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疫情下乳腺癌患者如何正确补救治疗、安排复查?

受疫情影响,正在治疗中的乳腺癌患者被迫中断了治疗,后续如何正确补救才能保证疗效,不影响疾病预后呢?

徐菲教授表示:延迟治疗后的补救措施应区别对待。一般来说,在有效治疗的情况下,即使有一定的延迟,对病情的影响其实不会太大。打个比方,既往化疗方案采用白蛋白紫杉醇单周治疗的情况下,建议更改为三周治疗。无论是单周还是三周治疗,都有一定的有效性,而三周治疗还能避免患者反复到医院进行针织,避免了交叉感染的机率。

另外,靶向治疗中常用的曲妥珠单抗或帕妥珠单抗,如果延误周期不超过两个疗程,一般不需要调整剂量;如果超过两个疗程,后续治疗时需要将药物剂量提高到一个负荷量的水平。

内分泌治疗中若采用了卵巢抑制药物联合绝经后内分泌药物(如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乳腺癌患者,如果无法正常进行卵巢抑制药物治疗时,不建议采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可能对病情有影响,建议后续更改为他莫昔芬或者托瑞米芬这类不受卵巢功能影响的内分泌药物。

除了就诊用药这样迫切的问题,不少患者也在复查上犯了迷糊,复查时间到了到底要不要去医院呢?延迟复查会错过疾病变化的观察吗?

姚峰教授对此提到,对乳腺癌患者而言,监测疾病复发和治疗中的副作用是必要的,但在目前疫情形式比较严峻的情况下,病情稳定的患者暂时避免到医院就诊,适当延长复查一到两个月是没有问题的。肿瘤患者总体的抵抗力偏低,一旦感染新冠肺炎,出现重症或者不良预后的概率高于非肿瘤患者,因此希望肿瘤患者加强自身防护,短时间内尽量避免到医院复查。

我们建议将定期复查改为择期复查,即使复查,也建议选择当地医院就近复查,减少在医院的逗留时间。除此之外,也可以选择线上的网络会诊,例如选用”武大云医"的方式,通过微信与临床医生做个线上的汇总沟通,尽量简化复查程序和手段。

针对不同情况的患者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术后辅助化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可适当推迟一到两个月复查;

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激素受体阳性患者,病情稳定的话可考虑半年复查一次;

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只需要进行心脏安全性检查及血常规,如有其他异常再考虑增加相应的检查;

术后满五年以上的患者,建议一年复查一次,疫情期间尽量不要到医院复查;

复发转移的患者,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及靶病灶是否有变化进行综合的考量。而肺部CT既能检查乳腺癌患者肺部是否转移或既往病灶是否进展,又能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复查时可考虑采用肺部CT;

对于上一次复查是阴性且目前症状稳定的患者,不建议常规进行骨扫描、核磁共振等检查。

复查暂停,癌细胞可没那么容易歇业。因此,患者更应提高警惕,多加关注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比如触摸到有快速增大的病灶、骨、肝、肺、脑等较常转移的部位出现异常时,患者应及时与以上进行网上咨询,必要时做好防护到医院进行复查。

随着医院就诊的陆续开放,不少患者也将前往医院进行诊治。疫情时期就诊,徐菲教授给患者提出以下几点防护措施来保护自己:

防护措施:

1.严格按照预约制度就诊。医院虽然开放,但此时疫情的防控依然十分严格,部分医院可能限制患者就诊或住院,因此患者一定严格按照预约制度到医院就诊或住院。

2.遵照卫健委防护宣传的通知,做好个人防护。避免乘坐封闭性的、空气不流通的公共交通工具。

3.选用长处方开药。对于慢性疾病的患者,国家已经发布一些长处方政策,例如广东省医保局已经开放,允许慢性疾病患者开具三个月的治疗药物,患者可与主治医生沟通商量,选择长处方开药。

4.选择云诊室。,医生可通过云诊室远程解答患者的疑问,患者可通过云诊室开到一些口服的内分泌药物和少许口服药物,药物还能物流到家,帮助患者解决疫情期间的就诊难题,避免必须到医院才能开到药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