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德州平原黨員幹部扛起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旗

以擔當作為的政治生態加快構建現代產業生態,以產業發展成效優化城市人居生態,用綜合生態觀推動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平原結合自身實際,涵養政治生態、優化產業生態、美化人居生態,用良好“大生態”,營造發展“好氣候”,實現高質量發展新突破。

“不遺餘力抓高質量發展,根本上還是讓項目迅速落地、健康成長,這要求我們從自身實際出發,努力塑造一個產業、政策、環境‘三位一體’的新生態。”平原縣委書記王洪霞說。

抓改革創新爭先鋒 打造良好政治生態

擔當作為,狠抓落實。今年,平原以黨的建設、鄉村振興、開發區轉型、城市建設、“雙招雙引”項目建設“五大提升工程”為總抓手,塑造敢擔當、能落實的政治生態。


德州平原黨員幹部扛起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旗

△平原縣連續三年開展“對標學習”

圍繞五大提升工程,平原按照省市對標先進的要求,連續三年開展對標學習活動,以先進縣市為榜樣,狠抓隊伍建設促提升。先後組織黨政考察團赴江蘇丹陽、金壇、宜興、武進四地對標學習;組織部分縣級領導和鄉鎮(街區)、重點部門主要負責人到濰坊諸城市、臨沂蘭陵縣及江蘇沭陽縣、洋河新區等地實地學習,找準差距、加壓奮進。同時,在東南大學、浙江大學舉辦新舊動能轉換及“雙招雙引”專題培訓班,不斷提升全縣幹部隊伍幹事創業的能力和境界。


德州平原黨員幹部扛起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旗

△重點工作項目化、專班制推進

既走出去,也請進來。今年以來,平原分別邀請浙江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蘭建平赴平原高質量發展一線現場把脈問診;安吉縣政協農業農村環資委主任、安吉縣美麗鄉村建設的主要操作者吳婉芳對全縣鄉村振興工作進行專題輔導。

學思踐悟,勇毅篤行。平原縣將“五大提升工程”劃為35個專項,明確重點工作責任清單,由縣級領導分頭負責,工作計劃細緻到天,推進措施詳細到人,全力推進項目儘早竣工。在實體經濟主戰場,平原縣採用工作專班、一線推進、點對點工作法,書記、縣長到項目現場、施工一線召開現場會,一個環節一個環節地推進,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

以王鳳樓鎮鄉村治理為例。109個村,83天,清欠、拆違、治痞,平原縣鄉村三級幹部完成了王鳳樓鎮有史以來最大力度的鄉村綜合治理,突出“五整治一規範”(整治農村宅基地違規使用、整治私搭亂建違章建築、整治農村土地承包不規範、整治農村財務管理不規範、整治農村黑惡痞霸等違法行為,規範農村小微權力運行)解決了鎮村20餘年的歷史遺留問題,從根本上打破了影響穩定和發展的桎梏,夯實了鄉村治理根基。以王鳳樓鎮為試點,鄉村治理工作隨後在全縣推開。

僅一年時間,平原成功入選全國100個鄉村治理體系試點縣名單。


德州平原黨員幹部扛起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旗

△行政審批流程再造、一次辦好

圍繞深化“一次辦好”改革,平原將服務下沉延伸,全力加快流程再造,將28個職能部門的157項行政許可事項、42項關聯事項全部劃轉到縣行政審批服務局,43個部門的1341項服務事項進駐市民服務中心,實現了“一枚印章管審批”。

實行證照聯辦,建立了重大項目全程幫辦代辦機制,備案類、核准類、審批類項目平均精簡申報材料10項,實現了投資項目“一鏈辦理”。探索了“企業開辦進銀行、創業融資一站式”等服務新模式,全力當好為企業家、創業者服務的“金牌店小二”。

流程再造優化了政務服務生態,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目前,平原已實現1個工作日完成企業開辦,3個工作日完成不動產登記,45個工作日完成投資建設項目審批。截至目前,平原新增私營企業909家、個體工商戶2368戶,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6.8%和44.5%,每月比去年同期增加企業10家、個體工商戶121戶。


德州平原黨員幹部扛起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旗

△鄉村振興桃園示範區碩果累累

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率先突破。平原主動擔當、對標定位、大膽探索,以農村黨支部“領創辦”為發軔點,探索“三集中”的發展模式,試水全域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突破了一家一戶的土地經營模式,打破了一村一落的人口居住格局,破解了制約鄉村振興的瓶頸,探索出符合廣大群眾意願、適合傳統農區鄉村振興的可複製、可推廣的“平原經驗”。


德州平原黨員幹部扛起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旗

△鄉村振興桃園示範區集中安置點緊張建設

比學趕超,擂臺競賽。每季度縣裡定期召開重點工作暨“雙招雙引”工作推進會議。通過流動現場會,各鄉鎮(街區)、縣直部門主要負責人現場彙報工作,比亮點、看成績、拼幹勁,“真刀真槍”亮曬項目簽約、開工、建設進度進展。通過搭建“項目競賽”擂臺,持續掀起全縣克難攻堅、創先爭優熱潮。

抓實體經濟穩增長 打造現代產業生態

良好的政治生態激活了產業生態。今年以來,平原藉助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雄安新區建設等重大戰略實施,全力精準對接產業項目、高端人才、科研項目,不斷向開放要升級動力和質量效益。先後舉辦了2019山東平原(北京)“雙招雙引”推介會、魯臺經貿洽談會等大型“雙招雙引”活動12場次,累計簽約項目60多個,引進各類高端創新人才200多名,重點打造了“一區多園”招引載體。省級化工園區成功申報認定,新型醫藥、京德智造、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綠色化工、鐵路物流、航空、雙創、農產品精深加工等9個專業園區加快推進;深入開展“百日項目競賽”活動,成立了6個產業招商辦公室,組建了300多人的專業招商隊伍包片駐點、定向招商。

德州平原黨員幹部扛起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旗

△對接雄安,建設虹鼎茂森新材料產業園

虹鼎茂森新材料產業園項目,是平原縣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建設中面向京津冀定向招引的企業。“項目對接雄安新區、對接數字經濟,主要生產高透膜、壓延膜、水晶板等新型複合材料,廣泛應用於高端廣告耗材、家居裝修、3D打印等領域。”平原縣投資促進中心主任閆善豹說。

虹鼎茂森新材料產業園項目由河北虹鼎集團、茂森集團投資9.3億元建設,其母公司為全國最大噴繪布、高透膜、無紡布製品生產廠家,擁有華北地區唯一的塗層生產線,生產的納米塑膠塗層製品暢銷海內外。

德州平原黨員幹部扛起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旗

△青啤40萬千升啤酒項目3月開工,9月灌裝車間封頂

今年1至9月,全縣新簽約項目25個,總投資58億元,其中京津冀項目11個,總投資34.8億元;新開工過億元項目30個,總投資187.3億元;續建過億元項目32個,總投資141.1億元。全縣實際利用外資765.27萬美元,同比增速731.8%。在北京建立了“引才工作站”,聘請平原籍在京人才專家為“引才大使”,成功簽約引進高端人才45人。

德州平原黨員幹部扛起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旗

△山東藥石二期製劑項目畝均稅收達238萬元

新項目落地,新動能澎湃。以山東藥石有限公司二期製劑生產項目為例。該項目總投資7.36億元,引進歐美先進生產線6條,年產抗抑鬱、治療類風溼關節炎及銀屑病等終端藥物製劑30億片。項目佔地164畝,全部投產後,畝均稅收將達到238萬元。像山東藥石一樣,今年平原生物醫藥產業畝均稅收實現了新突破。截至9月底,平原信誼製藥有限公司,實現稅收4904萬元,畝均稅收123萬元。

德州平原黨員幹部扛起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旗

△藥石公司建立了包含3萬分子砌塊的藥物分子砌塊庫

新項目落地,傳統動能升級換代。平原機床附件行業產品佔據全國80%市場份額,行業內有“無平原不成席”的說法,但同樣面臨著多而不精、大而不強的窘境。今年,平原引進了雲科智能年產150萬套機床附件項目,集聚優勢企業,實現產業升級。

德州平原黨員幹部扛起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旗

△平原機床附件製造產業集群優勢明顯

“一絲是一毫米的千分之一,雲科智能項目將引進先進設備,全面對接工業互聯網,實現平原機械加工標準突破絲級。未來企業產品精度將達到一根頭髮絲的七分之一,甚至十五分之一,達到國內頂尖水平。”雲科智能董事長王峰介紹。今年以來,全縣共實施了100個工業技改項目,技改投資額同比增長26.2%,位居全市第三。

德州平原黨員幹部扛起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旗

△引進落地雲科智能年產150萬套機床附件項目,集聚優勢企業,實現平原機械製造產業升級

項目為王、產業興縣。今年以來,平原圍繞“四新”領域,篩選了47個項目建立縣級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實行擇優儲備、動態調整機制。項目庫總投資37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04億元。以項目為培養基,全縣構建起新舊動能轉換“4+6”產業生態,篩選新型醫藥和醫療器械、綠色高端化工、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軍民融合、現代高效農業六大產業重點突破。

德州平原黨員幹部扛起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旗

△京德智造23座廠房建成封頂,長城金點5G通訊基站智能充電樁、國能新源年產200萬臺新能源設備等6個項目,將於近日入駐

做好“六穩”工作,抓實實體經濟,實現穩增長是第一要務。今年1至8月,平原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增速7.7%,列全市第4位;預計1至9月實現產值143.8億元,實現增加值28.5億元,同比增長8%左右;153家骨幹企業累計納稅10.22億元,同比增長16.46%,納稅過1000萬元、4000萬元的企業分別達到28家和6家,比去年同期增加5家和4家。

抓民生改善促和諧 打造美麗人居生態

  政治生態“打底”,產業生態富縣,人居生態惠民。平安大街是橫貫平原主城區的中軸線。2017年、2018年,平原接連實施了6799套棚戶區改造項目、拆遷改造46萬平方米城中村,將平安大街以南的城中村全部拆遷完成。

今年,平原縣吹響衝鋒號,打贏了棚改“最後一役”,在全市率先完成了中心城區棚改拆遷。全縣累計完成24個村莊、80多萬平方米的拆遷任務,涉及群眾6173戶,拆遷力度之大、速度之快前所未有。

德州平原黨員幹部扛起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旗

△投資9.5億元的平原縣賀家行棚改片區建成封頂

打造美麗人居生態,“破舊立新”同步進行。今年9月,投資9.5億元的賀家行棚改片區建成封頂,項目建設高層住宅19棟,總建築面積33萬平方米,毗鄰琵琶灣公園、大型商超、中小學校,主要安置2017年琵琶灣南側2182戶回遷群眾。

德州平原黨員幹部扛起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旗

△平原重點實施了8大類172項城建工程

以棚改為切入點,今年平原重點實施了投資116.46億元的8大類172項城建工程。打造美麗人居生態,平原突出以景“美”城,規劃建設了4處城市公園、全民健身中心、縣醫院病房樓二期等項目快速推進,總建築面積96.5萬平方米的8處棚改新建、續建項目加快實施,順利通過省級衛生城市評估驗收。突出以水“潤”城,新建汙水管網25.5公里、雨水管網3.2公里,投資1億元實施了鬲津河綜合治理工程。縣級河湖長巡河115人次,鄉級2700人次,巡河裡程3903.86公里。投資2.2億元,實施馬頰河綜合治理工程,實現“治理一條河道、建設一項水利設施、形成一處景觀”。突出以綠“蔭”城,連續三年義務植樹超百萬株,新增城區綠化面積100多萬平方米,打造綠色長廊1000多公里。8月份,平原縣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改善幅度17.5%,排名全市第一,綜合指數改善幅度排名全省第一。突出以路“暢”城,投資3.8億元,實施“四好農村路”建設,新建農村公路里程數位居全市首位。

德州平原黨員幹部扛起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旗

△引入中鐵十二局EPC,投資1億元實施鬲津河綜合治理工程

美麗人居,城鄉共享。平原高標準美化張華鎮梨園村、恩城鎮小洞村等246個村莊,創建省級、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25個,美麗鄉村覆蓋率達到28.47%。深入開展農村基層衛生環境綜合整治行動,268個村莊被評為省級衛生村莊,佔全縣村莊的30.52%。在各個貧困戶中開展比潔淨、比整齊、比綠化、比美化活動,實施貧困人口人居環境改善和提升,做到“三有三淨”,農村生產生活環境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改廁任務全面完成,共實施旱廁改造3.29萬戶。

德州平原黨員幹部扛起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旗

△美麗鄉村——張華鎮梨園村

執政為民、發展為民。“我們與中鐵十二局進行合作,採用EPC模式,實施了總投資32.7億元的41項重大工程,破解了資金瓶頸,保障了全縣重點民生項目的快速推進。1至9月,平原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54億元,其中民生支出佔比80.13%。”平原縣縣長袁志勇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