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明朝皇帝是不是都是朱棣那一脉?

陆科民


朱棣虽然与朱元璋并称明朝二祖(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但由于他不是明朝开国之祖朱元璋属意的皇位继承人,而是通过靖难夺取皇位,所以在他之前的皇帝朱允炆不属于他这一脉。之后他登基为帝后,一直到明朝灭亡所传的13位皇帝都是他这一脉,简言之明朝16位皇帝有13位皇帝是他这一脉,若是再加上他的话,则一共有14位皇帝。

我们常讲一脉相承,即从同一血脉、同一派别所流传下来的思想或者学说亦或是继承关系,对于明朝皇帝而言,他们的开国之祖是朱元璋,朱元璋是明朝皇帝的源头,所以询问明朝皇帝是否都是朱元璋一脉更贴合实际,当然题主点出了朱棣,自然要对朱棣有着重的介绍,朱棣本是朱元璋第四子,虽然被朱元璋器重,但在皇位传承上朱元璋更重视的是他的嫡长子朱标,奈何朱标早朱元璋一步去世,为了避免后世朱家子孙为了皇位展开血腥争夺,朱元璋决定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如此嫡长孙朱允炆被朱元璋选为皇位继承人。

朱元璋去世后,身为亲王的朱棣不服朱元璋的决定,趁着朱允炆削藩之际发动靖难,结果取得成功,自此皇位易主,皇位传承由朱允炆一脉转移到朱棣一脉,之后明朝的皇帝都由朱棣的后代在传承。


历史这点儿小细节


自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到1644年崇祯帝朱由检于煤山自缢,明朝一共出了16位皇帝。而这16位皇帝,却是两大血脉。

太祖朱元璋在登基后,册封嫡长子朱标为太子,谁料朱标壮年早逝,朱元璋悲痛之余,就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长孙,待到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登基,乃建文帝。如果不发生意外,那么明朝将由朱标这一脉继续当皇帝执政,可老天偏偏就不让朱标这一脉太平,朱元璋的四子,也就是朱标的同父异母的弟弟,朱允炆的叔叔燕王朱棣起兵谋反,世成“靖难之役”。最终朱棣登上了皇位,乃明成祖。

自此,明朝便由朱棣这一脉执政,虽然中间出现了几次皇帝没有继承人的意外情况,比如明武宗朱厚照暴毙而亡,没有留下子嗣,于是由他的堂兄弟朱厚熜继承皇位,也就是明世宗嘉靖帝,还有就是天启和崇祯两朝,也是这种情况,均是按照“兄终弟及”的这个原则,所以,皇位继承人的血脉,一直还是在朱棣这一脉中。

包括明太祖朱元璋曾为后世子孙排字立号,为朱棣这一脉的“辈行”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而在朱棣之后,登基的皇帝分别是: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景帝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璁、明穆宗朱载垢、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由此可见,自朱棣之后,剩余的十三位皇帝,全部都是朱棣这一脉的。这是经过历史以及相关史料确认的。


史晓生


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太子一脉)被朱棣篡位,朱棣一脉开始成为皇帝,朱棣一脉正室到朱厚照后没有正统,改为朱厚照的堂兄弟朱厚熜,但也是朱棣后人,后来朱由校朱由检也是兄终弟及,但都是朱棣的后人,所以说明朝皇帝从朱元璋的儿子算起应该是两脉,太子一脉(即朱允炆)和朱棣一脉。





东北张铁锤


明朝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是嘴上喊口号,而是用实际行动做了诠释。从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到1644年朱由检吊死煤山,明朝国祚276年,历十六帝。

朱元璋死后,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靖难”之役。四年后(公元1403年)攻入南京,夺得帝位,是为明太宗。那么,朱棣之后的明朝皇帝都是朱棣这一脉的吗?

继朱棣位的是其太子朱高炽,从朱高炽开始到朱由检十三位皇帝都是朱棣的后代。当然,这期间也出现过两起皇帝死后继位的非其子的事例,如朱武宗朱厚照死后因无子嗣,继位的是其堂弟朱厚璁,朱厚璁其父为兴献王朱佑杬,朱佑杬是明宪宗第四子,是朱棣的后代。明熹宗朱由校死后也因其无子继位的是其弟朱由检,他们都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儿子,因此也都是朱棣的后代。

由上可见,自1424年8月朱棣去世,朱高炽继帝位,一直到1644年明朝灭亡,所历十三帝均是朱棣的那一脉的。

另外,也可以通过明朝历代皇帝的名字与朱元璋的命名规则来验证。

朱元璋为了避免后世名字重复,他要求后世按照“辈行”法则起名字,他为24个儿子的后代世系,各拟定了20个字,每个字为一世。

赐给燕王朱棣一系的“辈行”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我们再来看一下朱高炽以来的十三位皇帝的名字: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景帝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璁、明穆宗朱载垢、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完全与此相符,这也验证了明仁宗以来的明朝历代皇帝均是朱棣的那一脉。

当然,以上文中提到的明朝仅限于大一统的明朝,不包括南明王朝。


宋之魅影


明朝是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是嘴上喊口号,而是用实际行动做了诠释。从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到1644年朱由检吊死煤山,明朝国祚276年,历十六帝。

朱元璋死后,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元璋第四子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靖难”之役。四年后(公元1403年)攻入南京,夺得帝位,是为明太宗。那么,朱棣之后的明朝皇帝都是朱棣这一脉的吗?

继朱棣位的是其太子朱高炽,从朱高炽开始到朱由检十三位皇帝都是朱棣的后代。当然,这期间也出现过两起皇帝死后继位的非其子的事例,如朱武宗朱厚照死后因无子嗣,继位的是其堂弟朱厚璁,朱厚璁其父为兴献王朱佑杬,朱佑杬是明宪宗第四子,是朱棣的后代。明熹宗朱由校死后也因其无子继位的是其弟朱由检,他们都是明光宗朱常洛的儿子,因此也都是朱棣的后代。

由上可见,自1424年8月朱棣去世,朱高炽继帝位,一直到1644年明朝灭亡,所历十三帝均是朱棣的那一脉的。

另外,也可以通过明朝历代皇帝的名字与朱元璋的命名规则来验证。

朱元璋为了避免后世名字重复,他要求后世按照“辈行”法则起名字,他为24个儿子的后代世系,各拟定了20个字,每个字为一世。

赐给燕王朱棣一系的“辈行”是: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我们再来看一下朱高炽以来的十三位皇帝的名字: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景帝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璁、明穆宗朱载垢、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完全与此相符,这也验证了明仁宗以来的明朝历代皇帝均是朱棣的那一脉。

当然,以上文中提到的明朝仅限于大一统的明朝,不包括南明王朝。


中国沧州爱旅游


很奇怪的论点,天子守所谓的国门,就是有骨气?真是可笑至极,那时候的国跟老百姓有多大关系?除了收税之外,那时候的国家可曾给过平民百姓什么待遇?国是老朱家的,他守守难道不是应该的吗?至于是不是一脉,好像是吧,不过没有仔细确认过。这个不重要,作为帝王,重要的是他除了留下个亡陵之外,还给这个民族留下了什么?可惜大明一朝,除了明十三陵之外,似乎没有太多的东西。闭关锁国,禁海好像就是从这个所谓大明朝开始的。


羊羊羊146777668


是的,靖难之伇后,朱棣夺得皇位,正式登基。在朱棣死后将皇位传给其长子朱高炽。其后,纵使有兄弟争斗,也终是朱棣一脉的延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