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当年韩信“十面埋伏”围困项羽,为何还要留个口子“网开一面”?

第一背影


楚汉相争一打就是四年,刘邦项羽在鸿沟对峙,韩信却在北方攻城拔寨,并且打败了项羽部将龙且带领的20万大军,龙且的失败让项羽感觉到了一丝丝害怕,所以他开始了与刘邦的和谈,双方决定以鸿沟为界,鸿沟以西归汉,鸿沟以东归楚。

鸿沟议和之后,项羽带着部队准备返回彭城,但是刘邦在谋士的提醒下,认为现在是发动对项羽进攻的最好时机,所以中途折返,并且要求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合兵一处。但是韩信等人并没有来,刘邦在张良的提醒下,给韩信等人更高的赏赐,韩信这才出兵合围项羽。

项羽得知刘邦背信弃义,加快急行军的速度,但是最终还是被追上,并被围困垓下。根据《项羽本纪》记载: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项羽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下,加上张良的四面楚歌,楚国战士已经丧失的斗志,若是等到天亮,汉军发动总攻,那么楚军在士气低落、人员又少的情况下必定失败,所以项羽决定趁夜色突围。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项羽夜色突围只带了800人,将十万人的大部队留下来做为掩护,因为大军一旦行动,必然会被汉军所发现,所以项羽只能带领少量人马突围。到第二天白天汉军才发现项羽逃跑了,灌婴带着5000起兵追赶,最终在乌江逼迫项羽自刎。

从史记的记载来看,项羽的突围不能确定是否是韩信留有缺口,在我看来韩信留缺口的可能性很小。古人讲围三缺一,但是那是需要将大部队放行的缺口,韩信很显然没有这样做,如果只是将项羽少量的部队放行,即使是项羽冲出重围,汉军派遣一支骑兵就可以追上项羽,项羽最终还是逃不了汉军的追缴,这种放行的意义不大。

总体而言项羽的突围与韩信没有很大的关系,他能突围出去主要的原因是利用夜色,加上十万大军作为掩护,这才能有小股部队突围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