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茶余品读三教经典心得之《本际经》五

读书时间,正文接上篇。

皇人復問:若諸大士於惡濁世,欲教眾生,先以何法而成熟之?願垂告誨,得兼利益。

天尊告曰:譬如良醫善知治術,然後乃能治一切病。如此經者,即世良醫,能示眾生治煩惱藥病之要術。所以者何?未見此經,不識眾生造惡根源,顛倒病相,又不能知治斷之術。如遇癡人身嬰重病,不遇良醫,隨心自服諸飲毒藥,病既不愈,橫夭其壽。始學之人不遇此經,亦復如是,暗習邪道以自救度,既不得度,墮三惡道。是故應當聽受是經,識醫良術,乃能療諸妄惑之病,過度神仙。云何為術?行者欲度一切眾生,先當入定,察其緣起樂欲,根性差別。若干貪欲偏重,脫身無寄,不淨臭穢,諸惡充滿,破其染愛念想之心。瞋恚多者,示四等行,使學慈仁,忘我愛物,解其忿對,令無怨惱。愚癡重障,示以法門,方便教誨,令得慧解。散亂之人,示令守一,拘魂制魄,專柔其心,學嬰兒行。著諸見者,示以空相,泯其分別計畫之心。多憍慢者,示無我相,無自在力,何所恃怙,而起高心,不久磨滅,終必死壞,苦惱逼迫,無暫安時。以無常苦,通治諸病,常念正道,等療眾病,是名成熟眾生之相。既成熟已,堪任為說重玄兼忘平等正法,入真實際,是名大乘教化之術。此經如是示善持法,是故我說喻如良醫,得此經者,能識眾生諸所偏病,及以等病隨宜授藥,無不差愈。如此人者,亦名醫王。依此經故,能消眾惱,是故復稱為智慧藥,能生智慧,離煩惱病,故名慧藥。卿等當知名義無量,或說因為果,或說果為因。如說教法為慧藥者,是名因中而受果稱。何以故?能愈病者,乃名為藥,是智慧藥,從正教生,是故正教名為慧藥。此經非但能治惑病,亦能發生妙善之法,能使學者到常樂處不死之宮。譬如甘露,有服之者,終無橫死,長命延年。此經如是,有服行者,必得常恒安樂之命。若有不能善巧方便學,一向作解,而起執滯,更增煩惱,不保長生。譬如有人雖服甘露,不能將節,傷損藥性,反致毒傷。是故應當於正法門,深解方便,隨宜取悟,證甘露道,是乃名為得法利益。

皇人作禮,稱善復座。

这一段读起来像个广告。广而告之智慧药。读书可以医心,可以养性,可以破顽愚,可以诛邪念,可以灭烦恼,但前提是要修学正.法.门,像法缺功之流的邪门歪道就是精神砒霜,所以说,读书,还是要读正经书,否则不如不读书,还能落个清闲,不至于自作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