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7 康乾盛世“大觀兵”,八旗精銳盡出,英國人:可以打贏清軍

德意志著名軍事戰略學家克勞塞維茨在其名著《戰爭論》中說:“戰爭是政治之延續”,戰爭就是為了達成某種戰略目標,如果和平手段達不到時就這麼幹。然而,中國自古乃是“禮儀之邦”,愛好和平,不會動不動就拿刀拿槍幹,搞得頭破血流,雙方均損失很大。古代中國,除非是被逼無奈,或者是對手已經足以威脅自身生存之時,才會派遣“王師”,大張撻伐,以伸“天討”。所以,古代中國不乏軍事實力強大之王朝,可卻不太喜歡對外用兵,不喜歡用直接用武力迫使對手屈服,而是喜歡玩“閱兵”。古代也成“觀兵”。通過“閱兵”展示帝國軍事力量,達到軍事家孫子所說的“不戰而屈人之兵”之最高戰爭境界。所以,中國古代各朝代,都是蠻喜歡搞“閱兵”,向藩屬國們炫耀武力,讓其瞧瞧“天朝上國”之威嚴。

康乾盛世“大觀兵”,八旗精銳盡出,英國人:可以打贏清軍

古代中國玩“閱兵”,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首位帝王。當時的禹,也就“三過家門而不入”害苦老婆,大公無私的那英雄;他就玩“閱兵”,震懾四海八荒各部落首領,使其表示歸順,絕無二心。大禹此次閱兵,名為“塗山會盟”,司馬遷《史記》與劉安《淮南子》一書均有記載,可信度還是比較高。周武王時,在孟津集合各路諸侯,先玩閱兵,而後東征朝歌,滅掉商紂。此事在目前發現的金文中有記載,收錄於“牧誓”。當然了,史上閱兵規模最大,效果最顯著的,還是永樂19年(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在北京舉行的20萬級別的大閱兵,震懾了西域帖木兒帝國,迫使埃及馬穆魯克王朝開放紅海,允許大明船隻進入,此乃中華之驕傲。但是,朱棣閱兵並未有第一手資料記錄,後世多持懷疑。不過,考慮到朱棣一生戰功赫赫,當了皇帝還操刀上陣殺敵的主,搞個閱兵也正常。

康乾盛世“大觀兵”,八旗精銳盡出,英國人:可以打贏清軍

1644年5月,睿親王多爾袞率10萬八旗勁旅在吳三桂引導下,一路殺向帝都北京,李自成灰溜溜逃跑,隨後在懷慶、潼關連續慘敗,走向末路。如此,清朝自認為八旗天下第一,東亞再無對手,號稱“滿萬不可戰”。大清帝國定鼎中原之時,歐亞大陸另一端,位於大西洋上的“小島”爆發資產階級革命,隨後建立了君主立憲制,步入近代化。這個小島就是“英倫三島”,也就是現在的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清軍入關、英國爆發革命,這兩件事貌似沒啥關係,彼此之間也沒啥影響,可事實未必如此。這兩件事表明,東西方已經開始朝不一樣的道路發展:清朝繼續在“傳統社會”原地踏步,英國則邁向了近代社會,準備迎來工業革命。如此,西方無形之中便慢慢超越東方,直到近代將其徹底踩在腳下。

康乾盛世“大觀兵”,八旗精銳盡出,英國人:可以打贏清軍

公元1792年,乾隆皇帝正在享受“康乾盛世”之福利,品味著“十全武功”帶來之榮耀,英國則加快進行工業革命,大力開拓海外市場。為了尋找銷路,英國喬治國王派遣馬戛爾尼率使團來中國,他們攜帶各種工業品、軍艦模型、近代化槍支等踏上了征程。知道英國使團準備來華(到廣州、澳門時才知道),乾隆皇帝很高興,認為這是“天威所致”,遠方的“蠻夷”羨慕中華,“康乾盛世”之恩澤已經波及海外了。為此,乾隆格外開恩,告諭旨兩廣總督,使團不必按照規矩在廣州登岸,可直接在天津登陸,而後來京。不過,乾隆皇帝聽說英國馬戛爾尼使團舉止有點傲慢,不像俄羅斯、法蘭西、荷蘭、西班牙等“紅夷”這麼好對付。為了震懾英國使者,讓其瞧一瞧八旗鐵騎之彪悍、勇猛,乾隆下令沿途各鎮總兵要:“遇有英吉利國貢使到境,不動聲色擺列隊伍,妥為照料”,即是玩“閱兵”。

康乾盛世“大觀兵”,八旗精銳盡出,英國人:可以打贏清軍

馬戛爾尼一行來到舟山時,乾隆下令駐防鎮海、定海之綠營,以及駐防南京、杭州之八旗精銳前來迎接,其中重頭戲是這些駐守南京、杭州的“駐防八旗”。迎接不只是列隊歡迎那麼簡單,而是玩“大閱兵”,讓英國這些“蠻夷”看看天朝上國之軍容。當時的八旗,不是常說的“以騎射為本”,而是步兵、騎兵、炮兵混編,這在皇太極時期已經如此。不過,滿清武器更新速度太慢,八旗使用的火器還是明末火銃、鳥槍,技術水平很低。閱兵第一步,八旗騎兵演練傳統弓弩射擊,在高速機動的戰馬上射向預定靶標;閱兵第二步,八旗步兵演練火炮、槍支射擊,騎兵隨後玩包抄,綠營出動步兵、騎兵配合,實現“步、騎、炮”三軍聯合作戰。閱兵第三步,八旗、綠營全軍列陣,擺出方針,接受檢閱。

康乾盛世“大觀兵”,八旗精銳盡出,英國人:可以打贏清軍

此次閱兵規模不算大,與明成祖那次20餘萬人參加的大閱兵沒可比性,可影響力卻很大。這次閱兵,八旗、綠營之腐朽、落後表露無遺,在英國人面前丟盡了顏面。騎兵演練射擊時,弓箭經常掉落,部分士兵在馬上搖搖欲墜,可知這幫八旗子弟已經把“老本”丟光了;步兵演練火器射擊,經常脫靶,沒命中靶標,可知平時缺乏訓練。接受檢閱時,八旗、綠營中居然多位士兵“軍裝”不一,可知要麼是後期系統出問題,要麼是這些“兵大爺”臨時叫人頂替。士兵背後的城牆與城門,殘破不堪,長滿青苔、樹枝,很有“歷史感”。這些跡象表明,大清軍事已經走向衰敗,平時抓抓小盜賊還行,若是與近代化的西方軍隊作戰,只能是被虐打的份。對此,馬戛爾尼說:“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她勝過鄰船的地方,只在她的體積和外表。”又說:“只要願意,帝國的軍隊可以在清朝任意一地方無障礙登陸。”言外之意是,大清軍隊不堪一擊,隨便就可以吊打,將其摁在地上摩擦。

康乾盛世“大觀兵”,八旗精銳盡出,英國人:可以打贏清軍

乾隆在“康乾盛世”時搞的這次“大閱兵”,除了自娛自樂,並沒達到震懾英國之目的,反而暴露出大清軍事力量之衰落。當馬戛爾尼獻上一艘坐擁116門火炮之戰艦模型時,乾隆不屑一顧,認為這是“奇技淫巧”,收藏了事,並未想過要給艦隊更新裝備。116門火炮的戰列艦意味著什麼?乾隆年間,廣東水師全部主力艦隊(都是木帆船)之火炮數量加起來也不比這多,況且還存在代差。馬戛爾尼離開後半個世紀,英國派遣4000遠征軍攻打清朝,80萬八旗、綠營絲毫起不到作用,大清慘敗,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

參考文獻:《清朝軍事史》、《清高宗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