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天氣轉冷,送孩子入園斷斷續續(轉給家長)

最近的天氣,陰雨裹著寒風,起床成了一件特別需要勇氣的事。面對窩在被子裡或撒嬌或耍賴的寶貝,有的家長會一時心軟,覺得讓孩子多睡會兒晚點去,或者少去一天幼兒園沒關係,最終不僅沒有讓孩子愛上幼兒園,反而更加依賴父母了。但其實,這種“惻隱之心”無論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是心理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關於入園的錯誤認識

誤解一

“早上天冷,孩子出門容易感冒。”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感冒與溫度變化有直接關係,因此把孩子捂得嚴嚴實實的,特別是在寒冷的冬天,會盡量減少孩子外出的機會,送孩子入園也會選在溫度較高的中午。

事實上,如果孩子長時間待在溫暖封閉的房間,空氣不流通,缺乏運動,體溫的自我調節功能就會紊亂,感冒的幾率其實更高。幼兒園每天都會保證孩子2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空氣溫度的變化有利於孩子適應冷熱變化,加上進行早操、體育遊戲和各種運動項目,這些都有助於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

誤解二

“孩子在幼兒園就是玩,去不去無所謂。”

一些爺爺奶奶對幼兒園的認識比較片面,認為幼師就是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以及帶著孩子做做遊戲。所以,當孩子稍微表現出不舒服、不願意的時候,他們就會不送孩子入園,覺得孩子在家能得到更好的照顧,也一樣可以玩。

事實上,幼兒園是一個針對3-6歲兒童實施專業保育和教育的場所,老師會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每個人的發展需求,有計劃、有策略地組織孩子開展生活、遊戲、學習等活動。而且,與家庭中單一的環境相比,幼兒園就像一個小社會,孩子可以在集體生活中學會交友、分享、協商等交往技能,這些都是家庭教育難以企及的。

誤解三

“孩子還小,去幼兒園可以彈性調節。”

在部分家長眼裡,送孩子入園是件“可以商量”的事,遇到颳風降溫、打雷下雨、交通擁堵等情況,常常先給老師打個電話請假,然後不慌不忙地等風小、等天晴、等車散。小班的孩子往往更加依戀父母,時常哭鬧不肯出家門,這時一些家長也會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今天不送,明天下午送,後天爭取上午送,以為這樣孩子就能慢慢適應。

事實上,幼兒園的一日生活都是有規律、有要求的,這種“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入園模式,非常不利於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也會打亂孩子學習的連貫性。另外,家長對入園不夠重視往往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時間觀念和規則意識,會讓他對上幼兒園產生無所謂的態度,時間久了,孩子就容易形成拖拉散漫、怯懦嬌氣等不良品行,等上了小學就會很難適應紀律的約束。

孩子離不開家,不然先讓他在家待幾天吧

小中班的孩子年齡小,往往更加依賴父母,週末或長假後,時常哭鬧,不願上幼兒園,如果家長把孩子抱回家安撫,隔三差五請假,反而會拉長孩子的適應期,讓孩子更加依賴父母。

天這麼冷,孩子起床難,今天就不去了

天氣漸冷,很多孩子因為賴床而遲到,甚至直接請假,這確實會讓孩子舒服一些,但是,這也會讓孩子養成賴床、拖延的習慣,不利於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和規則意識。

家長斷斷續續送孩子入園對孩子的影響

1、不利於孩子的交際

孩子入園斷斷續續,難以維持友誼,長此以往,別的孩子會認為他很特殊,孩子融入集體和交朋友都會變得更加困難。

2、打破孩子學習的連貫性

經常請假缺課,會打破孩子學習的連貫性,孩子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和步伐,容易注意力分散,甚至失去學習興趣。

3、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幼兒園有規律的生活、合理搭配的膳食、習慣性格的培養、和小朋友交往等,對3-6歲幼兒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斷斷續續入園,不利於孩子的發展。

4、不利於師生情感交流

經常請假的孩子與老師的交流少,不利於老師瞭解和更好的照顧孩子,也不利於師生感情的增進,有的孩子甚至會牴觸老師。

5、不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經常把入園哭鬧的孩子帶回家安撫,孩子會更加依賴父母,分離焦慮也會更加嚴重,難以獨立自理。

6、不利於培養孩子堅持的品質

一有事就請假,會讓孩子覺得入園是不需要堅持的,可以用請假來逃避,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任何事都可以中途放棄,有困難就會逃避,難以堅持下來。

孩子缺勤、遲到、早退並非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堅持按時送孩子上幼兒園,能夠讓孩子明白持之以恆的重要性,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品質和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那麼,家長可以怎樣幫助孩子養成主動起床、按時入園的習慣呢?

天氣轉冷,送孩子入園斷斷續續(轉給家長)

1、讓起床變得美好

晚上睡覺前,讓孩子自己選好想穿的衣物,疊整齊放在床頭,節省第二天早上穿衣服的時間;讓孩子選一首他喜歡的歌作為鬧鈴,將音量設置成由小慢慢變大的漸變聲;起床前可以預留5分鐘晨聊時間,讓孩子說說晚上的夢境,探討一下幼兒園當天會有哪些好吃的、好玩的,勾起他對新一天的嚮往。

2、做好孩子的榜樣

和其它好習慣的養成一樣,培養孩子早起,家長同樣需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9點睡覺,自己先要做到早睡,不偷偷刷手機到半夜;說好7點叫孩子起床,自己一定不能賴床,要提前起來做好準備。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家長可以把具體的鐘點和孩子的生活結合起來,讓時間的概念慢慢滲入孩子的認知。

3、設置獎勵日程表

和孩子一起畫一個日程表,孩子主動按時起床洗漱後,就在當天日期的格子上和孩子一起貼一朵小紅花。等日程表上的小紅花攢到了約定的數量,家長就可以滿足孩子一個願望。這樣做會使孩子有一個行動的內驅力,從而逐漸改掉磨蹭的習慣。

4、

相比家長的催促,用孩子能理解和接受的、熟悉並感興趣的方式,比如講故事、做遊戲等,更能讓孩子明白守時是一種有禮貌的行為,而不守時會給自己和他人造成很多不便,以此引導孩子自覺樹立時間觀念和規則意識。

5、請假需鄭重其事

當孩子確實因為生病嚴重或者家中有特殊情況不能來幼兒園時,家長要當著孩子的面,鄭重其事地打電話向老師請假,說明具體原因。家長的重視能激發孩子的責任感,讓他知道自己上幼兒園就像大人上班一樣,是必須承擔的責任。

6、多與老師交流孩子的情況,掌握幼兒保健護理常識,提前預防疾病;

7、多帶孩子鍛鍊身體,提高免疫力;

8、合理穿衣,預防感冒;

9、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息習慣,做到早睡早起,不賴床;

10、準時入園,不遲到不早退,讓孩子明白按時入園是必須遵守的規則;

親愛的家長,永遠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請相信,您的堅持是孩子按時入園的動力!堅持入園不僅是您對幼兒園工作的支持,也能讓孩子更加優秀地成長起來!

請相信,您的堅持,是孩子按時入園的動力。

天氣轉冷,送孩子入園斷斷續續(轉給家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