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疫情之下,灣區掀起基建狂潮,誰才是最大贏家?

久病急需用猛藥。


疫情衝擊來勢兇猛,特朗普選擇直接降息50個基點,但國內卻不敢貿然降息。


怎麼辦呢?還是老手段——基建。


.01

是救命?還是飲鴆止渴?


前幾天任澤平說:“該啟動新一輪基建了,應對疫情衝擊和經濟下行,最簡單有效的方法還是基建“。


一語成讖。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統計,截至3月1日,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龍江、江蘇、福建等13個省市區發佈了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


加上昨天廣東省公佈總投資5.9萬億元,這些已公佈的省份計總投資總額就接近40萬億元!


疫情之下,灣區掀起基建狂潮,誰才是最大贏家?

上下滑動查看圖片

圖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事實上中國是享譽全球的”基建狂魔“。一方面是因為發展需要,另一方面基建被當成擺脫經濟危機的有效手段。


在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時,中國都採取了大規模擴大基礎設施建設來應對。


不過,這次的基建和以往的“鐵公基”不同,被稱為“新基建”


所謂新基建,是相對傳統基建的一種說法,其重心不再是工業時代的鐵路,公路,港口碼頭、機場(鐵公基)等,而是信息化經濟的基礎設施。


2020年開年的首場國常會再提到的新基建,主要涉及七大領域。


疫情之下,灣區掀起基建狂潮,誰才是最大贏家?

新基建七大領域,圖片來源:央視國際、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02

新基建來了

房價又要高潮?


2008年中國應對經濟危機的“4萬億”,至今仍被說成是“飲鴆止渴”。


當年的“4萬億”直接導致房價上漲,中國樓市開啟10年的長牛,結果就是很多人都買不起房了,造成了難以彌補的“內傷”。


雖然”新基建“有所不同,但仍讓人擔心“新基建”會不會重蹈覆轍?


但這次真的有些不一樣了。


一方面是新基建內容方面的調整,增加5G、大數據方面的內容和佔比。不像以往資金會直接大水漫灌到房地產領域。


另外從樓市政策來看,也同2008年不一樣了。


3月4日,央行會同財政部、銀保監會聯合召開電話會指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和“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要求,保持房地產金融政策的連續性、一致性、穩定性。這已經是非常明確的表態。


另外,作為一線城市,廣州發佈公寓鬆綁政策,但隨即文件被撤,成了真正的“政策一日遊”


以河南駐馬店為代表的三四線城市,大膽地將公積金貸款首付比例三成降至兩成,結果被緊急約談。


疫情之下,灣區掀起基建狂潮,誰才是最大贏家?


可見在“房住不炒”的大環境下,在這一輪刺激中房地產不會再被放到首要的位置,不可能再出現大水漫灌。


但在政策寬鬆的前提下,這輪刺激仍會有一部分流到房地產,對一個地區樓市的影響依然是有的。


.03

5.9萬億

灣區開啟新的排位賽


昨天,廣東宣佈總投資5.9萬億元,建設1230個重點項目。主要包含基礎設施、產業投資、民生項目三大方面。

疫情之下,灣區掀起基建狂潮,誰才是最大贏家?


大灣區有9大城市都屬於廣東省,本次基建當然不是各個城市都能起飛,那麼這些城市中誰最受益?


單從投入來講,深圳以487個重點項目,約2000億元的總投入排在首位。其次是廣州,重點項目約137個,投入約1100億元。


另外佛山重點建設項目達104個,投資總額超過761億元;江門涉及重點項目391個;中山約58個;珠海超40個;肇慶約66個。


可以看到,深圳以及廣州等頭部城市的重點項目數量和投入是遠高於其他城市的。


另外此次新基建中,

5G網絡、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將成為重點投資對象。


從新基建的數字化屬性來看,新基建將拉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人才和知識等高級要素的投入,促進城市發展。


目前大灣區九市數字經濟指數呈現分化狀態。深圳在9個城市的數字經濟指數排名中居首,與廣州共同組成第一梯隊,兩個城市的數字經濟發展總得分均超過了80分,得分超過50分的城市包括東莞、佛山和珠海三地。


憑藉在數字政務、數字民生領域的優異表現,珠海也成功躋身珠三角數字經濟發展的第二梯隊。


疫情之下,灣區掀起基建狂潮,誰才是最大贏家?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輪廣東的基建中,高速鐵路、城際軌道交通等鐵路工程,總投資額將達5683億元。連接粵西的廣湛高鐵、贛州至深圳、廣州至汕尾等線路均將加快建設。從深圳到江門、深圳到深汕合作區等的高鐵項目也將在年內開工。


這無疑對片區發展是一大利好,同時也會對區域樓市造成一定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