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7 盛世下的首富

盛世下的首富

和珅

乾隆皇帝算是一个比较有福气的皇帝了,所有的苦难与无奈都让其祖父与父亲扛过去了,只留下了一个偌大的家业让他继承,就连平素激烈的皇位竞争他也没赶上,一切都显得那么的顺理成章与理所应当。

公元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的一天,乾隆皇帝出外游玩,于途中得到一份奏报,说是有个要犯逃脱了,乾隆皇帝不禁发怒道:“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孰之过与?”众人不解其意,气氛略显尴尬,不一会儿,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乾隆看了看原来是自己身边的一个侍卫,长相俊美看上去年纪也不大,约莫二十出头。便问道:“你读过论语?”,那个侍卫答道“是的,万岁”,遂又问了他的家世与经历,皆令乾隆皇帝感到满意。于是这个年轻人,从此飞黄腾达起来。这个年轻的侍卫不是别人就是日后鼎鼎大名的大贪官和珅,那年他23岁,乾隆皇帝62岁。

和珅的童年是苦难的,三岁丧母,九岁丧父,和弟弟和琳相依为命,开始了他们寄人篱下的生活,往日相好的舅父自打他父亲死后就再没了来往。小小年纪的和珅在经历了“人走茶凉”与“世态炎凉”后终于看清了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他明白了眼下的他只有努力一途别无选择,而他最终的目标也不过是“名利”二字,因为他明白这就是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当然也为后来的他埋下了伏笔——高飞之鸟,死于美食(典出《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功夫不负有心人,和珅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当时的最高学府——咸学府,这里都是富贵人家的子弟,和珅虽说也是富贵人家出身,可毕竟家道中落,是个破落户儿了,难免被人看不起,因为衣着寒酸在就学的第一天就被门卫挡在了门外。他当时的难堪可想而知,他发誓他要努力进学,把所有看不起他的人踩在脚下!别人学的他和珅要学,别人不学的他和珅也要学,别人喝茶聊天的时候他也不停歇,一直在学,就这样慢慢地和珅的学业大有进步,并在课业之余自学了蒙、藏语,成为后来大臣中为数不多精通蒙、满、汉、藏四种语言的人,这也成为了他后来受到乾隆宠幸的一大原因。

当然在这里他也遇到了他人生中第一个贵人——大学士冯英廉。这位大学士独具慧眼的选中了和珅做了他的独孙女婿,他认定了和珅将来肯定是个有出息的人。

人都说人生有四喜,一喜是久旱逢甘雨,二喜是他乡遇故知,三喜是洞房花烛夜,四喜是金榜题名时。如今年轻的和珅已然是洞房花烛夜了,是否接下来就是金榜题名时了呢?想必那时的和大人也是这么想的,可是现实是无情的。就当这个努力了好多年想凭借着真才实学跃龙门的年轻人想着改变命运的时候他名落孙山了,倒不是因为那些人比他优秀,只是人家有后台,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最后还是冯英廉给他出了个主意,大人既然当不成了,做个侍卫也是可以的,那天得以近距离一睹龙颜,混个脸熟,发达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儿,就这样年轻的和珅去做了侍卫。没想到真的在他23岁当侍卫的那年因一句“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而受到乾隆的赏识从此平步青云,开始了他复杂而充满争议的一生。

盛世下的首富

晚年的乾隆

从23岁被乾隆赏识到其49岁被赐自尽,他用了二十多年时间从一个小小的侍卫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可谓是厉害至极,这虽然与乾隆的大力提携有关,但是“不吹不黑”客观公正的来说和珅算得上是一个“凭自己本事”上位的人,只是天下有那么多有能力的人只有他得到了那个机会而已。

至于和珅有多么受宠,我们大略可观下:春风得意的二十余年间,他担任军机大臣23年,还兼职了2年的步军统领的职务后又以军机大臣、步军统领兼任户部尚书15年,内务府、太医院、御膳房等处也归他统管,并统属着八旗禁卫军中的特种部队健锐营和火器营,还担任了赫赫有名的《四库全书》编纂的正总裁,而有名的纪大烟袋(纪晓岚)只不过担任的是总纂修官,是他手下一个干活的。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职务就不说了。更为荣幸的是乾隆还把和珅一家的旗籍由“下五旗”的正红旗抬为了“上三旗”的正黄旗,这在有清一代都是极为少见的。

说几点乾隆真正重用和珅的原因:

一是,才华横溢,精通蒙、满、汉、藏四种语言自不必说,诗词书画方面造诣也很高,别忘了他的主子乾隆就是一个诗人哦,两人兴趣方面可谓相投。

二是,能力出众,例如其理财(敛财)能力,这点是很重要的。按理来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帝老儿应该不缺钱才对,可事实上正好相反,家大业大花销也大,皇帝很缺钱,别的不说后宫、官员的赏赐,给将士们发饷银都需要大把的银子。平时连饷银都不给将士们发,指望临了说一句:“将士们辛苦了!”鬼才会给你卖命。加上乾隆皇帝本身也是个花钱大手大脚的“主儿”(俗称的“败家”)就更紧巴了。别的不说,就和珅发明的“议罪银”制度一项就给乾隆皇帝挣来了大把的银子,这些所谓理财所得除少部分上缴国库外,有相当部分进入了乾隆皇帝私人的“小金库”中,以供他玩乐。你说拥有这项非凡的能力,和珅能不讨乾隆欢喜。再来说说和珅的外交能力,乾隆四十五年以后(1780年)和珅就多次负责朝鲜、英国、安南、缅甸、琉球等国的外交事务,所办皆称上意。乾隆五十七年到乾隆五十八年(1792—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访,希望求得以往各国没有求得的在华的商业利益与外交权力,虽然最后铩羽而归没能如愿但直到最后特使也不忘盛赞和珅为“最成熟的政治家”,可见和珅的外交能力有多强。当然了这些也只是和珅能力的部分体现,其它的还有很多,限于篇幅就不多说了。

三是,善于逢迎,乾隆统治期间,可分为两个时期,前四十年的乾隆还算的上是励精图治,但后二十年基本上是好大喜功、偏于昏聩,和珅如果不是善于逢迎就算是会做事也不太可能一直稳坐钓鱼船的,毕竟他遇到乾隆的时候,乾隆已经62岁了。

四是,听话,“甘于”给乾隆当枪使。乾隆退位给嘉庆,但实际上并不放权,嘉庆皇帝那时还只是名义上的皇帝,而乾隆退位后虽实操大权,但毕竟不便到台面儿上来,他需要一个“代理人”帮他完成对朝政的掌控,而这个人就是和珅,这也注定了和珅最后会以悲剧收尾,想想已经做皇帝的嘉庆帝因此会对和珅有多痛恨,乾隆死了仅仅十五天他就迫不及待的收拾了和珅。但如果和珅怕因此惹恼了嘉庆帝而不肯和乾隆皇帝合作的话,怕也会死在乾隆前头,那就真的“获罪于天了”。

揽大权于一身志得意满的和珅难免昏昏然了,在为乾隆“办事儿”的时候,也不忘为自己“办事儿”,可到底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一死他的末日立马就到了。说起和珅的死不外乎两大原因:一是,嘉庆皇帝恨他,二就是嘉庆皇帝也缺钱呢。而后所抄和珅家产大多都用在了镇压“白莲教起义”上就是明证。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所抄和珅家产的概况:

房屋3000间,田地8000倾,银铺42处,当铺75处,赤金6万两,大小金元宝56700个,银锭900万个,洋钱58000文,铜钱150万文,玉鼎13座,玉如意、镶玉如意1238柄……整个家产合计可折银8亿余两,可抵国家15年财政收入。

从上面可知和珅真的可以说是家大业大、富可敌国,乾隆自己号称“十全老人”,他统治时期又被人誉为“乾隆盛世”,而和珅在他眼皮子底下“发家致富”,富可敌国,说和珅是乾隆盛世下的“首富”不为过吧?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和珅的家产不尽然是贪污索贿得来的,也有不少是自己挣回来的,不过他的原始资金从哪儿来的就不好说了,况且他的官员身份难道就没有为他的生意大开方便之门?

最后附上和珅临死前赋的一首诗:

“五十年来梦幻真,

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日水泛含龙日,

留取香烟是后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