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人们对古早味的怀念,是绵长而倔强的。

福州街头的古早味小摊:设施简单质朴,总在被忽视时摆得大街小巷全是,被想念时默默消失。贩卖的东西单纯朴素,却像散落在街头巷尾的城市宝藏,连接了福州人温暖的记忆。

在榕城,一定还有更多藏匿于闹市中的古早味小摊等着人们找寻。

不妨趁着胜春朝的秋日出去走走吧~

•••

在我生活的福州城,大街小巷高手如云,各有际遇。

超市旁豆腐摊的背躬到快要90°的李阿婆随手一划,一板豆腐就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整整齐齐。在她旁边摆花生摊的玉萍姨练就了秒剥花生的本领,围观人群发出阵阵惊呼。菜市场门口春饼摊的张师傅似乎练过铁砂掌,从滚烫的铁板上揭下烙好的春饼面不改色。路边菜摊小贩们挑着扁担在肩头自由切换,依旧谈笑风生……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这些小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设施简单质朴,总在被忽视时摆得大街小巷全是,被想念时默默消失。贩卖的东西单纯朴素,像散落在街头巷尾的城市宝藏,连接了福州人温暖的记忆。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李阿婆卖豆腐已经二十五年了,她的豆腐摊摆在大型超市旁的斜坡上。

用旧钢管和木头搭成的平板车,上边放着一板豆腐。豆腐边上不锈钢盆里泡着几块香干,颜色像焦糖。在香干的旁边,李阿婆垫了块纱布,搁着盒装内脂豆腐。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豆腐和香干是事先在家做好的,一天至多能做两板。为了赶上第一波逛早市的人,李阿婆凌晨四点就得开始开工。磨豆、点卤、压实,一直忙碌到清晨七点出摊。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她很少叫卖,只搬把木凳静静坐着,听着身后超市里人声鼎沸,一会儿看看行人,一会儿看看云。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一会儿也看看鞋

“依姆,豆腐一块。”李阿婆闻言缓缓起身,握着铲刀往下切,方方正正,却听见熟客抱怨最近豆腐越切越小。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李阿婆切下一块更大的,一边念叨着黄豆涨价,一边把豆腐装进塑料袋递给对方。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拈去拈去。”

“啊!这么多。还是一块钱?”

“嗯。”

“我没碎票。”

“下一回齐拿。”

“谢谢依姆哦。”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李阿婆想,要是自己也有个像超市里卖豆腐那样的保鲜柜就好了。或者,再想多点,开个豆腐店。 想这些的时候,李阿婆眯起眼直笑,忘了自己八十岁。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在福州,我总觉得没有豆花的故乡记忆不算完整。 巨大的不锈钢保温桶掀开,升腾的热气击中了意志力薄弱的味蕾。一辆三轮车、一块纸招牌、一把铁勺、几摞纸碗就组成了质朴的小摊。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一碗豆花,现喝。”话音刚落,伴随着摊主熟练的动作,嫩白的豆花被层层撇进纸碗里。舀上一勺白砂糖,豆香在蔗糖的刺激下更加浓郁,吃起来又软又香甜。

摊主随即在豆花上插一把塑料勺,别急着搅,沿着杯沿囫囵吸溜一圈才算是豆花的高光吃法。绵软的豆花裹着融化一半的砂糖颗粒齐齐滚进嘴里,这是南方城市独有的“快乐小甜水”。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当时还戴着红领巾的福州仔绝对想不到,有天自己考上了北方的大学,想再喝碗热气腾腾的甜豆花,一路奔到摊前,才发现彼时的豆花已被北方人民称作豆腐脑。摊主正端着一碗卤色鲜亮、荤香十足的咸豆腐脑,豪迈地问: “要辣椒吗您?” “啊?”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凌晨5点,城市的大部分还在酣睡,深秋的凉风袭来,挑着扁担的菜贩子们已经早早起床,行走在大街小巷。他们说,干这行不早起,没摊位等你。 对他们来说,竹制品是最重要的谋生工具。一把宽扁担,两头挂着竹篓,竹篓上摆着一捆捆扎好的应季蔬菜,一头压着一杆秤,另一头摆着一瓶水,瓶盖上扎着密密麻麻的小洞。扁担上的蔬菜向来脆嫩新鲜,水灵灵地戳进人们心间。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在孩子们眼中,这里是小巧的路边植物园,是大型“十万个是什么”的提问现场。 “这是什么?”“这是小白菜。”“那这个也是小白菜吗?”“这是上海青。”“那这个上海青吧?”“这是菜心。”“……”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在老福州眼中,这里不像超市刻板而拥挤,也没有菜市场嘈杂而喧闹。这里的蔬菜品种齐全,价格便宜,可以随时讨价还价。 “空心菜多少钱?”“6块。”“5快有卖没?”“5块5蛮拈去,早上都卖7块呢。”“5块5块,我都是在你这里买啊。”“好好好,蛮去蛮去。”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一场短暂的拉锯战以买家获胜而告终,摊主麻利地挑起一把,甩水、称重、算账、一气呵成。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直到竹篓快要见底,摊主们才打算收摊离去。灵活的扁担挑在肩头一颤一颤,这是夹杂着山野气的城市风景。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一张边缘加高的木桌,垫上几层油纸,铺着些糯米粉,盘着蜿蜒的麦芽糖。摆摊的老师傅一手拿剪子,一手握糖,老式的剪子互相撞击,发出悦耳的声响。 咔哒咔哒,来吃糖吧。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听到这声响,悠闲散步的情侣、背着书包的学生、桥上钓鱼的老人,纷纷围上前来。 “老板,麦芽糖怎样卖?”“这边有剪好装好的。”“过多哦,蛮剪一点就好咯。”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于是,咔哒咔哒,绵白的麦芽糖化成大小均匀的段,内里是焦糖色的花生芝麻夹心,缝隙间点缀着葱段的碧绿。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手工制作的花生麦芽糖,是将白糖、麦芽熬制的大团糖膏,挂在铁钩上反复拉伸,裹入空气。糖糕内部咧开的小缝,让金黄的麦芽糖逐渐泛白,充分展示着大力出奇迹。 做好的麦芽糖甜糯柔韧,擀平后裹入炒香的芝麻、花生和葱片。善用糖的福州人,把这种街头甜品做得纯粹又直接。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售卖麦芽糖的摊主们可爱又自由,他们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装饰着天桥上、校门口、马路边、医院后。

嘴馋时无处可寻,得缘分到了才行。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旧时,霜降过完,卖冰糖葫芦的小贩就在榕城纵横交错的小巷中行走。他们肩头的草架子插满糖葫芦,薄薄的糯米纸裹着晶亮的冰糖,透着山楂和余甘果的红。手上握着装满竹签的罐子,上下摇动沙沙响。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卖糖葫芦师傅的“摇摇摇”

嘴馋的孩子叫住他,他停下说,要山楂还是余甘?但通常“山”字刚蹦出口,妈妈就会从身后追上来打断。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余甘拈一串吧。”妈妈对小贩说完,在孩子耳边偷偷念叨,“山楂有虫,吃进了肚子会痛。”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余甘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山楂

然而时至今日,我都不曾“有幸”吃到“虫山楂”,但对第一次拿它在手中却无从下口的经历却印象深刻。 吃糖葫芦,得长一口坚固的好牙。

胖乎乎红彤彤的果子配上剔透的糖挂,送到嘴边,一口下去,先让糯米纸糊过一嘴才行。糯米纸渐渐融化,才终于露出冰糖破裂的清脆声和活泼的酸味果肉。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如今的糖葫芦样式实在太多,无法尽数,连开在景区的店铺和餐馆也忍不住插上一脚,兼卖糖葫芦。在口味更加精细的同时,驯服了山楂和余甘的酸香,也少了手握一串边走边啃的街头气息。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要说街头的卖花人摆的是个摊,有点儿勉强,尤其还得叫做“卖花摊”。 那不过是两三个油漆桶,灌上约五分满的水,斜斜插着数只不同颜色菊花罢了。而摆摊的人,我更愿意称他们为“卖花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一大早,他们就把桶随意搁在路边,看着街上渐渐多起来的人,坐在板凳上自顾自地看报、抽烟。或者有时连板凳也懒得搬,大喇喇坐在马路牙子边。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桶里的花不如花店里的娇艳,色彩更像水墨在宣纸上晕开那样淡淡浅浅。有时桶边还会铺一张编织袋,摆着几个小南瓜,上边都刻了字: 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国泰民安!

在福州,这样的南瓜有一个更能展现其气质的名字——金瓜。 卖花(瓜)的人大多住在附近,闲坐半日,碰到街坊邻居就随口招呼是常有的事。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买什么菜啊?”“今日番洋薯便宜,多买一点。”“菊花和金瓜带一点啊。”“好,带一点回去安‘照天君’旁边。”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神奇的“照天君”,是老福州们的信仰。不少人的童年记忆里,都有长辈斜剪几支菊花,插进青色或棕色的瓷瓶,放进神龛,再用红色的塑料盘摆上南瓜的场景。 人们对古早味的怀念,是绵长而倔强的。 那些习惯了在福州摆着简陋小摊的人,几十年前就是靠着辛苦学艺,承担起生活的责任。一台旧三轮、一辆木推车,就能忙碌一整天。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会飞”的鹦鹉摊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烤地瓜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白糖糕摊

如今,城市的变迁或许并不需要他们再日夜操劳,但在他们眼中,只有依旧人流如织的街头仿佛才能安放他们的诚心

在榕城,一定还有更多藏匿于闹市中的古早味小摊等着人们找寻。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END-

福州的古早味小摊真是太太太太太好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