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美團申請“送菜也快、送水果也快”商標背後 疫情之下生鮮電商的生死比拼

近日,美團申請了幾枚有關生鮮業務的商標。美團外賣,買藥也快;美團外賣,買菜也快;美團外賣,買水果也快;美團外賣,送花也快;美團外賣 送啥都快;美團外賣無接觸安心送……在這背後,受疫情影響,生鮮電商異軍突起。中國生鮮電商整體日活用戶從平日的不到800萬,在春節期間突破1000萬,節後再次突破1200萬。以節後日活用戶計算,相對於平日,增幅高達60%。

美團“一口氣”註冊近40件生鮮商標

近日,記者登陸中國商標網檢索發現,美團申請美團外賣,買藥也快;美團外賣,買菜也快;美團外賣,買水果也快;美團外賣,送花也快等商標。菜有了,水果有了,藥也有了,甚至還考慮到了2月14日情人節,美團外賣又申請了“美團外賣 送花也快”商標。

粗略統計,美團外賣所屬的北京三快科技有限公司一口氣註冊了近40枚生鮮商標。

疫情之下,宅在家裡的人們,總歸還是離不開一日三餐。米、面、菜、水果等採購紛紛轉戰線上。美團外賣公佈的數據顯示,1月26日至2月8日期間,在美團外賣平臺的連鎖超市門店中,生活必需品的訂單量漲幅明顯。米麵糧油、調味品、生鮮果蔬等品類的商品銷售額同比增長了400%以上。其中,橘子和鮮果切銷量分別突破了200萬份和100萬份,土豆、蔥、香蕉、豬肉、雞蛋、西紅柿、草莓、米麵糧油等商品銷量也名列前矛。

業內人士認為,在此背景之下,美團註冊眾多生鮮商標,釋放出其欲依託現有的外賣平臺拓展線上生鮮業務的 “野心”。

“此外,美團於2月中旬又提交了‘美團智行碼’‘無接觸安心送’‘快驢進貨’等100餘件商標申請,從涉及的類別來看,也不難看出美團在生鮮領域的‘志在必得’。”該人士表示。

在此之前,美團在生鮮領域也動作頻頻。2017年,美團曾主導運營的“掌魚生鮮”(後更名為“小象生鮮”),但於去年關閉。2019年1月,美團上線“美團買菜”服務和APP。此外,美團美團龍珠資本參與了誼品生鮮的20億元B輪增資,完成肉聯幫的A輪融資等。

蘇寧易購對6件生鮮商標的“執著”

對生鮮商標執著的不止是美團,在生鮮電商領域深耕多年的蘇寧易購,早在2017年就申請註冊了47枚有關“蘇鮮生”的商標。

2017年,蘇寧易購為佈局生鮮零售市場,於同年4月份推出了“Su Fresh蘇鮮生”精品超市。2017年11月,蘇寧易購申請註冊“蘇鮮生”商標。

然而由於在第32類、第33類、第11類、第21類、第25類、第3類與已在先註冊的“蘇先生”商標“撞車了”,涉及啤酒飲料、酒、家用電器、家用器具、服裝鞋帽和日化用品。商標6件商標被駁回。

蘇寧易購隨即提出複審申請。然而,複審的結果不理想,這批商標再度被原商評委駁回。

商評委認為,兩者都是文字商標,在文字構成、讀音等方面相近,使用在同一種或類似商品上,易使相關公眾對商品的來源產生混淆、誤認,已構成使用在同一種或者類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標,據此“蘇鮮生”的註冊申請被駁回。

隨後,蘇寧易購向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北京知識產權法院一審駁回了蘇寧易購的訴訟請求。蘇寧易購不服,隨後提起上訴。二審法院認定蘇寧易購申請註冊的6件“蘇鮮生”商標與他人在先申請註冊的“蘇先生”商標使用在同一種或類似商品上容易導致相關消費者產生混淆、誤認,構成使用在同一種或類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標,據此判決駁回蘇寧易購上訴,維持原判。

時至今日,蘇寧易購依然沒有放棄這6件商標的註冊申請。

戰“疫”之下 生鮮電商風口重啟

阿里旗下注冊的“盒馬鮮生”商標多達近20件,京東生鮮去年一年新增500個水產品牌……無論是美團在商標註冊上的“一擲千金”,蘇寧“百折不撓”地註冊“蘇鮮生”背後,是生鮮市場的爭奪“白熱化”。

參與蘇寧的家樂福,從大年初一開始,消費者採購就明顯增加,受疫情影響,消費者更多選擇線上下單,較平日訂單增2倍以上。截至2月3日,其累計銷售蔬菜近300噸,累計銷售豬肉近25噸。其中,線上銷售增長佔營業額約10%,僅蔬菜一項同比增長2倍以上。蘇寧易購的增幅也達85%。蘇寧相關人士也表示,其中大部分訂單都是蔬菜、肉禽、消毒液等用品。

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透露,在疫情期間,消費品、生鮮和健康品類的增長表現非常好,尤其是生鮮和健康品類。據公開數據顯示,京東每天僅生鮮食材就要賣掉3000多噸。據統計,從1月20日到2月18日,已經銷售超過8.8萬噸生鮮食材,同比增長超過230%。

重慶永輝超市(8.910, 0.10, 1.14%)則表示,包括永輝生活、永輝買菜、京東到家、餓了麼、美團在內的所有永輝超市重慶線上板塊,訂單量較節前增長了一倍,且每天以10%~20%的速度增長。“2月初,每天差不多有5~6萬多單;到了2月中旬,每天達9萬~10萬多單。”

多點披露在春節期間全平臺到家訂單量相較去年增長95%。

據QuestMobile剋日公佈的《2020中國移動互聯網“戰疫”專題陳訴》,中國生鮮電商整體日活用戶從平日的不到800萬,在春節期間突破1000萬,節後再次突破1200萬。以節後日活用戶盤算,相對於平日,增幅高達60%。

觀點

危、機並存 這場角逐才剛剛開始

疫情壓力之下,用戶被“逼”到了線上。即即是往常對互聯網接受度較低的中年及以上人群,也在這次疫情之中不得不低頭,開始加入線上搶購雄師。中商產業研究院統計,2019年國內生鮮電商行業市場交易規模約為3225億元,預計2020年市場交易總額將突破4600億元。

人手不足,蘇寧、盒馬在內的多家生鮮電商發佈“共享員工”計劃。重慶蘇寧也向全市物流、外賣、社區配送等同行發起“人才共享”邀約計劃,提供倉內分揀、包裝,社區騎手、快遞配送等工作崗位。目前已與“黃馬甲”達成合作協議,首批“共享員工”於2月29日上崗。而在家樂福,截至2月12日晚,全國已有近6000人報名蘇寧物流和家樂福的緊急人才共享計劃。

截至2月10日,已有1800多名其他行業員工加入了該計劃,重慶盒馬的“共享員工”也已上班。

與此同時,盒馬、京東7FRESH、永輝超級物種、家樂福等加碼到家+到店模式。該模式主要特點為“店倉一體”,服務門店周邊1-3公里的消費者,消費者可選擇到門店消費和送貨到家服務。這一模式的優勢在於,由於貼近用戶,門店能夠提供30分鐘內送達的快速配送。同時,盒馬、超級物種等門店能夠提供線上下單加工生鮮產品服務,能夠有效降低生鮮產品的損腐率。

此外,憑據中物聯冷鏈委的數據,中國農產物冷鏈率僅有45%,相比之下,蓬勃國家冷鏈率到達了95%。受制於較低的冷鏈運輸水平,我國每年僅果蔬一項的損失金額就有上千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不斷拓展零售業務的中石化也開始賣菜了。2月14日,杭州盒馬與中石化聯手,開展便民服務,在杭州指定中石化加油站(首批8個,位於親橙裡、龍湖、運河和下沙店附近)可以購買盒馬的新鮮生鮮包,生鮮包涵蓋雞蛋,豬肉,青菜,土豆等家常需求。2月6日,京東生鮮迅速做出應對,發起“餐飲零售發展聯盟”,倡議餐飲企業加入,推動其開拓半成品速食生產,並在京東全渠道拓展銷售,助力餐飲企業在陣痛中轉型,開拓業務創新。各個社區的小商販也轉為微商,瞄準周邊社區,打開銷路。

電商觀察家魯振旺認為,未來生鮮電商的規模要比去年有一個大幅度的增長。同時,這次疫情也會加速生鮮電商的洗牌速度,暴露出生鮮電商比拼的本質是供應鏈和規模的較量。未來,擁有自己供應鏈的一些大企業會“強者更強”。

在業內人士看來,生鮮電商的生死局年年上演,且愈演愈烈。儘管目前由於疫情影響而帶來的線上生鮮流量猛增,但疫情之後,面對菜市場、餐廳等對手迴歸,生鮮電商如何補齊高配送成本、高損耗等短板,才是要務。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嚴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