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3 生鮮前置倉先鋒變先烈 侯毅:前置倉模式不成立

繼生鮮無人貨架之後,前置倉正在成為第二個盛極一時,卻最終栽倒在生鮮高損耗低毛利陷阱裡的“先烈”。呆蘿蔔、吉及鮮、我廚……紛紛倒在了這個冬天。

問題大多出現在資金上。呆蘿蔔創始人兼CEO李陽在資金危機後公開表示:“我們對增長的預期與需求太高,低估了生鮮的燒錢速度,以至於造成了消耗過快。”

在盒馬總裁CEO侯毅看來,前置倉模式是不成立,是做給VC看的模式。侯毅在接受《中國企業家》採訪時表示,理論上前置倉這個模式是做不成的,但是盒馬希望努力一下,嘗試下來發現,所有擔心的事情都是真實的事情。

侯毅的擔心並非秘密,而是一直困擾前置倉的痛點問題。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認為,相較於到店模式可以採取自提,“前置倉+到家”模式相對更“重”,盈利主要取決於訂單密度和客單價。因此,其發展痛點就在於後臺成本和配送成本。而生鮮的高損耗、低毛利讓這一問題無解。

某頭部生鮮前置倉企業人士分析,前置倉商品有限造成客單價過低,儘管公司通過捆綁營銷拉高客單價,但這種方式進一步拉低了毛利,無法持續。同時,損耗問題無法解決,現實中公司把一部分損耗推給第三方物流公司承擔,使財務報表上損耗不高,但這並沒有解決問題;最後,為了控損耗導致缺貨率高企,用戶體驗很差,用戶復購和留存不好,一做促銷人就上來,促銷一停就走了。

莫岱青稱,前置倉模式依靠資本輸血,盈利模式不清晰是其一大痛點。生鮮的高頻流量曾是吸引投資人的重要因素,而現在看來,由於無法贏利,這個流量成本並不低,而且由於對消費者核心價值不夠,無法形成長期穩定的流量池。

侯毅認為,從生意模式本身來講,前置倉是個偽命題,不可能盈利的。但是它的流量是有價值的,我認為未來做前置倉最好的結果,是賣給一些需要本地化流量的公司。

前置倉行業已在尋找新的出路。一個明顯的趨勢是,生鮮電商行業從流量生意迴歸生鮮消費本質,變回零售生意。

前置倉頭部企業每日優鮮的CEO徐正表示,零售是大規模、長價值鏈卻低毛利率的生意,相當於“撅著屁股撿鋼鏰”。所以,目前生鮮電商行業出現了部分企業經營困難的問題,歸根到底在於是否有堅持精細化運營,在全鏈條的每一個環節降本增效,把錢當錢、敬畏每一分錢。

盒馬在5個城市也有80家盒馬小站,也就是前置倉。侯毅表示,前置倉的好處是可以快速覆蓋,現在回過頭想有沒有必要那麼快?最終零售比拼的還是你的商品、服務,能不能給消費者創造價值。所以對我們來說,快速佔領下來意義不大,因為它不可持續,未來等到盒馬鮮生大店開過去,就會把小站取消掉。

精細化經營能否讓前置倉起死回生尚待觀察。但對行業來說,最好的時代過去了,前置倉已經不再性感。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