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注重实学的李周南(扬州江都邵伯镇)

李周南(1754-1824),字冠三,号静斋、慎卿,江都邵伯人。(头条号:江都史话)(作者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李周南少年聪慧,工诗善文。就读于扬州安定书院时,其所作之《谢安石移镇广陵赋》深得山长赞赏,被作为范文给后来弟子以启迪。在科举上,他却不很顺利,直到清嘉庆十九年(1814)61岁时才中了二甲六十六名进士。后来,虽官刑部主事,然甫一授职,即以母老乞养归,继续从事他的教授与著作生涯。

李周南的著作有《洗桐轩文集》8卷,《洗桐轩诗集》6卷。为其文集作序的,都是当时扬州赫赫有名的大学者:卷首为阮元,此后次第为刘宝楠、卞士云、刘文淇。

注重实学的李周南(扬州江都邵伯镇)

阮元书法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邗江人,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刘宝楠(1791-1855),字楚桢,号念楼,宝应人,经学大师;卞士云(1788-1843),仪征人,道光、咸丰年间直录长芦盐运使司盐运使,浙江巡抚;刘文淇(1789-1854),字孟瞻,仪征人,与刘宝楠并称“扬州二刘”。他们身为扬州学派中的杰出人物、清廷的一品要员,除阮元是李周南“郡庠同学”外,其他人均自称是李的“后学”、“受业”、“小门生”,难怪《扬州画舫录》中说李周南“亦多门弟子,称盛事。”

注重实学的李周南(扬州江都邵伯镇)

扬州二刘---刘宝楠雕像

注重实学的李周南(扬州江都邵伯镇)

扬州二刘--刘文淇故居.亦称"刘氏书屋".

李周南秉承了扬州书院注重实学的学风,他的一些文章广泛涉猎社会问题,纪实性较强,如他的《掩骼所记》,为今人研究社会史提供了一些特殊资料。他的诗很平实,如为平山堂伊墨卿太守的《平山增祀图》题句:“千古两文忠,渔洋一脉通。何人能尚有,旷代有伊公”,将他崇拜的扬州文章四太守相提并论,亦很直白。

此外,李周南还是一个兴趣较为广泛的学者,与扬州曲界也有交往与联系。在扬州,乾嘉学派与清中叶曲学一直是关系比较密切,部分学者也染指曲事,从而促进了学术研究与戏曲创作的互动。其中,如黄文呖、焦循、李斗等人均是集学术识见与艺术才气于一身的人才。李周南与他们交往密切,影响殊深,亦是学术与曲学兼通,曾于嘉庆二十三年(1819)写有昆曲《井鲤记》与《菊孔记》二传奇。(原创作者:朱毓麒 )(作者原创,严禁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