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 這幾位哪個才是你心目中真正的賢相?李斯、蕭何、曹操、張居正?

今天我們聊歷史上的賢相。說起這個話題,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認為的最好的丞相,也會有很多文章著眼於某個特定的歷史人物進行剖析,甚至把一些野史的東西也添加進去來豐富人物。而我的絕大多數文章,都喜歡從宏觀角度看待問題,這次也一樣,接下來要做的是把我國封建歷史上那些主要的幾位賢相,放在同一條歷史脈絡之上,做一個橫向的比較。既非簡單的講述每個人物的生平簡歷,也不是為了評出個一二三排名,而是從宏觀歷史角度來看他們在封建歷史上這個特定的“行業”中,各自的位置以及起到的作用。

這幾位哪個才是你心目中真正的賢相?李斯、蕭何、曹操、張居正?

先來撇清幾點:

第一,封建歷史上“相”的作用有多大?《荀子·富國》中這樣評價:“使百姓無凍餧之患,則是聖君賢相之事也。”也就是說,在物質匱乏的古人看來,要想解決老百姓的基本生存問題,唯有寄希望於兩個人物,一個是聖君、一個是賢相。可見賢相的地位有多高、責任有多大。

第二,“相”在歷朝歷代的稱呼有所不同,我們既然寫的是一類人,而不是某個人,那麼也就沒必要糾結到底是丞相還是宰相還是內閣首輔了。

這幾位哪個才是你心目中真正的賢相?李斯、蕭何、曹操、張居正?

第三,如果單純從個人能力角度出發,很多執掌重權的歷史名人也坐在“相”的位置上,比如王莽,但其最後攛掇了皇權,在傳統文化的角度上就與“賢”字不沾邊了;又比如司馬懿,雖然他沒有直接篡權,但無論是對曹魏皇帝的禮遇還是高平陵之變角度,也不能稱之為賢相了。所以,接下來我們要列舉的這幾位,要麼是公認的賢良表率,要麼是其人雖有爭議,但確實做到了上利於君、下利於民的客觀事實。

好了,說起著名的賢相,你首先會想到誰?在漫長的封建歷史長河中,有太多賢相名垂千古,如商末的商容、西周的姜子牙、周公、齊國的管仲、西漢的蕭何、三國的諸葛亮以及大唐的“房謀杜斷”,真是代有人才出。那麼我們來看看,從時間流角度出發,哪一位稱得上是封建王朝丞相這一”特殊行業“的”開山祖師“呢?

這幾位哪個才是你心目中真正的賢相?李斯、蕭何、曹操、張居正?

由於奴隸制社會的三朝記載比較匱乏,且多神話,因此輔佐商紂的商容,我們無從得知其具體施政政策。西周起兵時的姜子牙以及周武王死後的“攝政王”周公,不僅身上的神話傳說太多,而且後來都被封了諸侯國國君,由於分封制的原因,這兩位身份角色都不太符合後來對於“相”的定位。因此,我認為歷史上真正的“相祖”,是齊國國相管仲。(“相祖”一詞是我剛剛即興想到的,只是便於評述之用,喜歡咬文嚼字的可以自動忽略)

史書上如果要評價一位丞相做的特別好,往往會說“可比管仲樂毅”,可見在古人看來,一個最好的文官莫過於管仲那樣的,最好的武將莫過於樂毅那樣的。(當然這裡面有時間早的原因,並不是說就沒有人比得過他們了。)

這幾位哪個才是你心目中真正的賢相?李斯、蕭何、曹操、張居正?

管仲作為賢相的能力,主要表現在內政上,他在主政期間對齊國的行政管理系統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在那個與後世對比,各方面都顯得“粗獷”的年代,他造就了當時最為精密的行政系統;用人制度方面,在當時世卿世祿制根深蒂固的背景下,他首先提出了政績的重要性;在經濟方面,他最早重視經濟活動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的重農抑商。《國語·齊語》中記載管仲的核心經濟觀點是:“遂滋民,與無財”,就是滋育百姓,讓窮人也能提高收入,在那個貴族時代裡重視窮人的死活,已經是開創性的了。

無論是禁止貴族掠奪私有財產還是發展鹽鐵業、貨幣業,還是在調劑物價等方面的種種內政,無不體現了管子思想的超前性和實用性特點。這一切再加上其軍事改革以及外交上的“尊王攘夷”策略,都使得齊國國力迅速攀升,並在齊桓公當朝立竿見影的成為春秋第一霸主,直到戰國末期,齊國的經濟實力一直保持領先地位。

這幾位哪個才是你心目中真正的賢相?李斯、蕭何、曹操、張居正?

按理說,管仲已經做到了他這個行業的標杆位置,後世丞相們只需學習並完善他的主政方略即可。可那個不僅戰亂不斷,而且思想也是百家爭鳴的時代,恰恰統一中國的是秦國,而齊、秦一東一西,完全不同的兩套統治方案,對於後世影響深重的,自然是勝者——秦。

秦的著名丞相是李斯,無論是統一前夕的秦國,還是統一之後秦朝,名垂千古的丞相只此一人。有人可能會問,咱們聊賢相,怎麼第二個就把“叛賊”李斯給扯出來了?很簡單,因為後世的賢相們沒有繼承管仲的衣缽,而是繼續施行了近兩千年的“李斯政策”。雖然秦始皇死後,李斯跟趙高一起 矯詔立胡亥、殺扶蘇,但據《史記》記載:“ 聽高邪說,廢適立庶。諸侯已畔,斯乃欲諫爭,不亦末乎!”也就是說李斯明明懂得事理,卻偏偏聽信了趙高的邪說,做出如此這般惡事之後引起全國起義,這才翻然悔悟想起向皇帝直諫,這不是太愚蠢了麼?

在此之前他的一系列政策都是你耳熟能詳的。如統一度量衡、貨幣、車同軌書同文等等,最關鍵的是在他的主張下,廢除了分封制度,施行了封建中央集權制度,從此歷朝歷代的丞相、宰相們的工作重點,從管仲的偏內政,變成了維護皇權重於內政。

這幾位哪個才是你心目中真正的賢相?李斯、蕭何、曹操、張居正?

接下來再看蕭何,假如評選你心目中最好的丞相的話,蕭何肯定得分不低,因為他在大漢建立之前完完全全做到了讓主公省心,大漢建立之後又做到了讓皇帝放心,這兩點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到的。戰時的後勤保障工作,蕭何已經不是讓他怎樣他怎樣的境界,而是劉邦想的到的,他都能做得到,沒想到的也能替主公想到然後做好。《太史公自序》中說到:“楚人圍我滎陽,相守三年;蕭何填撫山西,推計踵兵,給糧食不絕,使百姓愛漢,不樂為楚。”可以說替劉邦掙來了多半的天下人心,好名聲他得到了,惡名他也敢於替劉邦背鍋,只能說有蕭何,是劉邦的福分。

這幾位哪個才是你心目中真正的賢相?李斯、蕭何、曹操、張居正?

到了東漢末年,人們能想起來的著名賢相往往是諸葛亮。沒錯,通過文學作品的渲染和普及,這一人物形象確實達到了作者的目的,但觀孔明一生作為,劉備前期他是不在身邊的、赤壁之戰乃周瑜之功、西進巴蜀張飛龐統等都比其功勞大、劉禪時期北伐又是失敗的,如此種種只能說無論在創業還是在擴大蜀漢規模方面,諸葛丞相併沒有太高的建樹,就連”三分天下“最早提出的也是魯肅。

然而就算如此,諸葛亮仍然算得上是歷史上的一位賢相,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忠誠,在少主年幼、元老殆盡的情況下,雖然在蜀漢一手遮天,依然沒有絲毫自立之意,他做到了一個丞相最根本的本分;二是其內政效果,陳壽總結諸葛亮作為丞相的功績在於:“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可見全都集中在內政方面。無論是清正廉明的蜀國法度、發展川中井鹽的經濟提升,還是對西南少數民族的團結包容,無一不是蜀漢這個三國中最弱的政權得以續命的根本所在。

這幾位哪個才是你心目中真正的賢相?李斯、蕭何、曹操、張居正?

如果說諸葛亮在史實上雖是人才卻不是全才的話,在三國那個人才輩出的年代,賢良的輔佐者層出不窮。單單一個東吳就出現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等接連不斷的良相,但由於他們的所有方略始終逃脫不了一個”守“字,因此在格局上顯得小了些。而那個時代唯一稱得上全才賢相的也許只有曹操。也許把曹操放進賢相行列很多人感覺不合適,但作為賢相的幾條基本條件他都做到了。首先曹操雖是一方勢力之主,但在法理上他是正統大漢皇帝冊封的丞相,朝中官員雖為他效命,但丞相本來就有單獨開府的權利;曹操終其一生都沒有篡位,有沒有篡位之心只能憑後人揣測,起碼他做到了誰都拿不出證據的程度;內政上他讓整個魏國進入了最符合戰亂時代實際情況的生產狀態,成為三國中實力最強;用人上更是中國歷史上選拔標準改革少有的亮點之一,正所謂不拘一格降人才;軍事上東征西討勝多敗少,外交上審時度勢、靈活多變。

這幾位哪個才是你心目中真正的賢相?李斯、蕭何、曹操、張居正?

賢相一詞概括起來無非就是“治世之能臣”,而這一評價就是專門給曹操的,至於後一句“亂世之梟雄”,難道像曹操這樣的人,身處亂世不稱雄去做“軟蛋”不成?正向他自己所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王,幾人稱帝?”所有的這一切都在事實上成就了當時的北方、延續了東漢,但人們總是喜歡用盛世的道德標準去評判其所作所為,因此唯獨沒有成就他曹操自己的名聲。

整個兩晉南北朝走馬觀花一般,雖然有良相出現但不可能給他們長久的施政時間來證明他們的能力,或者說也沒有出現一個能平定天下、保幾世太平的大才。直到大唐盛世的”房謀杜斷“,賢相才再一次出現,但講真的房玄齡、杜如晦的大名有很大一部分是粘了盛世的光,因為只有在盛世一些政策才施行的下去,也只有在盛世作為文官的最高領袖才不用有太多的分心。而大唐的這一盛世又來源於前朝大隋,因此對於這種非開創性的賢相咱們就不多費筆墨了。

這幾位哪個才是你心目中真正的賢相?李斯、蕭何、曹操、張居正?

宋朝作為封建時期最為富庶的朝代,又是最重視文官的朝代,卻很難舉出名震天下的賢相大名,而保國安民的忠臣又非常之多,這也算是一個比較奇特的歷史現象了。如果非要找出一兩位的話,那應該是寇準和王安石,他倆一個繼續深入遼國、乘勝追擊、不予議和的建議沒被採納;一個超前改革、剛正不阿、完全只顧國計民生卻不符合當時的歷史背景而被貶官停策,都可謂是生不逢時的不幸者。

這幾位哪個才是你心目中真正的賢相?李斯、蕭何、曹操、張居正?

說賢相很多人會想到劉基,也就是輔佐朱元璋得天下的劉伯溫,但此人更多的特質是謀士,雖然經歷跟蕭何很像,但明朝建立前既沒有能力安定後方,明朝建立後也沒有能力保住自己的地位,繼續實現自己的治國報復。其功績更多的體現在了具體戰事的出謀劃策上,就連宏觀層面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都是朱升所提出的,因此我認為大明王朝真正擔得起賢相二字的唯有——張居正。

為了從宏觀角度平行看待這些歷史賢相,我們不著重用大篇幅分析某一位的改革措施及影響,而是把重點加以提煉和概括。總結起來張居正有三大特點:一,在成為首輔之前內抱不群、外慾渾跡、相機而動,可謂城府極深、手段果決的向上攀升;二,掌權後一手遮天、銳意改革,施行自己的理想和報復,把即將坍塌的明朝大廈又給扶了起來;三,累死在崗位上之後,萬曆皇帝抄其家產、削其宮秩、奪生前所賜璽書及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

這幾位哪個才是你心目中真正的賢相?李斯、蕭何、曹操、張居正?

如果單看第二條,那麼張居正無疑是大明的擎天白玉住、架海紫金梁。但第一條給張居正貼上了鑽營與心機的標籤,第三條更是使得張居正成為幾百年來的爭議人物。其實這一謎團很好解,在張居正改革之前,大明王朝已經行將就木,爛到了骨子裡,在嚴嵩與徐階的黨爭中,如果沒有點自保的本事如何自處?如果沒有向上爬的能力,又怎麼會有機會施行自己的改革?而關於萬曆皇帝對其態度的180度大轉彎,無非就是張居正當權十年,總攬大權是他施政報國的需要,這必定使其與萬曆皇帝成為對立面,因為任何人獨攬大權在皇帝心裡都是一種蔑視主上的表現。

因此要看張居正,其爭議並不是重點,重點還是在於他的銳意改革。“考成法”讓長久汙濁的大明官場整頓一新,也得罪了許多人;重用戚繼光、加修長城讓邊關得以安寧;同時在邊疆開市互惠,保持與周邊少數民族的貿易往來,使得以前經常扣關的勢力長期不來犯邊;“一條鞭法”即是對唐朝“兩稅法”的一次重大變革和改進,又是康熙“攤丁入畝”政策的基礎和藍本,推動了在我國封建王朝施行了兩千多年的人頭稅的廢除。張居正無疑是繼秦李斯之後,近代之前影響最為深遠也最為成功的改革家。

這幾位哪個才是你心目中真正的賢相?李斯、蕭何、曹操、張居正?

至於清朝,那是封建歷史上中央集權最為嚴重的朝代,根本沒給除皇帝外一人定策的機會,不提也罷。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在濤濤歷史長河中,曾不斷湧現出許多賢臣良相,他們既為了皇帝也為了百姓,通過自己胸中方略實現了當時王朝的太平盛世或者轉危為安。管仲,作為最早的賢相,無疑是這行業的標杆;李斯,雖有惡名,但他奠定了後世丞相的施政基礎;蕭何,由於其為人平和、業績極佳,無疑是這一行業的楷模;張居正,雖然生在最後的“文人王朝”,但依然能憑一己之力,給大明續命,是為歷代賢相施政的集大成者。

當然賢相行業裡也還有寇準、王安石這樣的生不逢時者;房玄齡這樣的恰逢其時者;諸葛亮這樣的名大於實者,以及曹操這樣的實大於名者。總之,如果這些人心中無智慧、胸中無韜略是做不了賢相的,《漢書》中記載丞相一職是:“金印紫綬,掌丞天子助理萬機。”不勤奮也是做不了賢相的。正是這些智慧超群、勤奮克己的人成為了我們心目中鎮國家、扶百姓,經略家國的歷史明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