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如何辨別各類佛菩薩像?

當我們走進寺院,各個殿堂供奉著大大小小形態各異的佛菩薩像,您是否有困惑,要是不看文字提示,都不知道誰是誰?它們各個莊嚴相好,或頂有肉髻、項有圓光,或結跏趺坐施降魔印。挺拔的腰背,凝神的表情,低眉垂目,慈悲視眾生。接下來,我們將通過諸佛菩薩的座騎、持物、手印、法器、色身相等教您來認識諸佛菩薩。

在學會辨別佛菩薩像之前,我們先認識下佛教神仙級別排名。首先,佛教是沒有等級之分的,佛法中提倡眾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只要放下一切執念,就有成就佛果的機會。佛教中修行到最高境界,就能成就佛位。那麼共有多少佛呢,佛教認為佛是無限的,因為人人皆可成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但是根據修行高低的不同,佛教也出現了上下之分。

如何辨別各類佛菩薩像?

閩興福佛菩薩石雕像

一、佛:

前世佛:燃燈佛

現世佛:釋迦佛

未來佛:彌勒佛

二、菩薩

觀音菩薩:道場在普陀山,本已成佛,但為普渡眾生,甘願示現成菩薩身。千眼遍觀世間,千手遍護眾生,法座蓮花。

文殊菩薩:道場在五臺山,乃智慧之佛,協助釋迦傳教,按教規二尊不能並立,故示現菩薩相,坐騎青獅或孔雀。

普賢菩薩:道場在峨眉山,具有候補佛的資格,職責在把佛教加以普及,遍及到一切所在,坐騎白象。

地藏菩薩:道場在九華山,職責於二佛中間(釋迦滅、彌勒生期間)無佛世界教化六道眾生,代行佛位,坐騎啼聽。

三、羅漢

修得此果為最高境界,功德圓滿,永無煩惱,不再受輪迴之苦。但不能涅盤,須作佛在人間的代理,弘揚佛法。目前共有500羅漢。根據民間佛教記載,十八羅漢原只有十六羅漢,是釋迦牟尼佛的得道弟子,十八羅漢是世人於十六羅漢外另加降龍、伏虎二羅漢。而五百羅漢,通常是指佛祖在世時常隨教化的大比丘眾五百阿羅漢,或佛陀涅盤後,結集佛教經典的五百阿羅漢。

四、金剛

金剛屬於護法神,一說是當時佛祖得成正果後,降魔時自身根據不同魔境所化的金剛身像,具備非常強大的力量來護持佛法和弟子們不被魔擾。西藏密宗的護法神,經常手持金剛杵,象徵能夠摧伏外道、擊敗邪魔。這些護法神被稱為執金剛神,金剛力士或密跡金剛,簡稱為金剛。

佛與菩薩的區別

1、定義的不同

佛:按照佛教的經典教義,佛是出家人,而菩薩是未受戒的在家修行者,菩薩和佛在佛教中是有嚴格區別的,菩薩不是出家人,一般泛指信仰佛教但沒有出家受戒的人。把菩薩和佛混為一談的現象,主要出現在大陸民間,實際在佛教界內部,這個區別還是很嚴格的。

2、雕像裝飾品:

在佛教的寺廟中,佛和菩薩的塑像,從塑像所做的裝飾就可以一目瞭然。佛像的身上,沒有任何裝飾,而菩薩的塑像,身上裝飾華麗,有寶石簪纓等等飾物,是常人的裝束。這也是佛與菩薩區別的一個證明。

3、修行的過程:

眾生苦修成羅漢,羅漢苦修成菩薩 ,菩薩苦修成佛。

4、衣服的區別

衣飾是另一個辨別菩薩像的重要方式,菩薩多為白衣,而佛多為袈裟披身。

5、頭髮的不同

同為阿彌陀佛脅侍的大勢至菩薩和觀音菩薩就不相同,菩薩多為披髮,而佛的多為盤起做旋渦狀,暗示宇宙。

我國民間福建閩南一帶百姓家中常供奉觀音菩薩。菩薩,梵語音譯的簡稱,全稱為菩提薩埵(duǒ)。菩提是指覺的意思,薩埵是指有情。所以,光從名字上來看,就知道菩薩能夠覺悟一切眾生的苦,同情一切眾生所遭之苦,進而解救一切眾生所承之苦。

如何辨別各類佛菩薩像?

閩興福觀音石雕像

上圖中的各菩薩,莊嚴相好,頂上圓輪光明,單單從臉部特徵很難分辨,瞬間像是得了“臉盲症”,那應該如何辨別菩薩呢?

識別神器一:看法器

菩薩們相貌圓滿,所以一般情況下,法器成了識別他們身份的有效方法。比較常見的觀音菩薩形象,有手持淨甁、楊柳枝、蓮花,這就是以甘露灑遍三千世的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像的形象多樣,形態各異,這大概與他的三十三種化身有關。

右手執錫杖、左手託寶珠的是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曾說過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所以他手中的明珠照破天羅網,錫杖振開地獄門,兩種法器以表地藏菩薩之大願。

我們熟悉的文殊菩薩聖像,通常右手手執利劍,寓意斬斷萬千煩惱,左手執經卷,意味般若智慧。此外,也有執青蓮、如意的。上海玉佛禪寺的文殊菩薩聖像,頭戴五髻冠,瓔珞莊嚴身,手持一柄如意,象徵無上智慧、萬事如意。

普賢菩薩手執法器有多種,有執蓮花、金剛杵、長柄如意的。上海玉佛禪寺的普賢菩薩,頭戴寶冠,手執青蓮,寓意清淨無礙。

識別神器二:觀坐騎

在各種佛菩薩的坐騎和臺座下,常常見到不同的動物形象,它們通常也可以幫助我們認識菩薩們。文殊菩薩坐騎是青獅,表示智慧威猛無比、所向披靡,無堅不摧、戰無不勝。一般而言普賢菩薩坐騎為六牙白象。白象代表願行甚深,辛勤不倦;六牙,表示六度。 觀音菩薩的坐騎為金毛吼,又名“朝天吼”,是勇猛無比的象徵。 常伴地藏菩薩身邊的是獨角獸諦聽。諦聽集群獸之瑞像於一身,聚眾物之優容為一體。

在大雄寶殿的釋迦牟尼佛的背面,也通常供奉著觀音,這稱為倒坐觀音。通常是海島觀音的形象,坐騎為鰲魚、或者蓮花瓣,大鰲似龜似魚又似龍。

識別神器三:看細節

有些寺院會在大鐘下,供奉一尊地藏菩薩,是因為地藏王菩薩是幽冥教主。他曾發願救度六道眾生出離苦海,而鐘聲上下通達,聽聞鐘鳴的眾生皆能安住內心,開啟自行光明。

在西方三聖的組合中,大勢至菩薩、觀音菩薩作為脅侍,伴隨阿彌陀佛左右兩側,可以看細節發冠區別分辨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觀音頭冠中有一尊化身佛,此佛就是西方極樂淨土的教主阿彌陀佛。

如何辨別各類佛菩薩像?

閩興福彌勒石雕像

寶瓶天冠是大勢至菩薩的標誌之一,通常在大勢至菩薩的高髻的,發冠上有一個寶瓶,有花圍繞。據說每一寶花都有一寶臺,而每一寶臺皆現十方諸佛淨妙國土相。化佛表悲,寶瓶表智兩菩薩隨侍左右,意味悲智雙運,普度眾生。

佛教起源印度,卻在我國這片國土上遍地開花,深入民心,為大眾所供奉。菩提無是處,佛不得,眾生亦不失菩提,但一切眾生,即菩提相。雖說佛陀教導我們不要執相,造像恐怕並非佛菩薩的本意。但如能正確地辨認出菩薩像,我們在禮拜菩薩之時,也當會多一分恭敬,至少我們不會是進了寺院就四處磕頭,卻對菩薩們一無所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