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唐朝被朱温灭亡后,不久后竟又被唐朝所灭,究竟是谁干的报应吗?

只是默默为你伤心


朱温的主子无一例外,全被出卖。

朱温原是黄巢的手下将领,因为能打仗,屡次大败唐军。后来,黄巢在建立了大齐后,朱温被封为同州防御使,成为镇守大齐政权东面的大将。

可以说,这时的黄巢对朱温是极为器重的。 在同州与朱温一河之隔对峙的,是由王重荣率领的三万唐军。

朱温与王重荣的唐军交手几次都是大败而回,多次请求黄巢派兵支援,却都被知左军事孟楷压着不上报。这时,身边的谋士谢瞳就劝说朱温不如降唐,说:“将军力战于外,而庸人制之于内,此章邯所以背秦而归楚也。” 朱温考虑再三,就暗地与王重荣联系。最后,把监军使严实杀掉,以同州全境向王重荣的唐军投降。

远在成都的唐僖宗得到奏报,说黄巢的得力大将朱温已经归降。大喜若狂的僖宗当即下旨,封朱温为左金吾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并赐名“全忠”。


归顺后的朱温,立马掉转枪头剿杀黄巢。打了大小四十多仗后,因为战绩彪炳,开始官运亨通。先是被封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在解了陈州之围后,朱温会同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追击黄巢。到了光启元年(公元885年),朱温又被加封为检校司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使相,封沛郡侯。

半年后,晋封为沛郡王,后又改封吴兴郡王。 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十一月,唐昭宗被宦官刘季述等幽禁。宰相崔胤矫诏密令朱温回京。昭宗复位,改年号为天复,封朱温为东平王。

兵权在握,势力渐大的朱温开始无所顾忌。先将唐昭宗逼迁至洛阳,并在不久后将其杀死。立昭宗的儿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

四年后,反复无常,多次反水的朱温又逼使哀帝禅让,代唐称帝,正式走向权力最高峰,建国号梁,史称“后梁”。




朱温建立的后梁只有短短的十七年,是否遭到报应不得而知,但朱温及其子孙不得善终倒是真的。

朱温当皇帝后,原唐朝的晋王李克用,仍沿用唐朝的天佑年号,以复兴唐朝为名与后梁对峙。

李克用是沙陀族,就是突厥人。本姓朱邪,唐朝皇帝赐姓李氏,编入宗室谱籍,让其也成为皇族。 若以其皇族的身份来算的话,李克用儿子李存勖建立的后唐灭了后梁,说是唐朝灭了后梁也未尝不可。

朱温只当了五年的皇帝。这期间,还得与晋王李克用、李存勖父子不断开战。公元912年,61岁的朱温被儿子朱友珪所杀。

弑父后朱友珪自立为皇帝,并改年号为凤历,史称废帝。 朱友珪上台没多久,朱温的女婿赵岩、外孙袁象先、朱温第四子朱友贞等人便密谋发动政变,公元913年2月,走投无路的朱友珪在宫中珪,为免受辱,命侍卫冯廷谔将其杀死。

末帝朱友贞,当了十年的皇帝。这期间,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复唐称帝,史称“后唐”。公元923年十月,朱友贞被后唐大军奇袭,自知气数已尽,命侍臣皇甫麟将其杀死。



夜不闭户深耕半夜


不得不说,我认为这算不上是报应,因为大唐和后唐不是同一个“李”。

朱温生于唐中六年,宋州砀山人。朱温小的时候随他的母亲在萧县某人家当佣工,之后便参加由黄巢领导的起义军,随着大部队进入长安。在唐中和二年正月,黄巢任命朱温为同州防御使。但是九月份朱温就叛变,降于唐河中节度使王重荣,被僖宗皇帝任命为金吾卫大将军以及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且被赐名全忠。第二年,朱温改任宣武军节度使加东北面都招讨使。在唐中和四年的时候,朱温与李克用等人镇压黄巢起义军。同一年,宰相崔胤召朱温入关,杀死劫昭宗的宦官,送昭宗出城。

在昭宗皇帝回到长安,朱温杀尽宦官,废除了神策军,从此昭宗皇帝成为傀儡。天佑元年,朱温逼昭宗迁都,途中派人将其杀害,拥立他的儿子继位。天祐四年四月,朱温正式称帝,更名为朱晃,庙号太祖,改元开平,国号大梁。

但是朱温和沙陀贵族李克用与李存勖父子常年打仗,消耗钱粮无数,逐渐丧失了在军事上的优势。同时因为皇位继承人未定,引发皇室内部矛盾。乾化二年,朱温就被朱友珪杀死。龙德三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登基,号庄宗,改元同光,国号唐。

之后后唐灭后梁,就是如此,朱温在灭掉了李家唐朝数十年后,就被另一个李姓后唐给灭了。






烟花繁华看火花


此唐非彼唐啊。

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建立后梁王朝,而唐朝所封的晋王李克用和朱温有仇,于是李克用打着唐朝的旗号,仍延用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唐哀帝的“天祐”年号,继续与后梁对峙。

不知道李克用究竟怎么想的,你说他忠于唐朝吧,他没有拥立唐朝的李氏宗亲为帝(想找肯定找得到);你说他不忠吧,他一直没有自称皇帝,始终把自己当做唐朝的亲王(当然有可能是来不及,因为李克用第二年就翘辫子了)。

李克用的地盘很小,不称帝是明智之举

就因为他没有称帝,所以这个小政权没有被列入五代十国,但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割据政权,因此部分史学家依然将其称为“前晋”,以区别同时期的其他政权。也不知道太原城头上,到底是“唐”字大旗,还是“晋”字大旗,反正后世说到李克用与朱温的战争时,都将其部队称为晋军而不是唐军。

李克用去世后,他儿子李存勖接任晋王,还是没有称帝。经过多年征战,李存勖先后吞并了赵、北平、邺这些被唐或朱温封的王国,得到整个河北地区,实力已经超过了后梁。

李存勖渐渐扩大了地盘

这时,幽州的割据势力燕王刘守光自称皇帝。现在就可以看出李克用父子不称帝的妙处了,皇帝在五代前期还是个比较神圣的称号,朱温拳头最大,又废了唐朝皇帝,大家也就不说什么了,你刘守光何德何能,也敢做皇帝?

结果燕地军民离心,刘守光很快被李存勖消灭,因为时间太短,也没能进入五代十国大家庭,还落了一个“桀燕”的恶称。

所以李克用父子一直不称帝,一直打着唐朝旗号,并不是不想称帝,而是时机尚未成熟。一来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李氏宗亲,甚至连汉人都不是,不过是因为战功被赐予李姓的少数民族头领罢了,这种情况在唐朝多得是。二来地盘小得可怜,称帝就是找死。

李存勖称帝,灭后梁,威震天下

现在,时机成熟了。李克用父子打着忠于大唐的旗号对抗后梁十余年,天下大部分人都视其为大唐的忠臣,没几个人还记得其祖上是胡人。而且李存勖已经占据大部分北方领土,成为天下第一强大的势力。

后唐极盛之时,离统一天下已经不远了

于是在公元923年,李存勖终于称帝了,国号为唐,并在当年年底灭掉了后梁,此后又消灭前蜀,占据汉中、四川,兵威之盛,整个天下都在瑟瑟发抖,加上这个时候唐朝才灭亡十余年,军阀混战,人心思唐,所以都认为大唐又复兴了。

李存勖画像

本来李存勖是有可能提前结束军阀混战,统一天下的。可惜他军功卓著,但欠缺治国之才,当上皇帝之后,志得意满,整日沉迷于戏曲。他十分宠幸伶人,最后也死于伶人出身的禁卫军将领发动的政变,由一代雄主沦为天下的笑柄。


海军史研究会员


“色”字头上一把刀,父子相残何其惨!报应啊!朱温虽灭唐,但后梁却也逃不掉又被后唐所灭的命运。

我们首先要把题主的问题捋清楚——“朱温灭唐,唐又灭朱温政权”。此处题主漏掉了一个字:灭朱温政权的不是“唐”,而是“后唐”。

我们先来说说朱温其人吧!

朱温(852年12月21日年~912年7月18日)出生宋州砀山县午阳沟。祖父和父亲都是私塾教师,他在家中排行第三,长兄朱全昱,二兄朱存。

唐僖宗时期,黄巢起义。朱温25岁时,与二兄一起投奔起义军。不久,朱存战死,朱温则因有功补为“队长”。

880年,起义军攻陷长安,唐僖宗逃往成都。朱温因成功说服唐将“诸葛爽”归降,后被提拔为“都虞侯”。

后又在邓州(今河南邓州)、兴平(今陕西咸阳兴平)、东渭桥(今陕西西安高陵)等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成为黄巢手下的一名重要部将。

但在882年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的对垒中大败。曾十次进上表章,请求黄巢支援,均遭左军使“孟楷”的瞒报。迫于困厄的窘境,杀了监军使“严实”,率军投降了王重荣。

唐僖宗大喜,下诏授予“左金吾卫大将军”。此后朱温统率他的旧部以及河中的士兵战无不克,一路凯歌——解围陈州、讨平蔡州、平定郓衮、西攻凤翔……

于是,权力和地们也不断攀升,直至任命为守太尉,兼中书令、宣武等军节度使、诸道兵马副元帅,进爵为“梁王”。有了权力和地位,就有了势力,也便有了称帝的野心。

907年,朱温逼迫唐哀帝“禅让”。改年号为“开平”,国号“大梁”。

唐朝灭亡了,中国经历一个相当混乱的历史时期,政权更迭非常频繁。曾先后出现了五个朝代——梁、唐、晋、汉、周和十个较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国家。这一时期史称“五代十国”。

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是进入“五代十国”的开始,后赵匡胤建立北宋,结束了这种混乱局面,中国重新进入大一统时代。

朱温建立梁朝初期,勤于政务,也是一位不错的君主。他珍爱人才,遣臣去民间搜寻人才,并加以擢拔任用。他减轻百姓徭役赋税,奖励农耕,对恢复农业生产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但由于朱温晚节不保,死在了儿子手中。

912年,朱温亲率大军进攻“成德镇”。到达“观津冢”时,听说李克明之子李存勖的大军来了,便仓皇逃奔至枣强(朱温曾数次败在李存勖手下,甚惧之)黄昏,李存勖率几百人冲营,朱温以为是大部队赶到,连夜烧营逃跑。

事后知道李存勖只是率领了几百士兵冲营,朱温非常羞恼,因此大病。返回洛阳,便卧床不起了。

当初张皇后在世时,严正端庄,聪明睿智,朱温对她既敬且惧。张皇后死后,朱温的本性显露无遗。他纵情歌舞女色,淫乱如禽兽。儿子们即使在外地,也常征召他们的妻子入宫侍奉,与她们淫乱。

次子朱友文的妻子王氏容颜俏丽,朱温尤其宠爱,所以许多时候都偏爱朱友文。三子朱友珪由此愤愤不平。加上他曾犯错遭朱温鞭打,因此对自己的处境更加不安。

912年闰五月十五日,朱温病情加重,自知不久于人世。王氏请求将帝位传给自己的丈夫朱友文,朱温答应了。并命王氏去大梁叫来丈夫朱友文来洛阳,与之诀别,并托付后事。

当时,三子朱友珪的妻子张氏也在旁侍候,就派心腹秘密告知了丈夫“皇上把传国玉玺交给王氏带往大梁,我们的死期没几天了”。二人相对而泣。

接着,朱温又将朱友珪调出任“莱州刺使”,让他立即赴任。当时贬官者大多被追命赐死,朱友珪越发恐慌

为了保护自己,只有谋反了。他乔装打扮,秘见了统军韩勍。共谋了政变计划。韩勍率500兵随朱友珪进入皇宫,埋伏宫中。半夜砍断门闩,驱散侍人。

朱温大惊:“何人谋反”?珪说:“不是别人”。马夫冯廷谔杀死了朱温。朱友珪以毡裏尸,暂不发丧。

又假造诏书,曰”朱友文谋反,吾奉旨讨伐”。直至朱友文已死,才发丧,才登基。

李存勖在父亲死去后,一即帝位,便立即攻击后梁。923年,李存勖率军在上党击败朱梁军队。梁末帝自杀,后梁灭亡。李存勖自立为帝,是为“庄宗”,国号“梁”。史学家称为“后唐”。

我本来在写之前,是想将“朱温灭唐,又被后唐所灭”所遭到的“报应”归咎于朱文珪的谋反。但在一边写一边思考的过程中,我对此事的判断改变了。我现在认为他遭到了自己的报应。前半生辉煌,后半生因为淫乱,因为乱伦,在“继续人”的问题上,铸成大错,遭到了上天的惩罚,这就是“报应”!


衡阳泉湖人历史观


这问题有历史的必然与偶然相交叉的事件。朱温,夲身用今话讲就是个有野心的机会主义者。在唐未年一段时期,他参加了黄巢起义,由于怀恨黄巢不重视他,他转投唐军并在绞灭起义中功绩突出而受唐朝重用为臣,而后他用巩固的权利调兵挾持唐昭宗并逼迁都洛阳,随即杀了昭宗,立子哀宗,到公元9o7年废了哀宗,亲建后梁之帝,没几年因选继位人问题即被亲生子杀,他从贫苦出身,参加起义至投唐的僖宗开始到杀昭宗,废哀宗,直接灭唐建梁,实现了野心,但却被亲子杀,其实这梁也只存十六年,即被一唐宗皇族一支王李克用之子李存勖所建的后唐所灭,也就成为历史上五代十国战火硝烟的序幕。


黄亲国旗


最后说的唐朝是五代十国的后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