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9 讓我們用柔軟的心,做溫暖的父母。這樣孩子有幸,社會有幸

我今天與大家交流的話題是:《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


據有關調查證明:大約50%的中學生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69%的中學生認為和父母溝通有障礙。


如何與孩子溝通更有效果?不少父母十分困惑。


父母對孩子的希望,往往是“聽話”,有時因為缺乏耐心,而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溝通的前提是父母能夠從孩子的角度來想、來觀察,思考孩子這麼做是為什麼。


當你能夠更加理解孩子的時候,就能很好溝通了。


如果溝通都不成問題,那麼教育還難嗎?


如果整個教育的過程是0到100的話,最重要的是0到1,這個0到1的過程就是父母與孩子的溝通,溝通才是真正教育的開始。


今天,我就給大家交流一下親子溝通的誤區、技巧和原則,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和幫助。


讓我們用柔軟的心,做溫暖的父母。這樣孩子有幸,社會有幸


不良說話方式有哪些


01

一味指責


一些父母和孩子說話時經常採用一種方法,那就是指責,在學習方面更是如此。


孩子數學考試得了95分,父母不是看到孩子的進步加以表揚和鼓勵,而是單單看到唯一的差錯。


瞪著眼睛對孩子說:“又馬虎了吧?考試前我跟你講,做完了一定要檢查檢查,從頭到尾再看一遍,你就是不聽,要是認真檢查一下,這5分怎麼會丟掉!”


孩子聽後感到沒有給爸爸、媽媽爭氣,心情很沮喪。


02

消極、否定的語言


作為父母,如果稍微注意一下自己對孩子的言談,就會發現很多下定義的反面詞語:


“你就是這麼不求上進”、


“你真是太懶了”、


“你從來就不會照顧好自己的物品”


……


孩子們的確存在這些毛病,但這樣說有沒有好的效果呢?


沒有,相反只能有負面作用。


尤其當父母經常用這些詞語形容孩子的時候,其中最主要的負面作用就是損傷孩子的自信心。


03

重複嘮叨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囉嗦、嘮叨是一種重複性刺激,會使孩子的大腦產生保護性抑制。


有了這種抑制,說的越多,孩子越聽不進去。


再說,這種簡單的說教,在內心世界日益豐富的孩子面前顯得蒼白無力,天天講,月月講,不把孩子說煩才怪呢!


04

主觀判斷


孩子到了小學高年級以後,最看重的評價是夥伴對自己的評價,集體對自己的評價,而不是父母的評價。


此時,父母再也不能滿足自己的需要,父母的管教反而被認為是自己自由的障礙。


這個時期,子女在感情上漸漸與父母疏遠,甚至對父母在求學、交友、生活方面的干涉表示厭惡。


他們對父母的態度,輕則不理不睬,重則公然反抗,甚至離家出走。


這就是心理學上稱為的“反抗期”。


05

隨意比較


心理學家指出,簡單地做比較只會增進孩子們之間那種常有的某種自然性競爭。


如果一個孩子總是比起來不如人家,他就很可能開始憎恨其他的孩子。


此時,做父母的最好不要去比較你的孩子,而是去真正弄清楚你究竟希望你的孩子做些什麼,把你的注意力放在那些你最希望孩子改變的行為方式上。


一旦孩子懂得父母所要求他改變的只是他做某種事情的方式,而不是改變他這個人,他就會在大人面前有更多更好的表現。


06

威脅


非真實的威脅會削弱父母言辭的可信度。通過講道理進行正面積極的引導,對任何年齡段的孩子都有效。


怎樣吸引孩子與父母溝通


1、 就是把自己也變成孩子,走進他的世界和他打成一片。


2、 和孩子密切相處,多關心孩子,瞭解他的想法和需要。


3、 注意孩子的反應和態度。


4、 體會孩子的感受。


5、 瞭解孩子的發展程度。


6、 回答孩子的問話。


7、 避免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的語氣。


8、 經常變換新鮮的話題,引起孩子的興趣。


9、 充實孩子的生活經驗。


如何讓孩子願意聽父母的話


讓我們用柔軟的心,做溫暖的父母。這樣孩子有幸,社會有幸


1、掌握有效的聆聽方式----積極傾聽


(1)認真傾聽孩子的訴說。


(2)立即根據孩子所說整理出要點。


(3)把孩子所說的話以父母的口吻再次向孩子表達出來。


2、允許孩子發脾氣。


3、向孩子表現父母的內心感受。


4、發生衝突時,避免說出有傷孩子自尊的話。


5、注重學習新知識。


讓我們用柔軟的心,做溫暖的父母。這樣孩子有幸,社會有幸


父母和孩子說話的技巧

讓我們用柔軟的心,做溫暖的父母。這樣孩子有幸,社會有幸

1、說話的語氣和內容同樣重要。


2、注意學用身體語言。


3、選擇談話時機。


4、鼓勵孩子要具體有效。


5、運用建設性批評。


(1)批評的內容對事不對人。


(2)不要濫用一般化的語句。


(3)代替批評。


一般的批評都是指向孩子的問題行為,而代替批評的方式是先肯定孩子已經完成的正確行為,然後再提出還需要做的部分。


這樣的方式孩子比較容易接受,反之,會激起孩子的強烈反抗情緒。

讓我們用柔軟的心,做溫暖的父母。這樣孩子有幸,社會有幸

具體溝通四大原則


1、找對時間。


2、找對地方。


3、找對人。


4、說對的話


四種親子溝通問句法


讓我們用柔軟的心,做溫暖的父母。這樣孩子有幸,社會有幸


1、選擇性問句法。


例如:你要七點半開始寫作業,還是八點開始寫?


2、反問句法。


例如:如果你是爸爸媽媽,你認為怎麼做才是公平呢?


3、同理心問句法。


例如:同學怪罪你把東西弄丟了,是不是讓你很生氣?


4、促成決定問句法。


例如:你決定穿哪一件衣服?你最想在比賽中學到什麼?


讓我們用柔軟的心,做溫暖的父母。這樣孩子有幸,社會有幸


和青春期孩子交流的六個注意事項


那麼,家長在發現孩子進入叛逆期後,該怎麼辦呢?


叛逆期孩子的父母一定要謹記以下的交流原則:


01


不做道德判斷


對於孩子的逆反行為,家長不要上來就給孩子打上不聽話、不懂事、情緒化、意志力薄弱的標籤,而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到青春期逆反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現象。


這時,在和孩子的交流中,要注意減少對孩子的道德判斷,不要孩子犯了錯或有了一些不合適的舉動就“上綱上線”。


如果你的孩子在12-18歲有青春期逆反,你應該高興,因為他們正在步入大人的行列,正在成長和自我意識的整理中,這個過程比較漫長,但總會過去的。


02


理解和包容


孩子越是逆反的時候,越需要家長有平和穩定的情緒。這個時候,不能用正確與錯誤去評論孩子的行為,而是要給予他們更多的理解。


比如,當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不要自然而然地認為是孩子不夠用心導致的,更不能一看到成績有所下降就多加指責,而是要說,“我知道你的壓力非常大,你以自己的方式努力了。”


家長的包容,會給孩子的心理成長創造空間,讓他們能最大程度地沉澱自己的情緒感受,進而更好地轉化自己的行為和處事方式。


03


陪伴原則


在這個原則之下,最重要的是建立愛的親子關係。


讓我們用柔軟的心,做溫暖的父母。這樣孩子有幸,社會有幸


有個案例是一個孩子一直和自己的父親逆反,即使長大後,與父親的關係仍然不好。


他後來回想說,是因為他父親一直在外地工作,每兩個月才回家一次,而一回來,就總是教育他,讓他覺得父親是特意回來管自己的。


但他的父親卻說,這是出於對孩子的愛。


因為自己在家裡的時間少,所以每次回去,就想抓緊時間管管孩子的學習,反而忽視了和孩子的交流、玩耍。


只關注學習,讓本來心理壓力就不小的孩子,又增添了一些心理負擔,孩子自然對這個總想管自己的父親產生了排斥。


讓我們用柔軟的心,做溫暖的父母。這樣孩子有幸,社會有幸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花時間陪伴是緩解叛逆期孩子心理的重要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的愛。


家長的付出要以有效的方式讓孩子感受到。


對孩子的關心不一定只是在學習上,也可以是對孩子的生活、思想等方面的瞭解和認識,多花點心思和時間陪伴孩子、瞭解孩子,也許比一味的“管”要好得多。


04


父母要學會傾聽


有些家長對孩子講的話,是敷衍地聽和有選擇地聽。漸漸地,孩子就不願意再與父母交流了。


最好的傾聽方式是全神貫注地聽,而心理諮詢師甚至會做到動情地聽和以同理心地聽。


傾聽還應該有一個平等的態度,要向對待朋友一樣,不要居高臨下。


一般在做心理輔導時,聽是很重要的,也是很累人的,這需要你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在與孩子交流時,更應該這樣,學會傾聽、多傾聽,除了能更好地瞭解孩子的想法,也能讓他感受到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尊重。


05


給孩子提供平臺


青春期的孩子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認知和生活經驗不均衡。


如果父母不放手給孩子實踐的機會,他們就會更加沒有自信。關於青少年的事,一定要讓孩子做主。


好多青春期的孩子都在表達:為什麼你要為我做主,你為什麼不尊重我的想法?


作為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去碰南牆,自己去發現自身的不成熟,當吃過幾次虧後,孩子自然會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


替孩子做主不是明智的辦法,做一個可以適當放手的父母反而會加速孩子的成長。


06


關於規則


很多父母喜歡給孩子做種種限制,比如規定他們幾點必須睡覺,幾點必須吃飯。


而這種規定,往往會讓父母們充滿挫敗感,因為孩子們基本不會去執行。法國人常說,家長只有給孩子說“不”的權利,他們才能真正地自己做主。


也就是說,孩子首先要能夠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願,才能逐漸建立他自己的規則標準。如果父母在這個過程中,冒犯了孩子說“不”的權益,那麼一定要道歉。


要尊重孩子的自尊,積極關注孩子好的表現。


讓我們用柔軟的心,做溫暖的父母。這樣孩子有幸,社會有幸


贈給家長的幾句話


世界上沒有包治百病的良藥,也沒有適合所有家庭的萬能的溝通模式。


這就需要家長從調整家庭關係開始,從瞭解孩子開始,摸索出適合自己家庭的溝通模式,直到找到你們之間溝通的密碼。


只有你的心胸開闊了,你的孩子心胸才能開闊。


凡事要看遠一點,不要與孩子較勁,更不能誤了孩子。


教育好孩子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情。把孩子教育好了,是為社會做出了最大的貢獻。


讓我們用柔軟的心,做溫暖的父母。這樣孩子有幸,社會有幸。


如果每個孩子都快樂了,那麼,每個家庭就和諧了,每個家庭和諧了,我們這個社會就更和諧了。


讓我們通過家庭教育工作,把家長與孩子心靈之間的那堵無形的牆推到,變成一座心與心相通的橋樑。


讓家長走近孩子的心裡,學會尊重孩子、賞識孩子;讓孩子走近家長的心裡,學會感恩父母、理解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