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明朝没有出现盛世?

鹏友程


谁说明朝没有出现盛世?明朝的永乐盛世堪称史上最大的盛世。永乐是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他不是通过继承顺理成章地登上皇位的,而是通过“靖难之役”从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得帝位,因得位不正,身上有污渍常被人诟病。所以哪怕朱棣开创了空前的永乐盛世,也被一些文人当作不存在,既使是史学家们也不会浓墨重彩地去记叙,往往都只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但从明朝的大事记中我们可以窥到一些端倪。先说永乐年间的疆域。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26个儿子中战功最大的,为大明江山的创建立下过汗马功劳。登上皇位后,他仍不失时机地开疆拓土,还五次御驾亲征漠北,扫除边患。疆域面积东起朝鲜,西达吐番,南包安南,北抵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陆地总面积1100万平方公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尽入版图。这么广袤的国土、辽阔的疆域,如果国家不强盛,经济不繁荣,怎么可能会拥有?再说政治方面。改革吏制,朱棣在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文官制度,组建内阁,开创了西方内阁制度之先河。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阻止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的侵扰。现在北京紫禁城有很多富丽堂皇、气势恢宏的建筑,都是明成祖朱棣留给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精美绝伦不可复制。经济方面,疏通大运河,加强南北联系,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大力发展造船业,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史书记载,永乐年间,“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岁歉,有司往往先发粟振贷,然后以闻。”就是说粮食很充足,除了上贡朝廷的几百万石外,地方政府的仓库也装满了,粮食多的都要腐烂了,遇到欠收年份,官府都可以不经请示,直接开仓赈灾,然后再上报就行了。历史上有哪个盛世如此牛逼?更不要说以后的什么康乾盛世了。文化方面,编篡《永乐大典》。由于此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明永乐年间8000条典籍,而且未删末改,因而许多古代文献才完美地得以保存。它是世界公认的一部大型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瑰宝上的一颗明珠,比《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大百科全书》早三百年。对外交往方面,也是开山之作。永乐年间,郑和7次率庞大舰队远航西洋。除加强与各国的贸易往来外,还加强了与各国在政治、军事、文化方面的交流,中华文明得以快速传播。朱棣在位期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永乐年间这么多富国利民的举措,很多都收到了奇效。人民安居乐业,国力强盛,万国来朝,不是盛世谁来捧你的臭脚?正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所以说明朝不仅出现了永乐盛世,而且比历史上的所有盛世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剪美邓哥


明朝没有出现盛世?我原谅你的无知吧。明朝不仅有盛世,而且还有三个盛世时期。

第一个,洪武之治。1368年,朱元璋于金陵应天府即皇帝位,明朝正式建立。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r

在朱元璋时代,国家黄册用来征收田赋的土地,高达八百万倾之多,比清朝康乾盛世的六百万要高得多。整个洪武时期百姓充实,府库衍溢。盖是时,劭农务垦辟,土无莱芜,人敦本业,又大兴屯田,故上下交足,军民胥裕。同时还解除了元朝时期工商业对工匠的束缚制度,解除了唐宋元三朝佃农的卑下地位和生死惩罚由主人主宰的命运,中国的工商业工匠,佃农,第一次在法律上,被确认了平等的人权,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奴隶。 \r

明前期,经过朱元璋的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国力迅速增长,因其年号为“洪武”,所以史称洪武之治。

第二个,永乐盛世。明成祖雄才大略,即位后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使得天下大治,国家富强,疆域辽阔。明成祖年号为“永乐”,后世的史学家称这一时期为永乐盛世。以至称赞该时期“远迈汉唐”。

政治上明成祖完善了文官制度。明太祖由于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事无巨细。明成祖时,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皇帝国事繁忙时,内阁作便依照皇帝的指示来替皇帝处理国政。这种制度影响了明清两朝,乃至西方。明成祖还在1421年,正式将明朝的首都迁到了北京。在地方设置管辖架构,比如东北、西北、西南设立行省或管理司。设哈密卫、贵州建制等。

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兴修水利,疏通大运河,减轻税负。

军事上明成祖多次亲征漠北,南征安南,还组建了禁卫京师的三大营,为明军对外征战的主力。

明成祖对外不但宣扬国威,还大力开拓海外交流,派郑和下西洋,经营南海,还派陈诚出使西域,开创了万国来朝的局面。

此外,明成祖命人编纂了《永乐大典》。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典籍。它包容了先秦以来所有经典的书,可以说就是本百科全书。这样的典籍客观上也备份了那些古籍,使得很多书不至于失传。同时还完善了科举制度。

明成祖开创的永乐盛世和后来的明仁宗、明宣宗开创的仁宣之治合称永宣盛世,为中国历史五大盛世之一。

第三个,仁宣之治。仁宣之治又称仁宣盛世、仁宣致治 ,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等一系列政策使得国家出现盛世的局面,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后人将永乐盛世和宣德时的太平合称为"永宣盛世"。

明初社会经济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恢复发展,到仁宗、宣宗两朝,出现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永乐帝驾崩后,他的儿子朱高炽、孙子朱瞻基先后即位,是为明仁宗、明宣宗,这个时期被认为是明朝国力最强、政治最清明的时期。

明仁宗时“停罢采买,平反冤滥,贡赋各随物资产,陂池与民同利”。下令息兵养民,并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皇家采办珠宝等行为。这些做法,使社会矛盾缓和,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生产力得到发展,开启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代。明宣宗即位后迅速平定了汉王朱高煦的叛乱,并延续明仁宗的治国理念,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继续重用“三杨”,息兵养民,赈荒惩贪,使明朝天下安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仁宣两朝,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执掌朝政,多有建树。

他们在位期间政治清明,法纪严明,经济发展,仓廪充实,百姓安居,社会稳定,蔚然有治平之象,形成了明代早期国泰民安的升平景观。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堪比周朝的“成康之治”、汉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贞观之治。

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去世,年仅三十八岁。仁宣之治就此完结。

现在,我想问问提问者,你知道明朝的盛世了吧。别把自己不知道的当做不存在!


凡哥说历史


说实话,明朝的百姓其实要比清朝的百姓,在生活上要好得多。即使是康乾盛世,也还赶不上明朝的生活水平。明朝不是没有盛世,他一直都在发展当中,相对于宋朝估计有所不如,但相对于清朝而言他绝对是盛世。

一般判断盛世的标准就是看国库结余,就是把税收作为一个判断标准。为啥康乾能成为盛世?因为税收多,国库结余量高。可真的是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吗?肯定不是,清朝施行的税率是“八税一”。什么意思?就是农民收了8斤粮食,就要给清政府上交一斤,这就是税。后来清朝施行“摊丁入亩”,估计税率还要高一点。

而明朝为啥没有盛世?因为明朝的国库常常都没钱。为啥没钱?因为税率低。明朝的税率是“三十税一”,也就是农民收了30斤粮食,才用上交一斤给官府。这还不到清朝1/4,肯定国库里没钱啊。

明朝是在经历了元末那场大混乱之后建立起来的,朱元璋也是穷苦人家出身,对百姓的疾苦十分了解,所以他才制定了那么低的税率。而且元末的动荡年月,也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整个国家急需恢复修养,统治者制定的政策也就很宽松。

明朝是真正做到了“藏富于民”,低税率虽然让国家有点捉襟见肘,但是百姓的生活是富足的。很多人诟病明朝统治黑暗,有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关,又有宦官乱政,阁老专权的事情发生。其实这些对于官场而言是不利的,但是对百姓的影响不是很大。大部分宦官连宫中都出不了,他能残害的,也都是整个官场系统的人,对于普通百姓根本就不受波及。

锦衣卫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他们针对的也是官场、军队中人,真正的老百姓他们才懒得去管。一来管不过来,二来油水太少。所以锦衣卫、东厂这些特务机关,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也是有限。

整体来说,明朝的政权在前200年还是趋于稳定,没有大的动荡。稳定的环境才是发展富足的前提,明朝的生活环境还是相对不错的。

明朝不是没有盛世,只是盛世的标准界定不明确。


老虫


所谓盛世,指的是历史上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内政方面: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思想活跃,文化昌盛;外交方面:军事强大,贸易繁荣,影响力大。

从秦始皇完成华夏大一统算起,到清朝灭国为止,在这两千余年的历史中,被史学家认可的大盛世仅有四次,分别是:汉朝的汉武盛世、唐朝的开元盛世、明朝的永宣盛世、清朝的康乾盛世。

其中,永宣盛世包括明朝前期的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明太祖朱元璋削平群雄,一统天下,经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三代的励精图治,开创了三十三年(1403—1435)的繁盛局面,大明王朝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

以前,当人们谈到明代治理较好的时期时,常常提到仁宣之治。实际上,仁宗在位仅10个月,即使他再英明,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将国家治理成盛世。他除了一即位就下令停止下西洋外,并没有什么重大举措为后人所知。但他为人宽厚,深恶赃吏,名声较好,故文人多愿为他说好话。

宣宗在位也不过10年,基本上是个守成之君,其统治期间纵然有治平之象,也不过是永乐年间鼎盛的余绪。仁、宣二帝所倚重的大臣,如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蹇夏(蹇义、夏原吉)、张辅,都是永乐年间的遗臣。

以前,由于明成祖是通过靖难之役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来的皇位,被封建士大夫称为篡逆,故不愿肯定永乐帝的政绩。今天人们已清楚,靖难之役实则是皇族内部争夺皇位的战争。永乐年间的盛世景象也应该得到如实的承认,把永乐盛世和仁宣时期的太平合称永宣之治,更合于历史实际。

明成祖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这种制度影响了明清两朝,乃至西方。文化上编纂《永乐大典》,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了一次规模空前的整理与总结。

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并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防止农民破产,保证了赋役征派。同时兴修水利,疏通大运河。通过这些措施,永乐末年“赋入盈羡”,达到有明一代最高峰。

军事上五征漠北,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于西北置哈密卫,于西南置多个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

明成祖对外不但宣扬国威,还大力开拓海外交流,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派陈诚出使西域,从而开创了万国来朝的局面。

其后的明仁宗和明宣宗,持守成之策,致力于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采取休养生息的治国之策,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当时,明朝西北控制到大漠;西南改云、贵、川土司制,归属中央;东北至兴安岭、黑龙江岸,广设卫所;东南临海戌边;周边安南、暹罗、朝鲜等均系藩属国。

在这段明王朝的鼎盛时期,强大的国力、繁荣的经济、复兴的文化都透过遗存的文物闪耀出璀璨的光辉。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瓷器、漆器、金属器等各门类工艺美术创作取得的非凡成就,恰恰印证着明代工商业发展带来的巨大作用。


史海深处



我的天呐,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呢?

我记得初中时代教科书上就很明确的指出明成祖朱棣在位时期就是明朝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

而清朝修的明史中对于明成祖朱棣评价也很高的:“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都远迈汉唐了,而且明朝的疆域达到最巅峰,国力是相当强盛,对内是天下大治。对外东北置奴儿干都司、西北设哈密卫,还南收安南。并且不只是郑和下西洋,还在南洋设旧港宣慰司,这可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设置,可惜后代子孙不争气,放弃了这个地方,不然说不定以此为基地,可以占领点海外之地什么的。

试问这不是盛世?那么什么是盛世?

当然可能有人认为永乐盛世时期明朝频繁对外用兵。内部已经是岌岌可危什么的,不能称之为盛世。

但就事论事来说,那个盛世不对外用兵?不开疆拓土?永乐盛世开疆拓土很正常的,而且对内财政紧张也是事实,但不至于是岌岌可危。

而且一般来说盛世之后王朝就会明显的走下坡路,诸如清朝康乾盛世以后,就是嘉道中衰。而明朝永乐盛世之后,是仁宣之治,说明还是很不错的。

当然明朝也就这么一个盛世,其他洪武之治和仁宣之治属于是治世不是盛世,这个大家要搞清楚哈。

所以说明朝没有盛世,根本就是一个伪话题。

话又说回来了,明朝后面的清朝,康乾盛世水分那么大,都是盛世。明朝的永乐盛世为什么被提问者还有一些回答者无视了呢,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宋安之


封建时代的王朝盛世是相对的,我觉得封建王朝盛世的标准有以下几点:1,国家安定,政治清明,有一个开明的君主,老百姓安居乐业;2,经济发展,人口出现了增长,国家财政收入丰盛;3,军事力量强大,无严重的边患或有强大的敌人对该国形成压力;4,外交上对邻近地区很有影响力,对周边地区具有很高的话语权;5,文化方面出现繁荣的局面。

我觉得终明朝一代以上条件都具备了的可能只有永乐大帝。永乐在位时经济建设比朱元璋时期有所恢复与发展;大明帝国人口数量在增长。永乐武功赫赫--收复安南设置交政司,永乐盛世:永乐时期武功昌盛,天下大治,收复安南设交趾布政司,朱棣又多次亲征漠北攻打北元分裂后形成的瓦剌与鞑靼,同时授予兀良哈蒙古的朵颜、泰宁、福余三个卫所的自治权,保持了明朝北方的安宁,在朱棣时期明朝基本上没有边患现象;对内朱棣勤政,无太监专权和外戚乱政现象。在文化上修成《永乐大典》,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文化成就。对外有郑和多次下西洋的壮举,彰显了明朝外交的巨大影响力。

交趾郡的设置。

郑和下西洋的壮举

朱棣在位时明朝出现了盛世局面,但维持的时间很短。其后明朝的皇帝当中昏君与庸君占多数,加上推行特务统治与太监专权,朝廷上出现朋党之争的现象,对外缺少扩张的动力,再也没有出现盛世局面,就是朱高炽在位时也构不上盛世局面。

明朝永乐年间极盛时的明疆域。


雄鹰展翅长空


话说制度不允许啊!

首先盛世的标准是什么?文景之治是休养生息,贞观之治则是大唐的包容,而康乾盛世则是人口飞涨。话说中国古代盛世的标准就是可以吃饱穿暖,可以互通有无,可以安身立命!而明代的制度明显不允许啊!

首先朱重八因为皇位来路不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挟持小明王韩林儿上位的,之后更是溺死小明王韩林儿篡位上来的。连国号都取的韩山童明王的明字,就证明朱重八的心虚。建国之后更是把白莲教定为邪教,朝中白莲教出身的老臣要么打压要么迫害的,分崩离析的无论是蓝玉案还是胡惟庸案,更是牵连十几万人的杀!

所以没有人给老朱家卖命,何来盛世啊?而朱重八更是激进的定了一系列让人瞠目结舌、啼笑皆非的政策,尤其是户籍制度和路引度牒制度。户籍制度就是爷爷当兵爹当兵娃娃以及后代必须当兵,这是半农奴的军户制度。而且除了军户还有匠户、以及各种贱籍制度!

而这种非农业清白户籍的人,子子孙孙就都不能参与科举,就都不能读书识字了,贱籍更是卖身为奴,嬴政费劲巴拉的好不容易根绝了的奴隶制,在明朝更是死灰复燃,嬴政费劲巴拉的保留生产力的尽量兵马俑殉葬,在明朝更是又恢复了人殉!

路引度牒制度更是奇葩,良民离家方圆百里就自动堕入贱籍了。话说倭寇杀来了你不能跑,白莲教杀来了你不能跑,兵匪过境你依旧不能跑。跑了的话你就堕入贱籍了,子子孙孙就出头无望了!所以无论张献忠还是李自成,就是裹挟老百姓出方圆百里,老百姓就自愿的抛头颅洒热血的跟着他们塞大明了!


老韩推车的韩


历史上明朝是有出现盛世的,明朝立国276年间,一共创下了八大盛世,数量为秦汉以来历代大一统王朝之最。

洪武之治: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为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建国之初,面临着一个历经战乱、满目疮痍的烂摊子。他一方面整顿吏治,维持政府架构的正常运转;一方面休养生息,通过减税等措施减轻民众负担。在朱元璋的治理下,明朝经济社会得到蓬勃发展。到1393年,明朝人口已达1605万户6054万人,垦地面积达850万顷,远超清朝的“康乾盛世”。

永乐盛世:永乐是明朝第三个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朱棣即位后,在经济上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在军事上北征蒙古、南征安南,积极开疆拓土;在外交上派郑和下西洋,派陈诚出使西域,开创万国来朝局面;在文化上编纂《永乐大典》……雄才大略的朱棣,终于开创了足以比肩“洪武之治”的“永乐盛世”。清朝人编纂的《明史》赞为“远迈汉唐”。

仁宣之治:“仁宣之治”是两个皇帝共同完成的,他们分别是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父子俩统治的时间并不长,加起来也只有短短11年。他们的统治风格也不大一样。明仁宗偏于保守,停止了“郑和下西洋”;明宣宗偏于积极,重启了“郑和下西洋”。但无论如何,他们统治期间,经济繁荣、政治清明、法纪严明,被认为明朝国力最强、政治最清明的时期。

成化新风:1464年,明宪宗朱见深即位。朱见深受“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等事件的影响,经历两次废立皇太子,身心受到较大刺激。他即位之初,平反了明英宗朱祁镇制造的于谦案等冤案,任用李贤、商辂等贤良的大臣,朝廷风气为之一新。朱见深又以德报怨,恢复了明代宗朱祁钰的皇帝称号(朱祁钰曾经废除他的皇太子身份),赢得了朝野称颂。这一段时期,被称为“成化新风”。

弘治中兴:1487年,明孝宗朱佑樘即位,年号弘治。当时灾难不断:黄河发大水、陕西闹地震。明孝宗采取驱逐奸臣、任用贤良、改革弊政、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等一系列的措施,迅速扭转了不利局面。明孝宗又是一名少有的勤勉之君,他不但早朝必至,还重开了午朝和经筵侍讲,并创造性地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弘治中兴”给本来已走向衰败的明朝打了一剂强心针,让这个百年王朝再度复兴起来。

嘉靖中兴:嘉靖是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明世宗即位后,全力整治明武宗朱厚照丢下的烂摊子。在政治上,打击文官势力,严防外戚宦官。在经济上,推行新的赋税制度,减轻民众负担。在军事上,任用戚继光等将领打击倭寇,又在屯门海战中打败了葡萄牙舰队,保护了国家安全。在文化上,刊刻发行《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嘉靖时期,经济社会全面复兴,嘉靖皇帝也被称为“中材之主”。

隆庆新政:1566年,明穆宗朱载垕即位,年号隆庆。明穆宗在位只有短短6年,低调淡泊的他实行“垂拱而治”,在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辅佐下,革弊施新,发展经济,开源节流,取得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成就。特别是实行隆庆开关,打开国门鼓励中国商人走出去发展海外贸易,让全世界的白银流水一样流进来。由此,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商品经济最发达的经济中心之一。

万历中兴:“万历中兴”是一个奇迹——是一个皇帝连续30年不上朝所创下的奇迹。这个皇帝就是明神宗朱翊钧。明神宗即位之初,不到10岁。他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等人的辅佐下,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大好局面,《明史》称“中外乂安,海内殷阜”。不过,明朝到了万历时期,也已暮气沉沉。“万历中兴”不过是这个古老帝国的回光返照。短短几十年后,明朝这艘大船就触礁覆灭了。


芦苇少女重拾旧梦


首先,我们要明白“盛世”的标准是什么。

古代有“治世”和“盛世”,这两者是有点区别的。

治世如“文景之治”、“开皇之治”、“贞观之治”等,一般来说,治世是国家统一、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社会稳定,国力强盛,这样的统治局面我们称之为“治世”。

明代也有不少治世的。

无疑“盛世”的标准也是那几条,如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等,但是其条件应该是略高出“治世”的标准的。

在史家的眼中,抛除奉承溢美的因素,历史上的治世很多,但是称之为盛世的极少,屈指可数的。著名的如“开元盛世”,那时大唐最顶峰的时期。

又如清朝“康乾盛世”,这是最被后人质疑注水的一个盛世。

一个国家通常在经过若干治世后才能达到鼎盛,出现盛世,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其次,在一般人看来治世和盛世区别不大

普通人通常用“太平盛世”来形容理想中的社会,无疑就是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等等。

这样看来,治世就已经符合百姓心中盛世的的需要的。

所以明朝洪武、永乐,仁宗宣宗时期都可以说是盛世了。

但是在政治家和史学家看来,盛世的标准是高于治世的,或者说治世是低配版的盛世,盛世是顶配版的治世。

我们通常会以杜甫的诗《忆昔》来体会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我们不妨在回忆一番:

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如此这样的,才叫盛世。

按这个标准,明朝有不少治世,没有盛世。


微史春秋


我记得历史四大盛世,有明朝呀。

1.汉朝文景盛世

2.唐朝开元盛世

3.明朝仁宣盛世

4.康乾盛世

现在的网络怎么了,清粉把明朝盛世黑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