的长街蜿蜒西行,这就叫 “青龙戏水”。

竹尖·刀客:济宁竹竿巷里的手艺人老陈

据说,在巷深处原有水井,不为取水,而是作为“水钉”钉劳这条巨龙,以免龙汲饱了突然腾空带走一方风脉。其实,东大寺更像竹竿巷的中心,西延依次是纸坊街、南汉石桥街、纸店街南延依次是竹竿巷、小闸翁城。

竹尖·刀客:济宁竹竿巷里的手艺人老陈

竹竿巷有位身形并不伟岸的大哥,叫陈吉金,我努力称他“刀客”,他却自称铁匠,其实是位实打实的锻刀匠和卖刀客。今年63岁的陈吉金有个独特的爱好,没事时爱唱上几口戏。据说这是一颗打小就埋下的种子。年少时,陈吉金跟村里的老人学唱戏、比唱戏。时至今日,“嚎”赢了的喜悦感在这张饱经沧桑的脸上依旧如昨,只是几道皱纹昭示着岁月的不可逆转。老陈说,自己最爱河南豫剧,因为嚎起来不太费劲,乐得糊涂,还真叫人艳羡。

竹尖·刀客:济宁竹竿巷里的手艺人老陈

在陈吉金不大的铺面内,有散落在地的碎纸屑、整齐侧立的菜刀和一块立身角落的镀金老招牌,仿佛这里兼具逍遥派的烂漫、商人的精明和匠人的坚守。人到了一定年龄,需要给自己一些宽恕,陈吉金也不例外。除了忙铺子里的琐事,陈吉金早上会去公园散步,走走跑跑,再哼上一曲,欢乐变得愈发具体,也愈发固定。

陈吉金自己爱吃瓜,却是个不安分的“吃瓜群众”。普通的西瓜奈何不得他,饥渴时,陈吉金常向巷子的深处去,找自己的熟摊贩。如今,老陈的年纪越来越大,儿子不感兴趣,老手艺丢掉怕是早晚的事,他不得不对自己做个“妥协”。就像他常说的,西瓜不沙不够味儿。可这样的西瓜也正在进行着一场“抗争”与“妥协”,谁又能说得清呢?

竹尖·刀客:济宁竹竿巷里的手艺人老陈

在一代代飞鸟的注视和瞩目下竹竿巷历经漫长的沉淀正如缓缓流淌的河水沉静安然,徐徐向前今天也许这里不再有人如潮涌的码头不再有抑扬顿挫的吆喝不再有当时繁华的喧闹但数百年迎来送往带给这座城市的酒与故事大抵是最宝贵的财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