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6 真心常寂,幻相空來

真心常寂,幻相空來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元音老人參學。遵元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無相真心,猶如明鏡,青來現青,黃來現黃。迷人不識,青黃赤白,皆是鏡影,是故妄取青黃赤白,於幻得中而幻喜,於幻失中而幻悲。幻得幻失,幻喜幻悲,自受夢幻輪迴。

鏡中萬相,皆是鏡光,然而,鏡光卻非任何一相。青亦鏡光,黃亦鏡光,乃至一切萬相,無非鏡光,是故《阿彌陀經》雲:“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青光黃光,赤光白光,皆是鏡光,然而,鏡光卻非赤白青黃。

若言鏡光是青,那麼,黃來青去之時,豈不是無了鏡光?若是無了鏡光,何以更能現黃?

若言鏡光是黃,那麼,青來黃去之時,豈不是無了鏡光?若是無了鏡光,何以更能現青?

青來現青,黃來現黃,隨緣現相的鏡光,則非青非黃,亦非任何一相。萬相空去來,鏡光依舊在。

海水波浪,也是如此。波波皆水,然而,海水卻非任何一波。此波是水,彼波是水,乃至一切波浪,悉皆是海水,然而,海水卻非此波,亦非彼波。

若言海水是此波,那麼,彼波來而此波滅時,豈不是無了海水?若是無了海水,何以更能生彼波?

若言海水是彼波,那麼,此波來而彼波滅時,豈不是無了海水?若是無了海水,何以更能生此波?

生此生彼,生一切萬波的海水,則非彼波,亦非此波,亦非任何一波。萬波虛生滅,海水無增減,是故經雲:廣大無邊、能生萬法的心性大海,“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波濤洶湧,海水不增。風平浪靜,海水不減。乃至波波,亦是空相。

妙明真心,及心中的萬相,也是如此。晝相夜相,明相暗相,春相夏相,秋相冬相,乃至心中的一切萬相,生生滅滅,來來去去,然而,這個妙明真心,既不隨明而來,也不逐暗而去。既不逐冬而去,也不隨春而來。這個妙明真心,了了常明,明來見明,暗來見暗,春來見花,冬來見雪,夏來見涼,秋來見月,從朝至暮,未曾移易。這個妙明真心,未曾生,未曾滅,未曾來,未曾去。這個妙明真心,未曾須臾而離。心也者,不可須臾而離也,可離非心也。儒家雲:“道也者,不可須臾而離也,可離非道也。”道即人心,此義明矣。我們也可以說,佛也者,不可須臾而離也,可離非佛也。或曰佛,或曰心,或曰道,或曰太,千名萬名,同指一實。此一實者,妙明真心。

此心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個胡來現胡,漢來現漢的主人公。既然是主人公,便不隨客人的來去而來去,就像接納八方來客的店主,他不隨客人的來去而來去的。客來之時,他卻不來。客去之時,他卻不去。來往的是客,常住的是主。這個妙明真心,“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經雲:

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食宿事畢,俶裝前途,不遑安住,若實主人,自無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為客義。

又如新霽,清暘昇天,光入隙中,發明空中,諸有塵相,塵質搖動,虛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搖動名塵,以搖動者,名為塵義。[1]

眼前的色相,耳畔的音聲,乃至心中的念頭,皆是生滅來去的客人,不是常住不去的主人。常住的主人,只是這個見色聞聲、起心動念的妙明真心。

妙明真心,不隨客塵的來而來,不隨客塵的去而去,就像遍含萬相的虛空,不隨塵埃的飄動而飄動。飄動的是塵,常寂的是空。

鏡中的幻影,心中的幻相,不具見相之功。青不見黃,黃不見青,一切萬相,互不相見,唯此一心,是見青見黃、見一切萬相的人。

此念不生彼念,彼念不生此念,一切萬念,互不相生,唯此一心,是出生萬念的人。

世人不識此心,追逐心中幻相,所以,他的生活,也就成了捕風捉影的生活,所以,他的生活,也就成了呼聲捉響的生活。捕風捉影,呼聲捉響,匆匆一生,一無所得,唯此業習,造業受報。

自古聖賢,只是令人返本還源,只是令人迴歸自性,只是令人迴歸這個不生不滅、能生萬法的主人公。這個主人公,也是諸人“本真的自己”,教下名為佛,宗下稱作心。

[1]《楞嚴經》卷一。《大正藏》第十九冊,第一〇九頁下。
真心常寂,幻相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