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陷入對平庸的滿足後,你就離優秀越來越遠

5月28日上午11點,隨著騎士在北岸花園球場4-3淘汰凱爾特人,勒布朗•詹姆斯已經連續八年帶隊打進總決賽。如果你是一個籃球迷,又恰巧看了詹姆斯在2018NBA季後賽的表現,你可能必須承認,我們已無法要求他做得更多。

本賽季,在得力助手歐文轉會、一干隊友集體低迷、主教練執教能力備受質疑的情況下,詹姆斯一次次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以一己之力扛著球隊往前走。

不可避免地,包括騎士隊對手在內的很多人將今年騎士隊的戰績歸功於——他們擁有這個地球上最偉大的球員——勒布朗·詹姆斯。

陷入對平庸的滿足後,你就離優秀越來越遠

但反過來想,為什麼03白金一代的NBA巨星,只有詹姆斯連年霸佔“聯盟第一人”的位置?為什麼到了接近退役的年齡,他仍然比大多數人甚至比當下處在巔峰時期的球星表現更優秀?

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遇到同樣的困惑。本來以為水平都差不多的同伴,卻突然在某次聊天中發現和他早已不在同一緯度上。

你以為大家都是掙扎在社會底層的“北漂”,結果他已經準備就讀國外名校,未來朝著精英之路發展;

你以為大家都是新媒體小編,結果他突然成了某學院新媒體講師;

你以為大家都是拿著5000塊錢的死工資,結果他突然創了業,拿了500萬融資。

這個時候,在羨慕之外,我們常常聽到一種略帶自我調侃意味的論調:“我們被同齡人拋棄了”。但實際上,拋棄你的並不是他們,而是停止奔跑的你自己。

1、所謂優秀的人,只是做了一般人不願意做的事情

在人群裡,我算不上出類拔萃的人,但我見過很多被稱為成功者和傳奇人物的人。

如果仔細閱讀他們的傳記,我們很容易發現一個事實:他們並沒有超能力,他們之所以成功,只是因為他們做了常人不願意做的事情,以及他們在做事情的時候比常人更加努力和用心。

這也是最近很多球迷疑惑為何三旬老漢詹姆斯還能打出28歲時的統治力的答案。其實,稍微翻看一下詹姆斯訓練的相關新聞,我們總能發現在其他球員還在休息的時候他已經提前數小時進入比賽場館訓練,甚至在每年休賽期球員們都在曬自己度假照片的時候,詹姆斯能曬的也只有他在健身房訓練的照片。答案似乎顯而易見:比你有天賦的人,還比你努力。

但是,畢竟為一件事付諸努力是要付出大量時間成本和精力的,且不能保證努力過後一定能達到我們預期的結果。因此,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會為自己的不努力找藉口:

比如,我最近太忙了,這件事過段時間再說吧;

比如,我現在已經30歲了,哪有年輕時候的精力和記憶力,就算努力也沒用了;

比如,我向來是個堅持不了太久的人,努力了也是浪費時間,還是算了。

但事實上,努力和年齡、工作忙碌程度以及你過去的生活狀態並不是對立的。

舉個例子,有些人在20多歲的時候,青春就已經消亡了,他們沒有任何夢想,也不再具有鬥志,一輩子只是按照父母的模版,找了一個差不多的人過著差不多的日子。但有的人到了40歲、60歲依然整天充滿活力,他們每天在思考的是,我還能做什麼,我剩下的生命到底應該怎麼過。

柳傳志在創立聯想的時候,已經是40歲的年齡。大多數40歲的人早已經被生活磨平了稜角,尤其在80年代那個並沒有很多自主擇業機會的環境下,放棄穩定的生活去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夢想努力是不可想象的。但他去做了,並且做到了。類似的例子還有任正非、褚時健、馬雲等等。

不要以為這種場景只會發生在已經很偉大的人身上。

在我之前的一份工作中,一位新來的同事總是被主編各種嫌棄沒有靈性、寫不出好作品,同事們雖然沒有直言,但做選題時也總是刻意避開和他同組。但他為了工作,把房子租到了公司附近,上下班只需要十幾分鍾,即便如此,每天不外出採訪的時候,他幾乎7x24小時泡在公司里加班。

現在,他已經能夠獨當一面的地負責公司的一個垂直新媒體賬號了。曾經嫌棄他沒有靈性的領導如今對他的評價是:“你們要學習他這種踏實努力的精神,要把公司當成家。”

2、不懂思考的努力都是瞎忙,只把事情做到位還遠遠不夠

除了努力鍛鍊基本功,詹姆斯很強的一點是,對比賽的預測能力。他常常能很精準地預測到對手在未來兩步三步的動作是什麼,以便找到更合適的契機上籃得分。

曾經有一個玩笑話是,你認為詹姆斯退役後能做什麼?大家的答案是,做教練,買球隊當老闆……他能做他想做的任何事。

但為什麼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明明工作也很努力,卻沒有獲得所謂的成功,甚至得不到領導的肯定。原因是,

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但卻是不過腦子的瞎忙活。

我的大學同學兼北漂室友L就是個很本分勤快的姑娘。在工作上,只要他們領導交代的事情,她總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利索地把事情做完。她認為自己這幾年已經比大部分同事都努力了,但領導卻總是不夠滿意。

在去年底的優秀員工評選上,本以為這次總該輪到自己得獎,但她的領導卻選了一個畢業不到一年,剛把一個項目做出點苗頭的新人。

她忿忿不平,“這種公司沒法待了,有這樣的領導再怎麼努力也是白搭。”然而在她的領導眼裡,她所做的只是達標,並沒有做到出色的水平。

為什麼領導會對你不太滿意?真的是針對你嗎,還是你做的成果真的沒有達到他的預期?換個角度想想,如果真的是在針對你,你可能早就不能待在這家公司了。

很多時候你努力了,卻達不到領導的要求,很可能是因為你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對。在領導交待給你一項任務的時候,大部分人的做法是,他讓你做什麼你就做什麼:讓你收集行業動態,你就收集行業動態;讓你寫一篇稿子,你就寫一篇稿子,大多數人就在此止步了。

但優秀的人會接著思考,我怎麼能把這件事情做得更好,是寫完就完了,還是把它傳播到什麼渠道上讓它更好地發揮作用。更深一層的思考是,領導為什麼要讓我做這件事情?

一旦把這個問題思考清楚了,未來遇到同類事情你就能夠在領導還沒佈置任務的時候就把準備工作做好,甚至在他還沒有察覺這件事的時候,先告訴他最近你瞭解到的情況。

這樣的員工又怎麼會得不到領導的肯定呢?

你看完了肯定會想,我下次也會多思考一下事情背後的含義。但你真的會這樣嗎?週一上班,領導讓你幫他收集一下上週稿件的傳播效果。一會你回來了說,“老闆,我看過了,效果還不錯,門戶網站都轉發了。”老闆問你,那競爭對手上週都傳播什麼稿件了,效果怎麼樣?你張了張嘴說,那我再去看看。

怎麼會是這樣呢?

3、做所有努力的前提是,你是一個有夢想的人

夢想對於成年人來說,是個奢侈品。

小時候,每個人都有夢想。我們希望自己長大成為科學家,成為警察,成為老師……但隨著歲月的流逝,一股股神秘的力量會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說服我們,讓我們相信自己根本不可能完成這樣的夢想。

甚至一些人在長大之後會認為當初的夢想很可笑。現在再去問他們的夢想是什麼,大多數人除了不幹活就能掙錢、環遊世界這些不切實際的夢想之外,已經沒有可以為之努力就可能實現的夢想了。對他們來說,每天的工作只是為了賺錢生活。

被坎坷的生活磨平稜角後,並對此習以為常是讓你成為平庸者最大的罪魁禍首。

人一旦陷入到這種習以為常的狀態裡,基本就與優秀漸行漸遠了。

眾所周知,出道即巔峰的“小皇帝”詹姆斯一生最大的愛好是打籃球,而他最大的夢想是捧起一座又一座總冠軍獎盃,成為籃球史上最偉大的運動員之一。但籃球是一項團體運動,在進入NBA的前七年,無論他付出多大的努力,他所效力的騎士隊都沒能讓他實現這個夢想。

為了在自己的巔峰時期實現總冠軍的夢想,2010年詹姆斯選擇轉會熱火,這為後來球迷們罵他背叛騎士提供了不少素材。但詹姆斯並沒有因此記恨騎士球迷,在熱火四年連續四進總決賽,兩奪總冠軍後,2014年夏天,詹姆斯選擇重新回到這支家鄉球隊,並帶領騎士在迴歸的四年四進總決賽,並在2015到2016賽季幫助球隊拿到了騎士歷史上唯一一個總冠軍。

今年是詹姆斯迴歸騎士的第四個賽季。諸如文章開頭所言,季後賽至今,詹姆斯一直是一個人扛著球隊進入的總決賽,這可能是他自2010年熱火之後最艱難的一個賽季。

從未喊累的詹姆斯今年已經多次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累了,但每次當球隊陷入即將被淘汰的境地,那個我們熟悉的無所不能的全力詹總會毫不猶豫地站出來,扮演拯救者的角色。

是的,在任何逆境下,你永遠不能低估一個人夢想的價值。同樣的,你永遠無法預測一個人為了實現自己內心的渴望和夢想可以創造什麼樣的奇蹟。

所以,正如你看到的那樣,那些有夢想,並且一直為之努力的人總能比渾渾噩噩的人更無限接近於成功,以及更無限接近於成為大多數人口中那個所謂的優秀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