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惠陽:“平臺戰略”點燃新動能

在粵港澳大灣區東部、緊鄰深圳和東莞的惠州市惠陽區,總規劃面積逾800公頃的象嶺智慧科技園正進行土地連片整理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這個園區“新秀”加快導入智能安防、5G、智慧物聯、智能硬件等產業,來自深圳等地的多宗落戶優質項目動工在即。荒地之上將崛起一座“智造新城”。

“未來10年,這裡將建設成為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園區,為惠州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作貢獻。”三和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偉東充滿信心。

像這樣,一場圍繞工業提質發展的突圍之戰悄然打響。這是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命題之下惠陽構建新型產業平臺矩陣、探索“深圳研發設計、惠陽孵化製造”的縮影。

今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中提出“推進深莞惠聯動發展”。廣東省委、省政府在《關於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也明確提出“推進深莞惠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建設”。作為惠州唯一同時毗鄰深圳、東莞的縣區,惠陽逐漸走向高光時刻,將成為深莞惠聯動發展的主陣地之一。

近日,南方日報記者在惠陽調研採訪時感受到,通過優政策、搭平臺、引項目、強實體,向來產業特色不太鮮明的惠陽正在“向上突圍”。在連續兩年規上工業總產值超千億的基礎上,惠陽今年1—9月規上工業總產值863.33億元,增長6.6%,1—10月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4%,多項經濟指標增速位居惠州全市前列。

眼下,惠陽正搶抓“雙區驅動”機遇,發力高質量的產業、高質量的項目和高質量的城市形態,堅定用10年時間貢獻5000億元電子信息產業產值的目標,加快邁向“工業強區”。

●南方日報記者 周歡 張峰

園區再造

“4+1”產業平臺加速啟航

在與深圳、東莞同時接壤的惠陽區新圩鎮,總規劃用地約9.6平方公里、計劃總投資1200億元的梅龍湖智能製造產業新城正加速落地,已與20家企業達成落戶意向,欲建成大灣區智能製造產業發展平臺示範試驗田。

未來,這裡不僅有產業新城,還有森林小鎮、美麗鄉村,一幅產城人村融合發展、臨深半小時優質生活圈的藍圖徐徐展開。

就在幾十裡外的省級經濟開發區——惠陽經濟開發區(三和街道),總規劃面積約805.2公頃的象嶺智慧科技園顯現雛形,已有來自深圳等地的10多家創新型企業計劃進駐,其中普盛旺、百歐森和凱中精密等多個項目完成土地摘牌,即將動工建設。一個瞄準千億元產值的現代創新型高技術產業園區呼之欲出。

平臺園區再造、產業轉型謀變的背後,惠陽對工業補短板的迫切性有著深刻的認識。

過去,惠陽長期受益於深圳、香港的產業轉移輻射,但產業層次偏低,總體處於價值鏈中低端環節,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擁有研發機構、核心技術、自主品牌的支柱企業較少,呈現倒“微笑曲線”態勢,且產業園區承載先進生產力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惠陽緊鄰深圳,如果不抓住機遇做好,就有可能會成為深圳資源外溢的過道甚至面臨產業空心化的問題。”惠陽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譚星海表示,在產業佈局上,惠陽對標深圳等大灣區先進城市,努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匯聚優質企業與產業鏈,重點聚焦省道S357、S358沿線,改造和規劃建設一批新型產業園區,引導產業集聚集群發展。同時,積極探索推廣“深圳研發設計、惠陽孵化製造”模式,依託深圳的科技創新加快惠陽的產業創新。

如今,五星耀惠陽的產業平臺矩陣揭開面紗,象嶺智慧科技園、梅龍湖智能製造產業新城、平安金融科技城、花果金融科技城和秋月湖新城“4+1”產業平臺加速啟航。惠陽還謀劃在每個鎮街打造1—2個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和載體群。

“高標準打造工業園區是承載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惠陽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鄧海林介紹,將推動老園區提質增效,並高標準規劃建設新工業園區。

深港科技合作促進會會長、深港澳科技聯盟顧問張克科認為,惠陽有後發優勢和空間優勢,可以作為惠州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和廣東“一核一帶一區”的一個核心競爭優勢區域。由於處於深圳東進的重要節點上,惠陽未來可能成為惠州的一個新的中心,應當加快平臺、產業、人才以及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建設。

工業上樓

鐵皮房變身產業大廈

在三和街道御河西路矮嶺段,坐落著一座嶄新的現代化工業園區——CBD工業園。這個由來自深圳企業投資建設的園區裡,10棟新廠房鱗次櫛比、高高聳立。生產車間裡,工人和機器都在忙碌著,一件件軟床、沙發、床墊等產品快速完成生產。

幾年之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地。隨著土地盤活利用,經濟效益不斷釋放。

別看這個新園區今年2月才陸續投產,到8月產值已達6.5億元,產品遠銷海內外,預計年產值將超10億元,稅收貢獻將達1億元。深圳遠超實業有限公司旗下惠州市遠超實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李雲良介紹,隨著惠州基地做大做強,公司正在謀劃上市。

像這樣通過盤活土地帶動企業落戶和產業發展的案例還有不少。僅去年,惠陽就盤活120多萬平方米土地保障重點項目需求。針對閒置土地和低效廠房,惠陽還制定騰退盤活利用方案,推動土地整理、“工改工”和工業上樓。

過去隨處可見的鐵皮房、簡易廠房,如今逐漸被拔地而起的現代化產業大廈、工業大樓所取代。

這背後是惠陽近年來引導企業高效利用廠房資源,廠房建設從佔地面積多的低樓層向佔地面積少的高樓層轉變,從低端廠房向高端廠房轉變。

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惠陽各鎮街盤活二手土地(廠房)10宗,包括三和街道的科奇高仿真汽車模型項目,沙田鎮的龍億科技、鑫瑞華通信、華通博大電氣,新圩鎮的宏泰包裝、銀屏山實業,鎮隆鎮的力合優科,永湖鎮的升貿化工、合裕水基膠黏劑,平潭鎮的閱強實業。

在三和街道宏聯工業園,塔吊高聳,一片“沉睡”多年的二手地已被“喚醒”,正在崛起多棟高大的廠房。來自深圳、投資1.5億元的科奇高仿真汽車模型生產項目如火如荼地建設。

項目建設方惠州市科奇數據通信有限公司負責人肖維曾介紹,廠房明年5月將基本完工,將為國內外車廠生產高仿真汽車模型,年產量100萬臺,預計年產值超過1億元。

騰籠換鳥、工業上樓,不單在城市形態上帶來新面貌,也正在為惠陽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新活力。

“對賭”招商

營商環境好了“孔雀”自然來了

最近,通過對接洽談,惠陽成功引導深圳市唯酷光電有限公司以租賃廠房的方式落戶沙田鎮。這家企業的負責人李風華是深圳孔雀團隊A類高層次人才。

“孔雀”來了,是惠陽近年來吸引越來越多優質項目、人才、技術等創新資源的真實映照。正是憑藉緊鄰深圳的區位優勢、較好的產業基礎以及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惠陽逐漸釋放“引力波”,上演資源集聚“加速度”。

惠陽區科技和投資促進局局長劉海濤介紹,今年以來,惠陽區共召開項目引進聯審會3次,引入優質項目28宗,計劃總投資98.21億元。其中,高新技術項目12宗,總投資38億元;由深圳遷移項目11宗,總投資59.48億元。

數據亮麗的同時還有一個重大變化悄然發生——相比以往落戶的企業普遍“低小散”,現在引入的項目更加“高大上”,企業承諾的投資額、產值和稅收均有明顯提升,技術含金量也更高了。

這源於惠陽招商方式由粗放型到精細化的變革。過去自身各方面條件有限,只能四處找企業、求項目,如今高標準的產業平臺搭建好了,配套服務也跟上了,築巢引鳳,自然多了主動權,也可以更好地挑選高質量項目。

對於新項目的准入要求,惠陽制定了一套剛性體系,包括投資強度、單位產值和單位稅收貢獻等指標約束。

以提高稅收貢獻標準為例,落戶永湖鎮、良井鎮、平潭鎮的項目稅收不低於1000元/平方米;落戶沙田鎮、鎮隆鎮的項目不低於1100元/平方米;落戶淡水街道、秋長街道、三和街道、新圩鎮的項目不低於1200元/平方米。

不僅如此,惠陽還通過後續監管督促企業履約——項目落戶前與企業簽訂《產業監管協議》,非園區項目取得建設用地滿5年、園區項目取得建設用地滿6年時,由相關部門及鎮街共同開展項目綜合評價。

這樣一套“組合拳”,目的就是通過“對賭”嚴把項目引進關口,試圖從源頭確保產業高質量發展。

准入門檻提高了,企業仍然紛至沓來,為何?

“過去深圳一些企業有顧慮,怕這邊的服務跟不上。這幾年惠陽的政府服務有了很大提升,企業沒有了後顧之憂,身邊越來越多企業想到惠陽來。”李雲良這樣感慨。

“企業關心的是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能夠安安心心做事。來到惠陽一年多,感受到政府對我們的工作都很支持。”肖維曾如是說。

如今,惠陽正努力打造“類深圳”的營商環境。

惠陽區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楊志武介紹,惠陽深入推進企業投資建設領域審批制度改革,採取“標準地出讓+區域評價+零條件預審”試點模式,並按照“先設後立、設審同步、企業承諾、雙證齊發”原則,優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園區內工業項目建設工程審批最快只要12個工作日。

惠州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惠州市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胡瑞卿認為,惠陽擁有交通區位、發展空間等優勢,是惠州發展潛力最大的縣區之一。過去惠陽的產業園區比較分散,通過加強平臺整合,優化營商環境,精準引進和培育一批企業,並藉助深圳的創新資源,做大做強電子信息支柱產業,將有助於形成自身優勢,實現差異化高質量發展。

■觀察眼

對標“深圳效率”

謹防“過道效應”

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惠陽毗鄰深圳、東莞,處於深莞惠經濟圈地理中心位置,交通區位優勢可謂明顯。然而,單一的比較優勢並不代表綜合競爭力。當下,城市和區域競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更多的是表現在營商環境的比拼。

近年來,惠陽的營商環境不斷改善,但在調研採訪中,也有受訪企業表示,相比深圳,惠陽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營商環境還有不少差距,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對立志建設國內一流城市高質量發展區的惠陽來說,無疑還任重道遠。

正如今年4月惠陽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所坦言,營商環境還存在不少短板,跨部門、跨層級業務協同辦理效率有待提高,個別阻礙工作的“蜘蛛網”依然存在,個別幹部敢為人先、擔當進取的精氣神不夠足。

加上仍然存在“大企業大項目引進難落地慢”問題,這就對惠陽接下來的營商環境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政府辦事提速提效方面。只有辦事效率快人一步,只有營商環境優人一等,才能更具核心競爭力,才能更好地吸引高質量項目落戶。

惠陽緊鄰深圳、東莞,如果效率和服務難以跟上深圳的步伐,就會導致“虹吸效應”,資源反而被深圳吸走;即使企業來了、項目落戶了,也可能因為“水土不服”,而影響成長壯大,甚至導致其不得不“用腳投票”、另投他人懷抱。

特別值得警惕的是,惠陽乃至惠州要防止陷入資源過境卻留不住的“過道效應”。目前,深圳在東進和資源外溢的過程中,越來越多創新資源跳過惠州,直接向深汕特別合作區以及粵東粵北輻射轉移。而未來深中通道建成後,深圳將進一步打開向中山以及珠江西岸輻射的快速通道。這將直接削弱惠陽以及惠州的區位優勢,帶來新的挑戰。

為此,在規劃建設深莞惠區域協同發展試驗區的過程中,惠州應當主動謀劃、精準對接,以惠陽等臨深片區為試點,聯手深莞探索開展產業合作、創新協同和同城化,加快推進“深惠同城”建設,發揮高鐵、城際等軌道交通“同城效應”。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對惠陽來說,也只有在辦事效率等政務環境、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以及教育和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方面加碼發力,積極對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全面對標“深圳效率”“深圳服務”,才能更好地吸引深港等地的項目、技術、人才等優質創新資源落戶,才能更快地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

■延伸

惠陽“4+1”產業平臺

揭開面紗

1.三和象嶺智慧科技園

象嶺智慧科技園位於惠州市東西交通軸線惠陽三和街道象嶺段,總規劃面積約805公頃,由象嶺智慧產業、智能製造產業及創新科技產業三個片區組成。園區擬引進智慧物聯、智能硬件、新一代電子信息等科技創新龍頭企業,打造東西軸線千億產值的現代創新型高技術產業園區。

2.新圩梅龍湖智能製造產業新城

項目總規劃用地約9.6平方公里,計劃總投資1200億元。項目通過導入智能製造產業,輻射帶動形成大中小企業共生共贏的產業生態圈,同時在科技的引領支撐下培育發展鄉村文化、休閒農業等文旅產業,逐步探索出一條產城人村創新發展、融合發展的新道路。項目整體採取“分期規劃、分期投資、分期實施”開發建設計劃,以產業為撬動點,聯動周邊鄉村,盤活山林閒置地,率先開展產業新城、森林小鎮和美麗鄉村三大板塊內容的建設。

3.新圩平安金融科技城

項目位於新圩鎮西部的紅衛村、紅田村,與深圳、東莞相鄰,計劃用地面積約13.8平方公里。項目依託中國平安集團的金融科技與金融資本優勢,發揮項目所在地的區位優勢與生態優勢,建設先進製造、現代服務和城市生活功能為一體的現代化山水生態型科技小鎮。該項目以金融科技產業為核心,以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為抓手,規劃打造大灣區科技產業創新中心。

平安金融科技城首期項目全力打造平安金融科技產業基地、中科院科創產業基地、高端智能製造產業基地。首批引入企業行業涵蓋金融科技、區塊鏈、科技研發、智能製造、新材料和電子信息等。項目總面積13.8平方公里,全面開發和運營後,預計總投資逾500億元,可實現年產值約800億元。

4.新圩花果金融科技城

項目位於新圩鎮東北側的花果村,計劃用地面積約10平方公里,現有用地規模0.68平方公里、用地指標0.68平方公里。項目以金融和創新為主導產業,重點引進具有科技創新能力的企業,主要引入大數據、智能製造、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等高新技術產業,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金融中心及創新產業基地。預計到2035年,惠陽花果金融科技城項目全面開發和運營後,預計總投資約200億元,可實現年產值約100億元,可實現就業人口約3.4萬人。

5.秋長秋月湖新城

秋月湖新城項目位於秋長街道中南部,初步規劃面積48平方公里,涵蓋高嶺、維布、新塘、西湖、白石等村。項目按照截河造湖,依湖造園的規劃理念,緊抓全新發展機遇,對接灣區產業發展需求,擬引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優質新興產業,打造成集產業、居住、研發於一體的“三合一”臨湖生態產城生活新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