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疫情下,孕婦學校暫停?北大醫學專家線上“開小灶”,幫孕媽媽們學會孕產期重點知識!

疫情下,孕婦學校暫停?北大醫學專家線上“開小灶”,幫孕媽媽們學會孕產期重點知識!

疫情期間,許多醫療機構暫停了孕婦學校和產後訪視。以往,參加孕婦學校就能學習到的孕產期、哺乳期的科學保健知識,如今又少了一個權威有效的獲得渠道。

別急,2月2日,國家發佈《關於做好兒童和孕產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第九條明確要求:“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兒童和孕產婦疫情防控工作”。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婦幼衛生學系緊急組織婦幼保健專家和研究生們,與中華預防醫學會婦女保健分會聯合,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圖片,編寫了一系列科普文章,讓孕產婦瞭解並掌握孕產期各時期“應知應會”的關鍵信息,以及新冠疫情期間的孕產婦居家和就醫防護知識,保障孕產婦及其兒童的健康。

疫情下,孕婦學校暫停?北大醫學專家線上“開小灶”,幫孕媽媽們學會孕產期重點知識!

科普內容速覽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制定發佈了《北京市孕產婦健康素養三十條》,提出了孕產婦從孕前到產後,所應學習、掌握的保健知識,以保障母子健康。歸納起來是“五知五會”,即:知節點、知孕檢、知保健、知風險、知聯絡;會檢測、會飲食、會運動、會分娩、會養育。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婦幼衛生學系推出的系列科普文章,即是圍繞著“五知五會”的重要知識點展開的。

疫情下,孕婦學校暫停?北大醫學專家線上“開小灶”,幫孕媽媽們學會孕產期重點知識!

01 孕早期

在孕早期(指懷孕13周以前),懷孕六週左右,孕媽媽們要主動聯繫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立《母子健康手冊》。應關注當地婦幼健康服務公眾號和助產機構諮詢電話,瞭解當地相關政策及健康知識,如果有問題及時撥打諮詢電話。

這一時期,孕媽媽們體內激素會發生明顯變化。受激素變化影響,孕媽媽們呼吸道黏膜明顯增厚,容易出現充血、水腫,可能發生呼吸道感染。

在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孕媽媽們應儘量減少外出。居家需每天確保自然通風(開窗通風15-20分鐘)兩次以上,通風時要注意保暖;儘量避免用手觸摸眼睛和口鼻,用清水和肥皂或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洗手。

孕媽媽們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變化。在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期間,需要保持心情愉快,精神放鬆,有助於預防孕期和產後抑鬱。

更詳細的孕早期保健知識,請點擊文末鏈接查找擴展閱讀:《新冠疫情期間孕早期保健》


02 孕中期

在孕中期(懷孕13周至27周),過去三個月困擾一些孕媽媽的晨吐和疲勞感會逐漸消失,孕媽媽們的胃口會逐漸變好。這一時期,孕媽媽們的肚子會慢慢大起來,肚子裡的小寶寶也開始和媽媽交流了。

在孕中期,有一些潛在的風險容易被孕媽媽們忽視,在疫情期間尤其不能掉以輕心,常見風險有: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和早產。孕中期的孕媽媽們在家需要學會監測血壓和監測體重。

疫情下,孕婦學校暫停?北大醫學專家線上“開小灶”,幫孕媽媽們學會孕產期重點知識!

表格來源:美國醫學研究院,2009年

這裡還要特別提醒各位孕媽媽們,請不要頻繁刷手機上關於疫情的信息,大劑量暴露在這些創傷性信息之下可能會出現心理和生理的不適,進入一種應激的狀態。孕媽媽們可以做些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如看電視劇、陪家人聊天等。

更詳細的孕中期保健知識請點擊文末擴展鏈接:《新冠疫情期間孕中期保健(一)》、《新冠疫情期間孕中期保健(二)》

疫情下,孕婦學校暫停?北大醫學專家線上“開小灶”,幫孕媽媽們學會孕產期重點知識!

03 孕晚期

在孕晚期(懷孕28周至產前),孕媽媽最好不要推遲產前檢查時間,因為這段時期是出現各類妊娠併發症的高峰時期。孕媽媽們在家要密切關注自身健康狀況,每天監測胎動,如有異常情況,要及時就診,切不可因為對疫情的恐懼而延誤就醫。

疫情下,孕婦學校暫停?北大醫學專家線上“開小灶”,幫孕媽媽們學會孕產期重點知識!

孕媽媽們應該在產檢時詢問產科醫生自己是否有孕期運動禁忌症(包括前置胎盤、嚴重貧血、早產風險等)。沒有運動禁忌症的孕媽媽,每週應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中等強度是運動時心率加快、微微出汗、可以說話但不能唱歌;150分鐘運動可以分成每週5天,每天30分鐘);有孕期運動禁忌症的孕媽媽要遵循醫生的具體建議。

孕晚期運動一定要量力而行。孕媽媽要根據自己的體能和感覺及時對運動項目和強度進行調整,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運動。以下8項運動最適合孕期做:散步、韻律操、孕期瑜伽、腰腹盆底肌肉鍛鍊、下蹲運動、會陰肌肉運動、爬樓運動、模擬腹壓運動。

孕媽媽做“爬樓梯”運動要注意適度,採用這種運動形式前應詢問醫生的建議。

疫情下,孕婦學校暫停?北大醫學專家線上“開小灶”,幫孕媽媽們學會孕產期重點知識!

進入預產期,孕媽媽們都會面臨“順”還是“剖”的問題,應當知道,順產(即陰道分娩)是自然的生理過程,對母嬰損傷最小,孕媽媽們應避免沒有醫學原因的剖宮產。

更詳細的孕晚期保健知識請點擊文末鏈接,擴展閱讀:《新冠疫情期間孕晚期保健(一)》、《新冠疫情期間孕晚期保健(二)》


04 產褥期

產褥期是指從胎兒和胎盤娩出後開始,直到產婦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復到正常未孕狀態所需要的一段時間,通常為6周,即42天。其中,產後三十天也就是民間俗稱的“坐月子”。

產婦和新生兒出院返家途中要做好個人防護。成年人需要戴好口罩,但不要給剛出生的新生兒佩戴口罩

產褥期產婦身體逐漸恢復,以下風險需要識別:①產後宮縮痛;②惡露的排出與變化;③便秘、尿儲留;④產褥期感染;⑤產後抑鬱。產婦和家人要學會產後監測。

疫情期間,多地婦幼保健機構暫停上門產後訪視。產婦和家人要掌握當地婦幼保健機構的熱線電話,遇到產褥期的各類問題請及時和醫生取得聯繫。關注當地婦幼保健機構和助產醫療機構的微信公眾號,及時瞭解婦幼保健的新動態。

疫情下,孕婦學校暫停?北大醫學專家線上“開小灶”,幫孕媽媽們學會孕產期重點知識!

產褥期應做到

1 整潔衛生(勤洗頭、洗澡、清潔外陰),穿著適當(不可過度“捂”,應當乾淨、舒適,冷暖適宜)。

2 均衡飲食,注重營養。 產後最初幾天飲食應清淡、易消化,預防便秘;產褥期膳食應充足、多樣、均衡,無特殊食物禁忌;哺乳期媽媽攝入優質蛋白質可增進乳汁的質與量。

3 適度運動,快速恢復。如果有剖宮產、會陰有傷口的產婦可以先進行深呼吸運動,待傷口恢復以後逐步增加運動量。

4 做好防護,預防感染。

5 家庭和諧,心情愉快。

更詳細的產褥期保健知識請點擊下面鏈接,擴展閱讀:《新冠疫情期間產褥期保健》。


05 母乳餵養指導

母乳餵養好處多,分娩後應儘早讓媽媽和寶寶有皮膚接觸,儘早讓寶寶反覆吸吮乳頭,儘早開奶。建議純母乳餵養6個月,寶寶滿6個月時添加輔食,並繼續母乳餵養至2歲或2歲以上。寶寶有飢餓象徵象(例如睡得不安穩、左右找尋、吃手、哭鬧)時,應及時餵哺。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對於無感染、無疑似感染,以及沒有醫學觀察要求的家庭中,請遵循已有的母乳餵養建議。

疫情下,孕婦學校暫停?北大醫學專家線上“開小灶”,幫孕媽媽們學會孕產期重點知識!

更詳細的母乳餵養知識請點擊下面鏈接。

擴展閱讀:《新冠疫情期母乳餵養指導》

在這一系列科普文章的編寫過程中,北大公共衛生學院婦幼衛生學系集合了三十多名師生的力量,他們與公衛學院教學科研基地(通州區和海淀區婦幼保健院)共同合作,對於有爭議的知識點或操作方法都會徵求婦幼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專家的意見,將“科學循證”的精神貫徹始終。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婦幼衛生學系主任王海俊教授表示:“科普文章既要保證科學性,又要通俗易懂,有些還需要結合真實世界的可行性,所以需要花不少時間。我們系的老師和研究生們在已積累的專業知識基礎上,從2月5日開始到21日完成這幾篇科普文章,共花了兩週多時間。這期間,我們徵求相關專家意見並多次修改。所有一切努力,就是希望在疫情期間助力保障孕產婦和兒童健康!”



文章資料來源 /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婦幼衛生學系、中華預防醫學會婦女保健分會聯合編寫組的新冠疫情期間孕產婦科普系列文章

整理 / 徐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