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9 如果血尿酸值未達到這個標準,放心,痛風暫時不打擾你

隨著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發病率逐年升高,且發病年齡趨年輕化,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癥是糖尿病、高血壓、慢性腎病、冠心病、腦卒中等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為讓大眾正確認識痛風危害,為基層百姓帶來專業的痛風知識科普,醫學界倡議每年4月20日為“全民關注痛風日”。

廣東省30%人口血尿酸偏高 痛風患者達千萬

高尿酸血癥/痛風已逐漸成為嚴重威脅人們健康的常見多發病。“近年來,在廣東地區進行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痛風的發病率為10%,廣東省痛風病人已達千萬,而其中七成患者為20歲-40歲的年輕人,疾病呈現明顯年輕化的趨勢。此外,廣東地區血尿酸偏高人群約為30%,是痛風的3倍。”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古潔若教授介紹。據悉,90%的痛風為原發性痛風,20%-80%的痛風病人有家族遺傳史,即除了飲食和生活方式以外,遺傳基因是導致痛風的一個重要原因。遺傳基因可能影響60%的尿酸變化,人體內基因的組成不同,痛風的發作概率也不一樣。

如果血尿酸值未達到這個標準,放心,痛風暫時不打擾你

高尿酸血癥標準:男性血尿酸值>420umol/L、女性>360umol/L

高尿酸血癥與痛風是嘌呤代謝障礙引起的代謝性疾病。患者一般經過兩次空腹尿酸檢查,男性大於420umol/L,女性大於360umol/L,即可診斷為高尿酸血癥。但往往由於高尿酸血癥無明顯臨床症狀,長期以來並未引起風溼免疫、內分泌及心血管等相關學科醫生的足夠重視。臨床上僅有部分高尿酸血癥患者發展為痛風。當血尿酸濃度過高和(或)在酸性環境下,尿酸可析出結晶,沉積在骨關節、腎臟和皮下等組織,造成組織病理學改變,導致痛風性關節炎、痛風腎和痛風石等。

痛風是一種尿酸鹽沉積的慢性病,早期的特點主要是急性炎症性關節炎間歇性發作。若血尿酸控制不佳,關節炎將會發作的更加頻繁、嚴重,最後發展為痛風石、關節損傷、慢性痛風性關節病。長期降尿酸治療是痛風的主要方法之一,可以溶解尿酸鹽結晶、減少痛風發作頻率、減小痛風石。

古潔若教授指出,臨床上經常會有這樣的誤區,不少患者認為痛風不痛就不需要繼續用藥了,事實上這種認識是錯誤並且非常危險的。降尿酸的治療需要將血尿酸值控制在300-360umol/L直至身體內的尿酸鹽結晶全部溶解。“此外,我們呼籲痛風患者要學習糖尿病患者對血糖的管理方式,學會在日常生活中監控血尿酸的變化,及時調整用藥,保持血尿酸穩定。”古潔若教授指出,“在中山三院風溼免疫科的痛風病人中,有50%的痛風病人就擁有便捷的血尿酸自測儀,患者自我監管措施做得很好。”

如果血尿酸值未達到這個標準,放心,痛風暫時不打擾你

古潔若呼籲:血尿酸一旦>540umol/L請立刻求助

古潔若教授強調,對待痛風/高尿酸血癥的治療,應該要從早期風險人群、體檢人群入手,提早控制干預尿酸偏高人群。避免風險人群在體檢中已經發現尿酸偏高,卻因為忽視或各種其它原因,錯過最佳控制干預時間,而導致病情加重,最終發展為痛風石、關節損傷、慢性痛風性關節病。她呼籲,患者一旦發現血尿酸達到540umol/L,則應該立即就醫,接受專業診治。

如果血尿酸值未達到這個標準,放心,痛風暫時不打擾你

痛風並不是一個無法治癒的疾病,患者不必“談痛色變”“聞風喪膽”。古潔若教授介紹,“臨床上不少症狀較重的患者,在經過達標治療手段干預下,在1-3年內的療程後,可以做到重症轉輕、輕症轉無,甚至恢復健康。”

此外,古潔若教授透露,隨著最新生命科學技術的發展,在高危人群的基因監測、特殊人群的精準用藥方面都提供了先進技術的加持,大大提高了精準預測機率以及減輕臨床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