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鄂州古迹之城塘城史话

鄂州古迹之城塘城史话


城塘城史话

鄂州古迹之城塘城史话


鄂县城西路,垂杨曲水湾。贾帆随日落,猎犬逐人还。市僻鱼虾贱,雄关虎豹闲。太平应已久,不备五溪蛮。

这清代寇学海《白虎镇远眺》的诗句,把我的笔触带入樊湖历史的深处。白虎镇即现在的白浒镇,这“气势磅确”的名字听了之后,人们还以为它是一个乡镇的所在地,其实不然,他竟是一个村级 单位,即白浒镇村。

然而,这白浒镇却有一段“闪光”的历史,隋代的“城塘废县”即于此。历史上有“废都”,而这里却是“废县”、“废镇”, 这“废”字又演绎出了连篇的“废”话来。

据《太平寰宇记》载:城塘废县在武昌县西(《统志》)。谨案,熊志在州(按州为鄂州)西北百一十里,隋末县令羲士喧置,西有小城塘以为名,大业九年废。”

大业九年应是隋炀帝在位时,即是公元614年。据史料记载隋文帝开皇八年(公元588年), 派儿子杨广率五十万大军伐陈,当时武昌属陈国地域,杨广只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就平定了陈国,结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从而统了中国。这杨广就是日后的隋炀帝,在隋炀帝大业三年(607 年)分置城塘县,其城塘县令为羲士喧。杨广二十岁建功立业,本可成为一代英主。但是他弑父自立后,大兴土木,三征高丽,徭役苛重,民不聊生,天怨人怒。大业八年暴发了震撼隋王朝的农民大起义,城塘县就是在这隋唐英雄风云际会之际的历史背景下,于大业九年废。

那么城塘县具体的方位在什么地方,又是因何而故名的呢?据《武昌县志》引《名胜志》日:“神人山下为白鹿矶。废城塘县设此,西有水塘故名”。可见白鹿矶不远的地方,就是城塘县的遗址,并且是以西边的水塘故名的。

说城塘,必然要说到与之毗邻只有三里之远的葛店。葛仙镇却是因葛仙(葛洪)而故名的,葛店镇就是历史上的葛仙镇。

葛店有座“斗牛观”,是后人供奉葛仙(葛洪)的寺观。建于明末清初,南岩道人孙碧云募建。斗牛观的不远处有葛洪炼丹的遗迹。据《武昌县志》记载:“斗牛观在县西九十里 葛店街(熊志)久吧。同治年间,重修。”(武昌县志》又载:“炼丹泉, 在县西九十里,斗牛观前数十步,相传葛仙炼丹处。旧有桃花井二十四,此其一也。余井乡人犹能指其地。”这里记载了葛洪在斗牛观附近留下了炼丹井等遗迹。

清同治乙丑年(公元1865年),葛店人陈旭撰写的《斗牛观纪略》: ......仙人葛姓名洪,雅川其字也.... ? :朝骑白鹿飞行,小憩黄家矶。矶宾大江南岸,有石方而且平,长三弓,广称之水涸始石出。山留仙人睡迹,外痕印鹿蹄一寸深许,余则隐约行间,居人(当地人)遂更其名曰‘白鹿矶' ...”..葛店人陈旭的《斗牛观纪略》,后乡人以为传记。

《武昌县志.卷末》载录:“吾邑八 乡洪道、神山皆以抱朴子得名。洪道乡有葛山,神山乡有葛仙镇,镇北有仙人石,仙睡石上,及骑鹿游行之迹,至今存镇南,有炼丹井,其为栖隐所至无疑也。”

以上关于“神山乡皆以抱朴子(葛洪)得名”的说法,应是不准确的。神山是因神人骑白鹿从此山出,到江边的石矶,历史地演绎出了“神人山”及“白鹿矶”。说是葛洪留下的遗迹,应是历史的误解。首先葛洪是人不是神,再就是历史上并未记载葛洪曾骑白鹿云游四方。而“骑白鹿从此山出”,则另有其“神”。

关于神人山的传说,《武昌县志》有载:“神人山在县西七十五里, 高十丈,周十里。(熊志。神人山在县西,水路百八十里。)《历代帝记》云:吴建衡二年,有神人骑白鹿从此山出(《寰宇记》。中有仙人洞,大石为门,幽音不可穷。”

《历代帝记》载录的吴建衡二年,应是三国吴时即公元270年,三国吴时的建衡二年至东晋初年与葛洪在古武昌行医布道的时间相距半个多世纪。算起来“神人山”、“白鹿矶” 应是三国遗迹。这熊志、《历代帝记》及《衰宇记》关于神山传奇的载录,则为神山画上了一个完整、准确的句号。

可见葛洪与“神山”无关,神山乡当然谈不上是因葛洪而故名的。但是,这并不形响葛洪在葛店留下的其它遗迹,相反地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真实的葛洪。

说城塘,又要说到“白鹿矶”。据《武昌县志●古迹》记载:“ 白鹿矶在县西北至九十里神人山下,(案:《统志》作县西九十二里)。与黄州的新生矶相对,为滨江险要处(《统志》)。 《历代帝记》云:吴建衡二年(公元270年),有神人骑白鹿从此山出。(《寰字记》。”

白鹿矶作为古迹及长江南岸的地名,又载入了其它史册,南宋的《寿昌乘.烽候》中记载了白鹿矶:“望楼: 樊山、下芦州、上芦州、马桥口、沈家湾、黄子矶、碛矶、吕家罗、火炉山、槲林矶、自鹿研....”白鹿矶在南宋时期,成了沿江传递警讯的“烽火”楼、台。这沿江“烽火”楼、台的历史追溯远点,应是三国时的东是时期。

白鹿矶是军事要塞,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元代宪宗末年(1259年),世祖忽必烈从黄州的阳罗液至对江的白鹿矶,锁铁索架浮桥,率铁骑渡江南侵。

到了明代这里设立了巡检署。据《武昌县志》载录:“ 白浒镇巡检署在县西九十里,神人山下。”白浒镇在《武昌县志》里也有记载:“ 白浒镇在县西,九十里。”

关于城塘城,《鄂州市志》载录:“ 城塘县城址,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罢武昌郡而存武昌县,又废鄂县,西陵县归武昌。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分置城塘县。大业九年(614 年)废。城塘县城在葛店白浒镇与黄矶村之间。该城星方形,城垣皆夯土依观音山南麓而筑。长约381米,宽约315米。1984年列于市级保护单位。”

从《鄂州市志》的载录中,可见当时撤郡建武昌县,后又分置出城塘县,七年后城塘县废。

城塘,说起来是城边的水塘,这小小的“水塘”,本来是鱼、蛙的胜地,它却在鄂州历史文化的殿堂里灿耀了十几个世纪。又与鄂王城、 吴王梅城、仵城一样,映证了鄂州昨日的辉煌!

今天神人山下,涌现出了湖北铸造之乡的白浒镇、葛店镇、鄂州电厂、中国葛店高新科技开发区。-座葛店工业新城正在托起城塘的希望,托起“葛仙”的神话,托起明天的太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