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孩子这些不听话的行为,可能是需要爸爸妈妈多爱自己一点

经常有宝爸宝妈抱怨孩子不听话、皮实、爱闯祸,为此父母感到焦虑,容易发怒,孩子也常常觉得烦躁或委屈。这是为什么呢?

芬母君以前看过这样一则故事:妈妈带女儿商场,回来后妈妈让孩子把今天所见都画下来。妈妈看完孩子的画后十分震惊,因为画的不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是一根根柱子,妈妈不解其意。经人提醒后才知道,孩子跟大人相比高度差距太大了,从孩子的视角来看,只能看到一条条腿呀!怪不得孩子一直闷闷不乐。

孩子这些不听话的行为,可能是需要爸爸妈妈多爱自己一点

孩子这些不听话的行为,可能是需要爸爸妈妈多爱自己一点

其实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阻碍、关系紧张,问题基本上都出在这里:家长不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就不容易和孩子造成矛盾与隔阂。

如何与孩子相处,让孩子信任并依赖家长,家长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当孩子哭闹时,放弃大人世界的规则和成见,进入孩子世界

孩子这些不听话的行为,可能是需要爸爸妈妈多爱自己一点

孩子这些不听话的行为,可能是需要爸爸妈妈多爱自己一点


有亲戚家的宝宝怕生,害怕和其他人相处。每次在公众场合喜欢大声哭闹,亲戚也总是大声呵斥他,有一次直接把他从公交车上拽下来了,久而久之这孩子长大了越来越不喜欢生人了。

当孩子哭闹、反抗父母时,父母只想着尽快控制住孩子,强迫孩子停止这样的行为,对孩子大声呵斥,非打即骂,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而且治标不治本。

每一位父母都需要了解的是,大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不同,所以需要父母走进孩子的世界,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多多倾听孩子的各种想法、了解他的行为习惯。

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明白孩子的切身需求,更好地解决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

孩子这些不听话的行为,可能是需要爸爸妈妈多爱自己一点

孩子这些不听话的行为,可能是需要爸爸妈妈多爱自己一点


文章开头的列子,就是妈妈不会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导致孩子一天都是闷闷不乐,而妈妈却觉得孩子不懂事,浪费了自己一天的精力陪她玩。

在和孩子相处过程中,家长不要觉得有一种作为父母、作为成人的优越感和权威感,应当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也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沟通。

对待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家长应学会换位思考、适时地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分析问题,观念变了,看孩子的眼光也就变了,也就能够看到孩子们背后更多的东西。

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同情和理解,增加了对父母的信任和亲切感,沟通起来就会更容易。

选择注意孩子各种反常行为,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这些不听话的行为,可能是需要爸爸妈妈多爱自己一点

孩子这些不听话的行为,可能是需要爸爸妈妈多爱自己一点

芬母君有一个5岁大的小侄子,特别喜欢和芬母君一起玩。还总是说,爸爸妈妈不好。有一天,芬母君问为什么,小侄子说,家里爸爸妈妈回家总是很烦躁,不愿意陪他玩,还总是嫌弃他的玩具很吵,自己在幼儿园有好多事情想和爸爸妈妈说都没时间什么之类的。

经常有父母发现孩子有什么事也不说,无缘无故情绪不好,跟孩子根本沟通不来。其实问题可能出在父母身上,比如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到家里来,工作不顺心了,回家对着孩子缺少耐心,不觉中将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孩子也会觉得很委屈。

真正和谐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可以向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信任和重视。而不是一味的觉得给孩子物质上的好条件,就是真正的对孩子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