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2 許子東的「現代文學課」

許子東的「現代文學課」

許子東教授,我見過活的。那是在查爾斯河畔,夕陽在天,白帆點點,綠草如茵。我和幾個同事剛結束和一家科技公司整個下午的談判—談判很不順利—到MIT走走。

然後就看到許教授從停在路邊的車上下來,旁邊兩位女性,應該是他的妻子和女兒。他個子高,因為在「鏘鏘三人行」中一直坐而論道,沒想到個子這麼高。他們也是走了走,拍完照之後就又走了。他肯定注意到我們這群人了。當時我想:嘿,可能他會在節目中提到這一段。

果然,不久之後他在一期「鏘鏘三人行」中提到這一段,說他帶著女兒去美國選大學,在MIT大草坪上看到一群來自大陸的同胞穿著西裝皮鞋,大煞風景雲雲。這真是「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

彼此,彼此。

上面是閒話。歸入正題,這裡的「現代文學」指「1917年到1949年,也就是五四運動到新中國成立的漢語文學」,與西方文學中的「現代」、「現代性」是兩回事。可資對照的是:1900年,「夢的解析」發表,1922年喬伊斯寫了「尤利西斯」,1926年,卡夫卡寫出來「城堡」,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出版……對照是一件很有意味的事,就像讀了「秦崩」,你可能才發現秦始皇和劉邦是一代人,前者只比後者大三歲。

這本「現代文學課」是許教授在嶺南大學授課的課堂記錄,很好讀。這其中自然是有邏輯,有框架的,但我不整理了,下面按照順序抄一些我覺得有趣的觀點,間或加一點自己的點評。

李歐梵說「五四」將科學,講民,但民、科學至今沒有成功,只有進化論成功了:什麼東西都是越新越好。中國傳統的時間觀是退化論(越古越好)和循環論,五四之後整個變了。

林毓生認為,五四的一代人不是反儒教的,而恰恰是太儒教了,包括胡適、魯迅。因為用思想文化來解決社會問題,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所以主席反儒,說「槍桿子裡出政權」。

大部分中國現代作家的父親,都在這些作家未成年時去世了,他們的啟蒙老師大都是母親。其實金庸小說裡的男主人公也大多如此,要麼就是父母雙亡。

北大叫「京師大學堂」的時候,名聲不好,很多富二代官二代,是蔡元培改造了它。

魯迅的方向就是「五四」的方向,他的意義:一,用白話寫小說,最早卻最成功。二,啟蒙。三,批判禮教吃人。四,相信進化論。從這個意義上說,「狂人日記」也最代表五四精神。

魯迅從日本回國後,做了教育部的官員,整體抄古書,收入也不錯。一個教育部的官員抄著古書,腦子裡想著古今中國。這像卡夫卡,卡夫卡是保險公司的職員,卻寫出來「城堡」這樣可以概括整個現代官僚社會的著作。

按照魯迅的原意,「阿Q」應該叫「阿Quei」,這是羅馬音,按照現在的拼音,應該讀作「阿Gui正傳」。阿Q精神有很大的壞處,不承認失敗。不承認失敗,就沒有辦法真正地勝利。好處就是自殺率低。

編輯孫伏園在北京「晨報副刊」設了一個專欄叫「開心話」,約魯迅寫稿,他就寫了「阿Q正傳」,所以這個小說最初是用來搞笑的。

郁達夫也符合父親早逝、靠母親撫養長大的模式。郁達夫的哥哥叫鬱華,是北平的一個大法官,很有地位,後來被丁默村暗殺了—丁就是「色戒」裡梁朝偉飾演角色的原型。

以前,魯迅和郁達夫在日本很出名。郁達夫有一對招風耳。大江健三郎的母親就是覺得自己孩子的耳朵像郁達夫,所以下決心送他去東京讀書。大江後來得過諾貝爾文獎。這個故事是他自己說的。

亞里士多德說,歷史是已經發生的事,詩是寫可能發生的事。因此,詩比歷史更哲學,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質。

審美,是人的心靈需求和無意識慾望的對象化。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優美」,是對幼小美好東西的對象化,源於性,與延續繁殖的愛美心理有關。一種是「崇高」,是對巨大可怕的東西的對象化,來自人恐懼宣洩的慾望,其實就是求生的慾望。簡單說,就是被虐。

茅盾是最典型的中國現代作家。他也符合父親早逝的範式。他在武漢得到通知要去南昌,但是買不到票,所以錯過了八一起義。後來從武漢回上海,又在輪船上把作為黨組織經費的一筆鉅款弄丟了……

曹禺讀清華的新聞系,認識了一個校花叫鄭秀。他知道鄭秀愛演戲,就寫了一個戲劇讓她演。這個戲就是「雷雨」。那是1934年,曹禺二十四歲。

巴金公開主張,文學技巧是不需要的,最高的技巧是無技巧。他寫的是「青年抒情文體」。

文學社團要變成一個文學流派,有三個條件:一,有幾個有成就有名氣的作家。二,要有志同道合的文藝觀點。三,要有自己的陣地,也就是有一個可以穩定發表作品的地方。這不就是佛教裡講的「佛法僧」三寶嗎?

張愛玲的意義:用中國傳統小說手法寫出現代主義精神;以俗文學的方式寫純文學;批判女人的女性主義。張愛玲小說裡的母親都不怎麼樣,這種情況在中國現代文學中很少見。

沈從文早期的小說,是很多作家想不出來的故事,而他都是真的見到的。

許地山的格言:「人間一切的事,本來沒有什麼苦與樂的分別。你造作時是苦,希望時是樂。臨事是時苦,回想時是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