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經濟越落後的地方,父母官越喜歡修路和蓋房子?

為什麼經濟越落後的地方,父母官越喜歡修路和蓋房子?

中國內部的產業轉移很難,導致內地高收入工作機會以體制內+房地產基建為主

要牢牢樹立一個觀念,基建和房地產,所有城市都會做,但是如果不引進和發展先進產業,老家的繁榮不過是空城一座。

為什麼經濟越落後的地方,父母官越喜歡修路和蓋房子?

為什麼中國的城市都修建的非常漂亮?為什麼老家的基建越來越強?

為什麼老家過的好的往往都是體制內人士和房地產從業人員?

如果看每年的春節回鄉見聞,基本上都會發現,老家堵車非常厲害,家家戶戶都有汽車了,同時你會發現更多的路修建起來了,新建了新城,非常漂亮的現代化小區,同時堪比沿海城市的購物中心建立起來了,整個城市修建的非常漂亮。

為什麼經濟越落後的地方,父母官越喜歡修路和蓋房子?

我的老家就是這樣,新式購物中心修的非常漂亮,過年的時候進入購物中心地下車庫堵車非常嚴重,購物中心的豪華程度不亞於上海。

小區的周圍新建了新城,完全按照新式標準修建,

馬路非常寬闊,同時綠化和鮮花帶按照高規格修建,馬路旁新修的花園小區,綠樹成蔭,同時新城修建了各種體育館,少年宮,可以說在硬件條件下不輸沿海城市。

各種幼兒園,中小學的硬件設施也上了一個層次。

為什麼經濟越落後的地方,父母官越喜歡修路和蓋房子?

但是這背後,卻是老家城市的底層的工資增長非常緩慢,超市的收銀員,保安,餐館的服務員,工廠員工的工資,依然停留在2000多元的水平,比起十年前可以說進步並沒有太明顯。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一個是體制內人員的薪資上漲,由於家裡親戚同學大多在體制內,除了一些最為基層的公務員,在一個還可以的單位,年終獎能夠達到數萬元人民幣。

為什麼經濟越落後的地方,父母官越喜歡修路和蓋房子?

我母親就跟我講,某單位有的人僅僅晚退休了一兩年,結果退休工資竟然高出了一兩千一個月,直接引起了早退休一兩年的員工的集體抗議,結果不得不削減了下來。

實際上如果看全國各省市的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薪資,你會發現內地和沿海省份的差距比你想象的要小很多。這也是為什麼老家親戚總是希望孩子們進體制內的原因,這是理性的選擇。

為什麼經濟越落後的地方,父母官越喜歡修路和蓋房子?

一個是房地產從業人員,各種包工頭不用說了,凡是在老家從事房地產技術工種的,搞裝修的,賣傢俱的,搞室內設計的,當中介的,普遍性的收入高於當地水平。

想裝修一下,老家隨便一個有技術的工人一天即使幾百元人民幣,跟沿海城市的人工成本差不了多少,而且技術還不一定讓人多滿意。

為什麼經濟越落後的地方,父母官越喜歡修路和蓋房子?

其背後的原因,雖然每年國家都有大量的財政轉移支付,同時外出務工人員也帶回大量匯款,但是由於本地缺乏先進產業,因此財富的分配缺乏載體,往往只能通過基建和房地產來實現拉動經濟發展,這會導致財富分配不自覺的向體制內人士和房地產從業者傾斜。

而廣大的普通人,則是隻能分享城市硬件和基礎設施發展帶來的好處,但是如果沒有從事相關的工作,又不在體制內,那麼在現金收入上則收益相對沒那麼大。

為什麼經濟越落後的地方,父母官越喜歡修路和蓋房子?

不管是前些年的振興東北,還是中西部開發,都面臨類似的問題,國家投入大量資金,但是在缺乏先進產業的情況下,往往只能通過房地產和基建來拉動GDP,轉移支付的財富很難分配到個人的手裡,所以會出現國家往東北一投錢,海南房價漲一波的段子,其實這不是東北的獨有現象,這是全國所有內地省份縣市的共同現象。只不過不是在海南買房,而是在省城買房。

為什麼經濟越落後的地方,父母官越喜歡修路和蓋房子?

體制外普通人,以及非房地產從業者能感受到的,就是本市地鐵修通了,高鐵開通了,高速公路有了,購物中心開張了,新小區越來越漂亮了,學校硬件越來越好了。

為什麼經濟越落後的地方,父母官越喜歡修路和蓋房子?

內地很多城市的硬件建設,甚至可以說趕超歐洲美國的水平,明顯的高於和超出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這是好事,但某種意義上,也不是好事,因為這意味著分配到個人的財富變少了。

所以每年回老家,看的不只是城市的建設更漂亮了,步行街更多了,夜景更美了,也不只是汽車變多,更多的應該關注當地是不是引進了沿海的先進產業?是不是發展出了本地的特色優勢產業?

為什麼經濟越落後的地方,父母官越喜歡修路和蓋房子?

如果這兩者的回答都是否,那麼老家的繁榮不過是依附式的繁榮,本質上是跟隨沿海先進產業的發展而發展,終究很快將變成一座死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