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南山:深圳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縮影

深圳灣畔,暖陽照耀著蛇口一帶,港口客貨船隻繁忙進出,海邊中外遊客賞景遊樂。40年前,一聲“開山炮”在這裡打響,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歷史進程。

與之直線距離8公里左右的南頭古城,保護與利用項目正緊張推進。這座千年古城將蝶變重生,成為展現深圳發展的文化名片。

熱鬧的碼頭,古老的城牆,相疊傳唱著滄桑鉅變的南山故事。這個故事始終與國家戰略高度契合、與時代浪潮同頻共振,成為深圳高質量發展精彩縮影。

這條發展道路有一組與之匹配的精彩數據:從1990年南山建區時GDP78億元發展到2018年5018億元,增長超過64倍,人均GDP接近5.2萬美元,每平方公里稅收超過8億元,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4.71%,與以色列等創新型國家相當,被譽為“中國最具硅谷氣質城區”。今年前三季度,南山區GDP達4002.36億元,增長7.6%,總量居深圳各區之首,穩居廣東省第一區(縣)。

南山:深圳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縮影
  • 前三季度經濟質量效益型發展領先

今年以來,面對複雜嚴峻的內外環境,南山區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應對經濟下行的壓力,經濟平穩運行,體現出“總量大、增速快、產業優”的特點,經濟增長新動能增強,質量效益凸顯。

從產業結構來看,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664.4億元,增長8.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337.3億元,增長6.4%。二三產比例調整至41.6∶58.4,二產增速快於三產,實體經濟發展地位凸顯。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1202.11億元,增長10.6%,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從行業看,先進製造業和服務業齊頭並進,發展質量突出。工業先進製造業企業達530家,佔在庫工業企業的66.1%,先進製造業產值2942.22億元,佔比規模以上企業工業總產值達72%。服務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企業1306家,營收2411.41億元,佔服務業比重達66%。工業生產綜合能耗258.71萬噸標煤,較同期增長3.1%,顯著低於工業增加值增速7.5個百分點。

南山龍頭企業佔全市比重不斷提高。全市各行業百強企業中,工業19家企業躋身全市百強,服務業42家,批發業41家,零售業31家,住餐業26家。第三產業大企業數量在全市各區中佔明顯優勢,成為經濟發展的“穩定器”。

新增企業是經濟發展的“蓄水池”。2018年底新入庫各類型企業1826家,總體增速36.9%,入庫數量為全市第一,除住宿業下降0.3%外,其餘各行業均增勢良好,且增速均在30%以上。其中,工業新增101家,增速79.1%,重點服務業新增907家,增速34.2%,房地產業、建築業分別達363.2%和170.7%,成為經濟發展新活力。

在全球貿易緊張的情況下,南山區實現進出口2523.3億元,增長11.7個百分點,高於全市增速12.8個百分點,進出口總額排名全市第二。

專利,是衡量自主創新能力的主要標誌。前三季度,南山區國內專利申請量達49233件,同比增長6.7%;國內專利授權量27217件;國內有效發明專利57825件,同比增長15.8%,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87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4501件,佔全市42.4%,佔全國12.3%。

截至11月底,南山區累計商事主體為504952戶,居全市第三;企業戶數389806戶,居全市第二。

目前,南山區正圍繞轄區經濟指標短板,成立經濟運行研究、各行業穩增長、挖潛招商等11個工作小組,合力拼經濟穩增長。

南山:深圳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縮影
  • 發展速度與經濟質量雙提升

數據是科學觀察、分析、研判重要變化的“窗口”。以時、空座標系“標尺”來分析南山區主要經濟數據“表象”,可以找到南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軌跡”。

在發展速度、經濟總量看,“十一五”期間南山區GDP年均遞增13%,“十二五”期間GDP年均增長10.7%。2015年到2018年,南山區平均增速超8%,這是在高基數上的穩定增長; GDP從3715、3842、4601、5018億元,連續突破4000億、5000億兩大關,連續6年穩居廣東區(縣)第一、全國第三。

高質量發展,體現在經濟結構上不斷優化。2015年南山區二三產比例為53.6∶46.5, 2016年為46∶54,三產佔GDP比重首超一半。今年前三季度比例為41.6∶58.4,繼續保持平穩優化態勢。

高質量發展,體現在單位產出、人均GDP兩個指標的正相關和與能耗的負相關。“十一五”期間,萬元GDP能耗、水耗分別下降13.1%和23.4%。“十二五”期間,這兩項指標累計下降20%和45%。

南山面積只佔深圳1/10,去年全區單位土地產出、人均GDP分別是全市平均水平2.2倍、1.8倍,較1990年分別增長138倍、9倍。萬元GDP能耗低於0.39噸標準煤,萬元GDP水耗僅為4.2立方米,成為全國最低的地區之一。

高質量發展,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去年,全區戰略性新興產業佔GDP比重大於42%,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突破3500家,“四上企業”超6000家,總量全市第一。目前,全區備案孵化器和眾創空間260多家。人才總量達68萬人,總量全市第一,其中高層次人數佔比達39.3%,居全國首位。

高質量發展,是人和自然和諧共生。去年,灰霾天數從2004年的187天銳減到20天,創1991年以來新低;PM2.5年均濃度下降至25微克/立方米,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第二階段標準,是國內空氣質量最好的發達城區之一;大沙河、長嶺皮河等9條河流穩定達到Ⅳ類水質,桂廟渠、鏟灣渠等5條河流脫黑脫臭。

今年11月,南山區獲得國家生態資源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榮譽,成為全國首個生態環境優良且經濟社會高度發達的中心城區。12月,國家工信部研究院賽迪顧問發佈《2019中國城區綜合競爭力百強研究》,研究以高質量發展為導向,從經濟實力、增長潛力、綠色發展、民生幸福和質量效益等方面篩選了17個指標進行綜合評估,南山區摘得百強城區之首。

南山:深圳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縮影
  • 創新助力高質量發展“三級跳”

歷史,常常凝練成一次次選擇;選擇,又常常開啟一段段嶄新的歷史。

南山區委書記王強說,中國40年改革開放,南山是參與者、建設者和受益者。時代給了南山太多的幸運,時代給了南山舞臺,南山還給了時代奇蹟。

從“速度深圳”到“和諧深圳、效益深圳”,再到“質量深圳”,南山的發展歷程,就是不斷在在服務國家戰略和落實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搶抓發展機遇,堅持創新驅動,最終成為時代的“領先者”和“弄潮兒”。

戰略經濟學理論認為,好的發展戰略,可以獲得持續發展動力,在競爭中獲得領先優勢。

1990年1月,深圳市南頭管理區和蛇口管理局合併成立南山區,當時經濟以“農業+漁業”為主。憑藉毗鄰港澳優勢,南山調整產業結構,創新發展勞動密集型的“三來一補”“貼牌代工”“前店後廠”,“南山加工”成為佳話。

從上世紀90年代建設高新區,到2010年後的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再到現在的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範區,南山區創新發展思路,始終以超前的城區定位引領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城區功能定位不斷調整,產業結構不斷迭代,發展潛力不斷夯實。從最早的深圳市產業配套區、輕汙染工業區和能源基地,到2000年後的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現代物流、文化旅遊、教育科研“四大基地”,再到現在全力建設世界級創新型濱海中心城區,發展重點從高新技術產業到重點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誕生了華為、中興、騰訊、邁瑞等一批行業領軍企業,走出一條越來越寬廣的高質量發展的“三級跳”。

目前,南山區正重點加快推進三大戰略工程。其中,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已獲國家科技部和省、市支持,將逐步打造成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南山前沿陣地,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產教融合的典範。西麗高鐵新城定位為南山北部片區的硅谷商務中心,對標大阪火車站,按照站城一體、產城融合進行開發,建成世界最大的地下高鐵站,是“站、城、人、產”融合發展的4.0版本。深圳灣CBD建設將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後海、蛇口、前海連成有機統一的帶狀體。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多年來,善於在複雜多變的形勢中準確研判,善於在時代發展的大潮中把握先機,南山始終踩著時代的鼓點,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