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吃在珠江路系列三-老卤面、汤包

下雨了,那种绵绵细雨。发现,中文真是博大精深。比如,瓢泼大雨、鹅毛大雪。今天对这个“绵绵细雨”又有了新的认识。

这是一种比毛毛雨小,但又微弱存在的一种雨。介于打伞和不打伞之间。细如发丝,在你周身拨弄。但这种发丝,会化掉,积聚成水珠滑下。

今天来到了成贤街与珠江路交叉的地方,名曰“福笼汤包”。又书“金陵小吃”。所以店里除了有汤包,还有一堆南京本地的小吃。

吃在珠江路系列三-老卤面、汤包

福笼汤包

吃在珠江路系列三-老卤面、汤包

旁边还有洋大爷的快餐店

也可能是下雨的原因,到了饭点,人也不多。

吃在珠江路系列三-老卤面、汤包

干净

突然发现,人多和不多,都能从下雨上找到理由。

今早做地铁,人巨多无比,感觉地铁站都不堪重负。原因是下雨了,人多。到了这会儿要吃饭了,人不多,原因还是下雨了,人少。

点了一碗素什锦面+一笼鸡汁鲜肉汤包。

吃在珠江路系列三-老卤面、汤包

总共25块

不一会儿,大概有一分钟的样子,面就先上来了。老卤做汤底,细面很劲道,佐之青菜、豆芽、香菇、藕条、芹菜等等好几样素材。果然素什锦!

吃在珠江路系列三-老卤面、汤包

果然够素

吃在珠江路系列三-老卤面、汤包

面也够劲道

等汤包的时候,先把蘸料调好。啊要辣油啊?

吃在珠江路系列三-老卤面、汤包

阿要辣油啊

汤包来了,四个。没错,个头跟你想的一样。这样一来,平均价格就比回味和尹氏要贵一些了。

吃在珠江路系列三-老卤面、汤包

热气腾腾

忘记是哪位前辈传授的了,吃汤包要记住,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十二字口诀。

用筷子夹起,心中默念,轻轻提、慢慢移,怕的是还没到嘴里,就破皮漏汤了。

送至嘴边,小小的咬掉一点面皮,开了个天窗。

吃在珠江路系列三-老卤面、汤包

轻轻提、慢慢移

吃在珠江路系列三-老卤面、汤包

晶莹但不剔透

凑近吸吮,将汤汁全部洗掉。美味!

然后一把蘸到醋碟里,让醋和辣椒油顺着开了的窗,流一些进去。

吃在珠江路系列三-老卤面、汤包

这个窗开的好

吃在珠江路系列三-老卤面、汤包

然后整口吞下!细嚼慢咽。回味无穷。

回到老卤素什锦面,这个汤也是值得喝的。

吃在珠江路系列三-老卤面、汤包

干了

今天中午二十五块钱,也吃饱了。也推荐他家的红烧牛肉面。

吃饱不想家。

吃在珠江路系列三-老卤面、汤包

吃饱不想家

最后问一个问题,你们知道鸡鸣汤包的来历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