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看待古代与当代的教育理念与模式?

土豆乐翻天


完全没有可比性。我们古代学习都是四书五经,是看文人谁会做文章写文章,谈治国的道理。现在教育的话和古代教育没有任何相同之处,目前国内现代教育主要是基于西方国家的教育所开设的科目,如:物理,化学,生物,数学。这和中国古代教育没什么必然联系。



ZT英语


特别赞同古时候打手板教学制度,现在是不能打不能骂,学生都要上天了,骂老师,打老师越来越多,也不知道老师的殷切期盼咋就别这么糟蹋了。文化知识可以学不会,但是做人做事必须要学好。

教育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必要手段,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的历史范畴。广义地说,凡是有目地增进人的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但是,教育学中所研究的教育,主要是指对年轻一代进行的学校教育;这种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服务的人才。


杨哥说邮轮


古人教学的宗旨有两个,一个是成圣成贤,圣贤可以利益千秋万世,君子可以移风易俗,利益一方,好人可以趋吉避凶,一生平安。另一个是长善救失,长养你的善补救你的过失。

现代教学是技能的培训,教你怎么利益最大化,怎么赚钱,怎么享受。

两种教育走下去,一个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长久发展。

另一种孟子说过,孟子见梁惠王中这样描述,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矣,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意思是,大家都讲利益,争利益,就危险了,竞争升级就是战争,战争升级就是毁灭,现在打仗不都是为争取自己的利益么?比如石油。

所以至圣先师孔子的教学是我们应该反思的,一德行二言语三政事四才艺,德行是基础,口易招过失,祸从口出,故列第二,政事即是现代教育教的谋生的技能,孔子放在第三位,才艺文艺等放在第四,现在则正好相反,所以出了很多才华很高,很聪明的对社会有负面影响的人。

我们要反思。回归古人智慧的教学。礼记说,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是第一大事,不是教技术和赚钱、竞争,而是先教做人,孝道,扩大后可以做到大公无私,绝大多数国人可以大公无私,这个国家就可以影响全球,走向人类美好的未来。



顿伟妙生


感谢你的问题,很高兴能和你交流一些看法!

古代的教育理念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主,提倡的是仁义礼智信,最终的目的是为封建君王服务,也就是忠君爱国,突出一个忠字!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皇帝是上天委派到人间的神,是主宰人间一切的九五至尊,有无上的权利和崇高的地位,而普通大众只能臣服并且拥护!如果有人胆敢违抗这样的游戏规则,就会受到很严重的刑罚甚至丢掉身家性命!即使有人揭竿而起,也会被很快镇压;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上天新派来的神取代原来的神而已!

而教育模式主要通过科举制度、通过八股文考试选取有用之才,教材即为四书五经!要写好八股文,就必须把四书五经背诵的烂熟于心,所以古代的书呆子可能比较多!😁八股文的格式是严格规定的,内容主要谈的是治国安邦的道理、良策,说到底还是为高高在上的皇帝服务,也就是从小接受的忠君思想在主导!这样能选拔出类拔萃的人才,但也是这样的人才,才更不敢有除了忠君以外的其他自己的思想,因为他们明白自己的前途(升迁)握在皇帝手里,而不是其他人!

而当代的教育理念强调的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充分发展适合每个学生的特性,让学生潜能全面开发!教育模式则是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可以报考不同的专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展,这些都是以学生自愿选择,为学生发展设计了多种可能性!

可见,古代和当代的教育理念与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古代终极目的是为君王一个人服务,当代教育则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个人兴趣和特长为导向深入发展;一个是对思想的控制和禁锢,一个是倡导思想的解放和自由,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




宛彤爸爸


中国古代教育理念主要依圣人之言让学生铭记道理对错,现代教育理念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在应试教育中,我们发现这点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阎说


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