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喜欢深度思考的人,是比一般人更累呢,还是更充实?

崔中鹤


没有喜欢深度思考的这种说法。人与人各方面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他考虑问题都就是多层次多角度,这是他的天性。在一般的人看来,他就是深度思考。另一些人他怎么周密思考问题还就是简单,你再高标准的要求他,也到不了那个程度。这就是差异,每个人都是自己习惯性的思维,没有深度思考的人就会更累的说法吧。


川越


喜欢深度思考的人,我觉得不会感到累,反而会是种享受。因为他思维缜密,习惯了深度思考,当前因后果梳理清楚有了新发现,就会感到一身轻松,有种成就感。

正像我们悟空答题一样,看到这个提问有点意思,是社会上普遍关心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你又有深刻独到的认识,就会情不自禁地去论述。调动自已的知识面,集中自已的脑细胞,选择最佳角度,尽量把它说深说透,既通俗易懂又有举例佐证。通过深度思考修改完善,觉得完美了,发出去,像完成一项重大任务一样,一身轻松。

我想,有过这些经历的人有同样的感受。

不会累,是享受。





化龙263


我觉得深度思考的人的确会累,毕竟脑细胞工作负荷重,但是否充实是要看情况的。

1、只是思考,却不行动

有些人可能会思考以后要做什么,甚至想到了做事的具体计划和细节,但只是想想而已的话,这并不充实,一般人都认为这种人无所事事,眼高手低。比如:

想到事业步步高升,想到自己做领导时应该如何管理好下属,但工作却马马虎虎,这样还能晋升的话,我觉得这个公司的发展走下坡路的可能性非常大。

想到挣大钱时,买个豪宅、豪车、出去旅游……可是事实上做事没计划、不脚踏实地,关于这种思考也没有意义!

2、思考当下,付出行动,走出去

思考当下自己遇到的困境,想想应该如何度过、如何才能少走弯路

为自己制定计划

生活和工作都自律

说到做到

这样的人生活更充实。

即使他们的付出一时得不到高效的回报,但是他们学到的技能是跟随自己一生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戴眼镜的姑姑


应该是更轻松,也更充实,没有什么累不累。

假如我问你,你说农民工干一天建筑工累,还是策划师写一个企划案比较累?因为他们都习惯了自己的工作方式,相对来说,也就没那么累。

但如果让一个农民工写一个企划案试试?他可能读完很多资料都要累晕。如果让一个白领去工地干一天建筑小工试试,他一天下来肯定大腿哆嗦,第二天累的爬不起来。

所以,一般思考的人,和深度思考的人,也是同样的道理。这两种类型的人,可能只是思考的模式不一样而已。

一般人思考,可能只是浅尝辄止,并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全貌。

而深入思考的人,往往能够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全貌,从而指导自己步步为营,有的放矢。

相信很多人读过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小明在一家公司工作五年了,月薪5000。小马19年初刚刚入职,月薪4000。

半年后,小马工资8000,而小明依然5000。小明就不乐意了,跑去找老板:老板,您不公平,小马才来半年,就工资就翻翻了,而我五年半了,还是只有5000。

老板没跟他解释:小明啊,这里有件事,你去联系一下A公司,问问A公司的黄总什么时间过来参观。这事办妥了,我也给你涨薪资。

小明很高兴,马上联系了A公司,回来告诉老板:黄总会在这周五到咱们公司参观。

老板:具体什么时间?

小明:好的老板,我再去确认一下。

一会儿,小明过来报告:下午1点抵达机场。

老板:那好,你下午1点去接一下黄总。

小明将要提涨工资的事情,老板示意他等一下。然后叫小马进来:小马,你联系一下B公司,问一下B公司的姜总什么时间来我们公司参观。

一会儿,小马过来报告:老板,姜总周五做早上8点的飞机,大概10点抵达公司,我已经联系好公司的派车,11点姜总就到公司了。另外,也已经为姜总预订了我们常用的s酒店。

这个小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会值得所有人深思吗?

什么是深度思考?当你在一个方面,一个领域,能够掌握全貌和实质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是深入思考了。

怎样训练自己的深入思考的能力?

1.多联想事物的内在联系。

2.多学习别人的长处。

3.多尝试为一个目标,找更多的方法。

闲聊几句,欢迎拍砖!


自然道场


关键是人对“深度思考”的界定和程度。如果,一个人真正做到了能“深度思考”,并且到了极高的程度,也就是说,他!(她)能看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参透了人生的真谛;能正确面对进退、成败、得失、荣辱;能笑对加于自身喜、怒、哀、乐、悲、恐、惊,那么,就证明他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和定力。也就无所谓“累”了和“是否充实”了。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其实,我们能够做到为人豁达、大度一些,不怨天、不尤人,珍惜当下的人和事,就会快乐每一天!

(俗人拙见)





甸原富利


生而为人,着实不易。思想太少很可能失去做人的尊严,思想太多又可能失去做人的快乐。

人为什么会不快乐呢?还不是因为想的太多了。正所谓“有心者有所累,无心者无所谓”,一件本来无关紧要的小事,自己非得搁放在心上,这心里装的事情多了,心就不堪重负了。心累了,人又如何能轻松快乐的起来?

人,不能想的太多;心,不能装的太多。想多了人受罪,装多了心负累。世上从来都没有什么事事如意心想事成,如果是碰到不如意了,那就及时翻篇吧,何必非得要跟自己过不去。

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它既然都过去了,就不要再放在心上了。已经失去或错过了的人或事,该放下就放下吧,放下已经无法改变的事实,其实也就是在放过自己。

凡事还是坦然淡然、顺其自然为好,有些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就别再去执意追求了。有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再也不能沉迷于其中而不设法自拔了。

有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事情就像是一场梦,是梦就一定会有醒的时候。人既然是已经醒了,就别再老去回忆梦里的情境了。毕竟,梦虽美丽终究是虚幻,而残酷的现实还在等着自己去面对。

放弃一切乱七八糟的胡思乱想,停止所有不切实际的白日做梦,把真实的自己给找回来。主动去改变一切能改变的,积极去接受一切无法改变的。

该来的它会来,自己挡不住;该去的它会走,自己留不住。倒不如端正好自己的心态,克制住自己思维里的异想天开与天真幻想,想的太多只会让自己凭空徒增烦恼,心若简单快乐也会随之变得简单。

任何尚未发生的事情,它都不可能如我们想像的那么好,也不会像我们恐惧的那么糟。一切都是老天在安排,我们就是想的再多,也不可能左右事态的走向。还不如不去想它,该吃吃该喝喝,怎么快活怎么活。

人生所有的烦恼其实都是自寻烦恼,一个人活得快不快乐,不在于拥有的多寡,而在于心态的好坏。境随心转,人若能减少一点胡思乱想,心境可能就会不一样了。

生活其实很简单,都是人心太复杂。心若向阳,处处皆是阳光;心若简单,快乐也就简单。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人生,不过如此。


牛哥谈人生


喜欢思考的人,对于我来讲,是充实的。

人,总是在思考中进步。

思考,是一种总结。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讲,从来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物质充沛的人,需要思考,如何一直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方式,维持住现状,甚至进步。而物质匮乏的人,则终日奔波,忙于生活,思考如何更好的生活。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从来都是人的欲望所控制。

面对如今快节奏的生活,白天我们承受职场工作中巨大的压力,晚上我们回到家,面对家庭日常开销、家长里短的家庭生活,唯一属于自己的时间,便是临睡前的思考。我们思考发生的一切,第二天如何面对,思考去改变的方式,思考现实中遇到的重重困难,思考不同的人,我们如何对待,没有方法论的人,日积月累会疲惫颓废,常常思考的人,面对困难挫折,会寻求解决结果的方法过程。不去思考,人的压力会积累沉淀,演变成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狙击,让人痛不欲生。

我鼓励每个人每天给自己深度思考的时间,哪怕这个时间是在人际交往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认知自我,看清自我,总结自我。


武汉小白vlog


思考能致富,喜欢深度思考的人,比一般人生活更快乐,更充实,收入也往往会更高。小一大书悦读会向您推荐“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所著图书《思考的技术》,希望对您有帮助,周二红色热血日快乐!

1.切换思考路径。

大前在这一章讲的都是一些思考的基本原则。例如“不要把假设和结论混为一谈”、“认清现象和原因的不同”等等。虽说这些原则非常重要。但是用上“思考路径”这么高级的思维词汇,我就觉得有点耸人视听的感觉。

2.用逻辑打动人心。

这是一个领导学和传播学的问题。从目的来讲,打动人心的手段多的是,用逻辑只是一种路径而已。现在讲的情景领导、沉静领导更多倾向于感性的打动人心的方式。当然站在企业咨询顾问的角度,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论证是最有效的打动管理者的方法。因此,我的建议是,作为第三方提出建议更需要逻辑,作为双方的话更需要情感。需要“因”势而行。

3.洞察事物的本质。

这个命题是最难的,可惜大前没有在这方面多一些理论论述,更多的是一些例子的说明。这里我想讲一讲大家对大前的“思考的技术”的“崇拜”会导致的问题。以我自己的经验而言,学习必须有三个领域。一是完善知识体系;二是训练专业思维;三是学习一般的形式逻辑思维。大前对思考技术和逻辑能力的强调会致使大家忽视对知识体系学习的重要性。

大前谈起国家政治大开大合,谈起金融对很多比较复杂的杠杆、数据分析了然于心。虽然有着其思考能力在不同领域的举一反三的作用,但对每一个领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是大前有如此洞察能力的重要前提。希望大家看大前的书的时候不要陷入形式逻辑的定势中。

4.非线性思考和让构思大量涌现。

谈一个跟大家见解不同的想法。大家都会觉得大前的左脑思考和右脑思考同样发达。大前也出了很多关于创造力和创意方面的书。但是我个人认为大前其实没有太强的创意能力或者说所谓的右脑思考能力。他是一个典型的左脑思考,也就是逻辑思维能力非常强的人。

从两个方面可以论证我这个观点。第一是关于大前所举的他自己服务企业的的例子。大家可以在《企业参谋》等书中看到大前为企业服务所设计的战略和策略。很多都是典型的“确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在思维链中也没有插入让我们心动的创意,只要是对大前所讲的领域有比较多了解的人大概都可以像“数学公式”那样从A导出B。然后从B导出C。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大前如何讲解创意的。在他的《创意者的思考》等书中,大前讲创意更多是组合的思想。至于说创意是如何组合出来的,这又是另一个很大的话题,以后再谈。

5.解读五年后的商机。

现在看到很多畅销书都喜欢这样安排书本结构。前面罗列一些基本的理念,最后来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大案例。例如约翰·奈斯比特的《定见》,前面列举了十一条定见的原则之后,最后一部分就用这些定见的原则来预测未来。这些我大概都不看的,翻翻就算了。大前的也不例外……纵观本书,可以作为了解大前的一些思想和思考方式的入门书籍。不过如果真的觉得大前的思考技术很值得学习,买本《企业参谋》吧。然后不要一次性读完,慢慢看,慢慢把里面的那些东西整理出思路,或者画出思维图谱。如此训练,大概能学个皮毛吧。愿你建立适合自己的思考体系,五色阅读,五彩人生,周四白色思考日快乐!

悦读者:Bys Tanders5

首家五色阅读俱乐部 汇聚独特五色悦读者

SINCE 2009


小一大书悦读会


看思考的内容,如果是杂碎无聊、很平常的小事情,比如别人对你说了一句话啊还是做了一个举动等等之类的,我觉得这些东西思考的多了会让人钻牛角尖,把本来没什么的东西想的复杂,想得负面情绪化。


但如果是看了书,比如哲学、历史等等,会深度思考就是一种能力。能让人感到充实,是别人不能体验到的快乐。


总之一句话,不该想多的别想多,该思考的知识好好思考。祝你成为一个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祝你是个无忧无虑的快活人。


无所求必满载而归


刚开始累,习惯了就好,就像做俯卧撑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