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父母不小心傷害了孩子怎麼辦?做好這幾點,讓影響降到最低點

父母不小心傷害了孩子怎麼辦?做好這幾點,讓影響降到最低點!

​和朋友在聊天,說自己狀態不好,最近工作壓力大,孩子又總是粘著她,導致她在不耐煩的情況下狠狠罵了孩子一頓,然後又擔心留下什麼後遺症。

是啊,我相信這也是大部分父母的困擾,對孩子全心全意的愛,但又難以避免無心的傷害。而大量的書都在闡明一個概念:父母情緒穩定,孩子才能健康發展。

但是,我們畢竟是普通人,雖然看了很多書,聽了很多的理論,但每當孩子某個行為掀起了我們情緒的蓋子,原始狀態就替代了那些道理和知識,我們又變回了會怒或者動粗的父母。

父母不小心傷害了孩子怎麼辦?做好這幾點,讓影響降到最低點


而每當一頓暴風驟雨過後,我們又會進入第二個步驟:自責。

“不是說要做溫和理性的父母嗎?為什麼我就是做不到,我簡直是混蛋,我是無可救藥了。”

相信我,只要你這樣指責你自己,就代表你十分的排斥自己的憤怒,而你越是排斥,憤怒就會越頻繁的發生,你因此就陷入到惡性循環:憤怒-後悔-擔憂。


1 . 沒有脾氣就等於好父母嗎?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好的父母,等於零脾氣的父母。

這個看法,甚至我都認同過,因為我看了太多書,聽了太多專家講,父母的激烈情緒對孩子容易產生負面影響, 有的是暫時影響,有的是終身影響,所以和很多朋友一樣,我會對自己有很多約束。

但當真是這樣嗎?

我曾就這個問題問過家庭教育專家:那些好的父母是如何管理自己,做到完全不發脾氣的?

專家說:我沒有見過這樣的父母,那是你們虛構的。所謂從不發脾氣的父母,其實是不存在的,或者是不真實的。

我豁然開朗,就如同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完美的原生家庭一樣,這個世界本不存在完美的父母。

心理學家曾奇峰就說過:每個父母都是帶著創傷在養育的,如果孩子的行為正好觸碰到他的創傷,爆發就無可避免。而要論及父母之間的區別,就看他們從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有多大。


父母不小心傷害了孩子怎麼辦?做好這幾點,讓影響降到最低點

這也就揭露了,為什麼我們光憑頭腦層面去約束自己,不要對孩子發脾氣,卻總是做不到的原因。因為我們多少都帶著原生家庭的創傷,所以,“絕對理性溫和”是個幻想。

而在西方文化裡,就一直流傳這一句話:要做六十分的父母。而那空缺的四十分裡,就包含了父母要有對自己情緒接納的空間。

包括無意識的對孩子吼叫,以及過於嚴厲的懲罰等等。

而那些看教育成功的家庭裡,父母的教育未必是纖塵不染,也未必事事恰如其分,而是他們做到了兩件事,一是在衝動過失後及時原諒自己,另外是在衝突之後及時修復關係,避免讓創傷在孩子的體內生了根。

因此得出結論,好父母不等於完全沒有脾氣,不會失控,而是他們懂得及時止損,善於把傷害降到最低點。

2 . 做好四件事,讓衝突的傷害降到最低點

第一:給自己緩衝期,反思自己的過失

所有的衝突都是在不夠冷靜的情況下爆發的。比如我有一天回到家,看到孩子低著頭,抱著手機在玩,我大腦裡立即有個評判:他沉迷遊戲,他不學無術。

當我有這個評價以後,我的憤怒就戰勝了理智,我衝過去二話不說就把他手機奪過來,同時送上大聲的指責:玩手機都能玩得瘋掉,怎麼不把這個精力花在學習上面呢?

孩子鼻子裡立即發出“哼”的聲音,表示對我的抗議和不滿。

奈何我聽到他這個聲音,加劇了憤怒,然後威脅他:你再敢對我這樣,我就把你手機丟掉。

我以為孩子會回頭求饒,沒想到他變本加厲:丟掉就丟掉。然後把門反鎖後,我聽到他的哭聲。

父母不小心傷害了孩子怎麼辦?做好這幾點,讓影響降到最低點


正當我還想上前去討伐他的時候,我突然覺察一定哪裡不對勁。於是我看了一下他的手機,發現裡面打開的全是如何做如何做手抄報。

而我記得他說過有個作業是做手抄報的,沒想到他正在網上找資源學習。

我立即羞愧萬分。知道我是對他不夠信任,才會失去理智,隨意批評他。

據心理學家分析,父母對孩子的指責和批評有百分之八十都是發生在沒有看清客觀事實的情況下

比如我兒子有次約朋友在家做作業,後來被我發現廚房被弄得一塌糊塗,我走過去正要嚴厲批評他,沒想到他的朋友告訴我:他沒有搗亂,是在給我做奶昔,我們打算寫完作業一起收拾的。

我的情緒立即就偃旗息鼓了。因此,當我們被孩子某個看似不當的行為激怒以後,最好是給自己時間冷靜的反思,看看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麼,這樣就能避免更大的衝突發生。


父母不小心傷害了孩子怎麼辦?做好這幾點,讓影響降到最低點

第二:道歉

雖然我們從小就學習要勇於承擔錯誤,但是很多父母卻不願意對孩子說“對不起”,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害怕自己失去威嚴。

這是一個誤解,所謂的威嚴不是建立在父母永遠正確之上,而是父母言行一致,有責任和擔當上面。

身為三個孩子母親的小S就說,勇於道歉,反而是她拉近和孩子距離,讓孩子更願意親近她的特殊方式。

因為父母不可能凡事都對,所以父母在犯了一些愚蠢的錯誤,作出不恰當的行為時,立即給孩子道歉,是讓孩子學習到誠意做人的最佳途徑。

父母不小心傷害了孩子怎麼辦?做好這幾點,讓影響降到最低點


第三:表達愛

演員霍思燕說,她每天都會對孩子說“我愛你”,這不是在溺愛孩子,而是在給足孩子安全感,而當她偶爾錯怪了孩子,或者委屈了孩子以後,她第一時間做的也是說“我愛你”。

“力量”的作者朗達.拜恩說:無論孩子做出了什麼不可思議的行為,無非都是出於一個原因,那就是在呼喚父母的愛。

而當父母在打罵了孩子後,孩子本能的擔心就是:父母是不是以後不愛我了。

因此,當衝突無可避免發生了,我們必然要回歸理性,並且儘可能把孩子抱在懷裡,並告訴她:我愛你,這個事實永遠不會變。

“愛”是孩子的定心丸,只有當孩子感覺到被愛了,他才不會把當下的衝突,變成一輩子的傷痕。


父母不小心傷害了孩子怎麼辦?做好這幾點,讓影響降到最低點

最後:遊戲,放鬆

心理學家說,身體就是潛意識,當一些創傷發生以後,哪怕我們頭腦和意識都遺忘了,但身體並未遺忘,甚至會形成一些病症來提醒我們。

因此,當我們確認在和孩子發生衝突以後,並且看到孩子因此恐懼,悲傷,委屈或害怕,

我們除了表達歉意和愛意外,必須帶領孩子做一些遊戲或者運動,去釋放掉身體的負面情緒。

親子間的運動既能釋放彼此情緒和壓力,還能讓孩子感受到高質量陪伴,因此可以將之前衝突的影響降到最低點,甚至不再有影響。

父母不小心傷害了孩子怎麼辦?做好這幾點,讓影響降到最低點


心理學家簡.尼爾森說:做父母是天下最難的功課,所以不要追求完美,量力而行就可以。

孩子和父母都會犯錯,養育過程衝突在所難免,因此,父母不要害怕衝突,而要帶領孩子在衝突裡反思和成長,然後懂得及時止損的要領,那麼最終,你們的關係會越來越好,孩子非但不會傷痕累累,還會成為既懂得愛,又懂得化解衝突和矛盾的情商高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