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公鏈 、聯盟鏈必然走向融合?

公鏈 、聯盟鏈必然走向融合?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2020年3月4日晚20:00,幣牛牛旗下精品AMA專欄-《牛牛面對面》專訪Higer(區塊鏈研習社創始人)。

本次專訪圍繞《下一輪區塊鏈“牛市”的”引爆點”在哪?》的主題展開。

專訪過程中精彩內容不斷,同時觀點非常新穎。Higer帶著他對區塊鏈獨特的認知,刷新了我們對於區塊鏈的很多認知。另外對於大家最關心比特幣減半的話題,他也表達了自己獨到的見解。

以下為專訪正文。

胡鑫| 幣牛牛:請為大家做一下自我介紹,另外聽說您放棄體制內稅後60萬年薪,從零開始全力投身區塊鏈創業。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

Higer(區塊鏈研習社創始人):

大家好,我是Higer,全名鍾南海,區塊鏈研習社的創始人。我在2010年從中科院研究生畢業後,一直在農業銀行總行做核心系統研發,雖然工作很枯燥,但我非常沉迷於互聯網和開源文化。記得我研究生的時候經常參加像 Google Summer of Code 之類的開源社區活動,還在2013年左右關注到了中本聰和比特幣。

到了2016年年中,比特幣再次大火,央行層面開始加大對區塊鏈底層技術的研究,銀行也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進行區塊鏈應用的早期測試。我由於工作原因,也開始全身心投入到了對區塊鏈技術的研究。當時還有幸結識了許多像 NEO 的達鴻飛和李俊、暴走恭親王等行業早期的前輩並受益匪淺。

在和這些早期從業者溝通碰撞的過程中,我發現這個行業的認知門檻其實非常之高,信息不對稱非常嚴重。因此就會經常將區塊鏈有關的收穫和感想分享出來,並做了幾期簡單的線上課程,沒想到在當時超乎意料的得到了大量朋友的肯定和鼓勵,後來我就在2017年組建了區塊鏈研習社,一個可能是全行業第一個專注於區塊鏈知識學習的社群,在當時也被稱為浮躁幣圈的一股清流。後來從社群裡走出了非常多的創業者和從業者,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很多人還記得2017年是幣圈超級大牛市,區塊鏈研習社的第一年其實是我還在工作的時候兼職運營。那一年雖然很辛苦,但我覺得很幸福,有一幫有著共同價值觀的兄弟。當時整個環境已經和2013年大不相同,因此我非常確信區塊鏈是自互聯網之後我們難得碰到的一個巨大歷史機遇,同時社群持續前進的使命感也在召喚我。在和幾個早期合夥人經過日夜不眠的討論和規劃後,最終我在2018年1月份正式提出辭職,成為一名區塊鏈創業者。

以前關係好的同事經常和我開玩笑,說我一辭職熊市就來了。其實對於一個真正理解了行業價值的創業者來說,他的眼裡從來沒有熊市。學會在不同的週期下生存,在危機中尋找機會,也是我對我們團隊、包括社群小夥伴經常提的一句話。區塊鏈是一個金礦,這個邏輯今天依然沒有變。所以如果非要給答案,我的答案是“使命感”和“確定感”,讓我毅然決然投身區塊鏈的大潮。

胡鑫| 幣牛牛:在圈內,很多人目前持有的觀點是,區塊鏈最大的應用就是炒幣,對於這個觀點您怎麼看?

Higer這當然是一個戲謔的說法。首先我們必須肯定“投機”和“交易”的價值。比特幣帶來的財富效應是這個行業的起點,加密資產投資是所有人進入這個行業的必經之路。無數人的投機需求在這樣一個遍佈全球的高流動性市場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但同時也撐起了如今接近2500億美金體量的加密資產市場。

但其實這句話背後反映的更多是無奈,區塊鏈搞了這麼久,大家心目中期待的殺手級應用一直沒有出現,反而割韭菜的事情很常見。其實廣義的區塊鏈應用要分兩方面來看,一個是無幣區塊鏈,一個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這兩條路各有成果,同時也面臨各自的問題。

無幣區塊鏈其實已經有不少落地應用,我在銀行期間也曾經參與過一些案例,但是由於這些應用 To B、To G 多一些,對普通C端用戶感知不夠強,比如存證、基於數據共享的供應鏈金融等,所以很多人並不是很能接受這種是區塊鏈的落地應用。

那去中心化區塊鏈就是大家更關注的與幣相關的應用,由於行業還處於早期,去中心化的架構註定了會長期與監管層面產生衝突,應用的普及會面臨重重障礙。儘管這幾年公鏈、協議、Layer2 等技術層面一直在探索和改進,但離大家的預期還是有很大距離。但是去年我們看到了一種很驚喜的變化,就是去中心化金融 DeFi 。

真正有革命性的區塊鏈應用是什麼?並不是區塊鏈版的微信、今日頭條,而是比特幣本身。換句話說是開放的無國界價值存儲和流通。很多 DeFi 應用目前就是嘗試著提供比如借貸、保險等更高一級金融需求的去中心化解決方案。剛才我們說,要肯定交易的價值,DeFi 很可能將這種價值再次放大,最終實現和傳統金融市場共存。

所以,當你用動態的眼光去看整個行業的發展,找到行業裡真正的價值來源,那你的目光絕對不會僅僅停留在炒幣。

胡鑫| 幣牛牛:前不久,有位程序員利用“閃電貸”的規則漏洞,零抵押地借出10000個ETH,最後獲利35萬美元。我見到有很多圈內人士譴責DeFi(去中心化金融)是個華而不實的應用,對此您怎麼看呢?

Higer這是個好問題,很多人可能多少都聽說過這個事情了。

整個區塊鏈行業都非常早期,更別提 DeFi 了,出現一些問題和漏洞在所難免,不應該一棒子打死。在我看來,DeFi 在行業困頓的時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繁榮,給這個行業帶來了新的希望。

聯盟鏈在產業區塊鏈領域大放異彩,各大巨頭在廝殺,我們參與不了。而 DeFi 是真正的區塊鏈精神,是所有人無需准入、無需審查、不用KYC就可以參與的,這個就是行業所需要的東西!

DeFi 由於是原生的基於加密資產和智能合約的應用,所以可以做出遠超傳統金融的創新。DeFi 作為現實世界金融的一個映像,我們可以在這裡實現借貸、投資、交易、支付等各種各樣的真實需求,同時這些需求是可以實實在在為行業帶來增量價值的。

關於“閃電貸”的事情,我補充一點,這個事情的背後其實只是 bZx 一個平臺的產品設計失誤,背後涉及到的絕大多數項目還是相對安全。在警示開發者的同時,這個事件讓我們發現,“閃電貸”這種零抵押借款的產品,為什麼會在 DeFi 領域出現?傳統金融領域,想在無信用無抵押的情況下借款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這也側面說明了 DeFi 能帶給我們的,遠比想象的要多。

胡鑫| 幣牛牛:作為早期聯盟鏈的參與者,從 EOS 時代開始,區塊鏈研習社就參與了不少公鏈節點的競選。

您是怎麼看待公鏈和聯盟鏈的?公鏈近一年多的市值走勢並不理想,您覺得公鏈還有未來嗎?

Higer公鏈、聯盟鏈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說說我的看法。

我確實是比較早一批參與聯盟鏈研發的開發者,在銀行開發區塊鏈項目期間,我對國內很多聯盟鏈供應商的產品都有研究。當時最深的感受是:聯盟鏈在推行過程中大部分都被當成一個數據庫進行使用,因此從領導到開發者,很多人都不太能夠理解企業花費如此巨大的成本應用區塊鏈技術的價值到底在哪裡。

這裡有一個關鍵的地方,就是區塊鏈作為一種底層的基礎設施,要真正落實到應用上來,還需要解決現實價值(銀行賬務數字)與虛擬價值(區塊鏈賬本上賬務數字)的映射,簡單講就是出入金的問題,這個對於銀行機構基本上就不可能,會觸碰紅線,所以走到這一步基本就進行不下去了。而公鏈由於是一種開放式網絡,基本都是在圍繞加密貨幣打交道,所以剛才說的問題就不存在了,創新的活力也更強。

在以太坊之後,EOS 是那個時間點最火爆的一個公鏈項目,我們社區當時也參與了 EOS 超級節點競選,並且一路走來,目前是好幾個公鏈的節點了。所以,我們長期在公鏈領域耕耘,對公鏈有比較多的研究,也有一些自己對公鏈的理解和看法。

公鏈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挑戰的領域,想要達到商用級別,公鏈要解決大量的技術難題,好多年都不一定能解決,你看看以太坊做了多少年。由於大家迫切尋求以太坊的替代者,大量公鏈項目湧入,整個行業對公鏈的預期過高,使得公鏈和 DApp 在2019年爆發的期待最終破滅。

在我看來,未來信息互聯網在往價值互聯網進階的時候必然需要一種可信環境的支撐,目前現在的互聯網條件是不具備的,這就是公鏈需要實現的職能。所以,公鏈目前依然是這個行業發展的基礎,雖然幣價不如人意,但是我們相信邏輯,相信公鏈本身重要。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了聯盟鏈與公鏈的融合,或者從更高一個維度看,兩者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比如 Libra 是一個公共網絡,但卻用的是聯盟鏈架構;而很多聯盟鏈,用的其實是公鏈的開源代碼。所以,技術角度差不了太多。

我認為長期來看,公鏈聯盟鏈必然走向融合。首先,公鏈作為基礎設施,一直沒有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缺少現實世界的價值流入,僅僅依靠共識的積累,會導致公鏈代幣價值很容易遇到天花板;另外,聯盟鏈雖然與產業結合,但未能充分藉助區塊鏈的信用技術釋放產業活力,目前依然處於一個封閉的循環中。兩者結合,才是我們可以預期的數字經濟的未來。

大家想想,如果真的將產業價值對接到公鏈裡,優質公鏈的代幣價值會不會瘋狂?但是並不一定每個公鏈都能活到那一天。

胡鑫| 幣牛牛:自從中央將區塊鏈作為國家戰略以來,行業的目光都聚焦在區塊鏈+實體經濟,是不是意味著區塊鏈正式成為大廠的遊戲,和普通人越來越遠?

Higer我們要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早期表面看大廠沒有進來,似乎大家的機會很多,但是早期的時候不確定性非常大,所以作為創業者其實失敗概率更高。

“1024”講話之後,比特幣一根大陽線馬上有所體現,很多人亢奮無比,包括我在內。但國家目前支持的依然是無幣區塊鏈,希望利用區塊鏈的特性改造一些行業,帶來透明度、效率、公平等方面的提升,給實體經濟帶來幫助。

雖然 BAT 等大廠很早介入了聯盟鏈領域,有些公鏈團隊受消息刺激也開始嘗試轉型,但我們還是要分清這件事的本質,目前對於大廠而言,區塊鏈技術更多是作為一種技術解決方案,所以在服務實體經濟的時候,大廠相對更有優勢。而如果你是這個領域的創業者,可能服務中小企業和普通用戶,才有一定的競爭機會,因為大廠目前還看不上。

如果你只是一個投資者,因為有大廠的進入,有國家各個層面的宣傳,更多人會接觸區塊鏈,反而會給幣圈的牛市帶來推動作用。這個從我們觀察到的一些產品的用戶數據裡體現的非常明顯,這反而成為我相信未來還有一個大牛市的重要判斷。

看清了這些,個人投資者最重要的就是努力賺錢屯幣,未來大概率會有豐厚的回報;而對於創業者來說,深度參與行業並且活下來,找到持續的盈利方式,在行業成熟的時候,你才能掌握話語權。

胡鑫| 幣牛牛:在本次“抗疫”行動中,有大量專家學者呼籲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來解決疫情防控問題,您認為區塊鏈技術在哪些方面的落地會比較貼合實際?

Higer我老家武漢的,所以我時刻牽掛自己的家鄉。這次的疫情暴露了我們在防控上還存在不少的問題。由於國內目前依然採取的是一個逐級上報的傳統流程,所以效率非常低,一個環節的失誤就可能導致防控措施的延誤。

所以,回頭來看,信息的傳遞和公開、信息源頭的真實性、決策部門的高效執行顯得非常重要,區塊鏈可以在很多環節發揮作用。如果整個防控系統構建在一個區塊鏈網絡上,每個醫院成為其中的關鍵節點,那麼每個醫院包括影像資料、診斷依據、化驗單等就可以與各個節點共享,頂層機構也更容易做快速決策。

純粹從技術層面來看,不可篡改,去中心化,智能合約是區塊鏈比較典型的特性。那麼再結合疫情的例子,存證、溯源、供應鏈等都是很好的區塊鏈可以在現實生活落地的場景,涉及到多部門數據共享的問題時區塊鏈是個很好的工具,金融領域也可抽象出一些簡單的規則以智能合約的方式來運行。

當然區塊鏈在實際落地的過程中,技術層的實現其實並不是首要難題,監管環境、成本差異、用戶接受程度相比優先級更高。疫情期間發生的各類衝突和危機,對區塊鏈技術的推廣和普及可能是一個新的契機。

胡鑫| 幣牛牛:社群的概念在區塊鏈行業裡已經不新鮮了,但是很少見到有人將社群本身作為核心業務長期發展,並且持續做了3年。如何定義目前自己在做的區塊鏈研習社這個社群?

Higer正如主持人所說,社群概念確實已經不新鮮了。

而且在很多人眼裡,社群是這個行業鏈條的最下游,目前大部分的幣圈社群依然停留在吸流量割韭菜上,項目方與社群由於信息不對稱、利益不一致,一直處於一個看起來“我們是一家人”,實則相互對立的局面。

這裡我還是要聲明一點,其實社群本身並不是我們的業務,只是我們的業務與社群是共生,共同成長的,我以及我的團隊都是社群的一部分。我們是有社群媒體、技術服務、PoS 礦池等業務盈利的。

由於區塊鏈研習社一直定位為區塊鏈學習社群,因此初始門檻就比較高,這也讓我們可以很快的聚攏一批認知和能力都很強的社群夥伴,當然在整個過程中,很多人也因此實現了財富的增長、行業資源的累積。

我們並不是因某個項目而組建,不會將自己當做廉價的流量被用於收割,雖走過彎路,但初心不改。

更進一步來講,我們有自己的價值觀,有自己的協作模式。

我們依靠社群的力量輸出了100節以上的課程,每個人快速成長;我們內部有接近20個協作小組,在寫作、研究、管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我們利用分佈式協作翻譯了《精通比特幣第二版》,電子版在巴比特首頁可以找到,紙質版已經和機械工業出版社合作在京東發售(京東書名叫做《精通區塊鏈編程》);我們內部還孵化了一個項目,叫做幣須達摩。

我們曾經也探索過 DAO 的治理模式,在全球有30個分社的子組織。當然,目前還處於一個摸索的階段,有些試驗並不成功,但是在這3年裡,我們確實積累了非常多的寶貴的經驗。

未來我們也會有更進一步的計劃,將社群與公司業務發展融為一體,資源互補,共同做大區塊鏈研習社這個價值生態。也歡迎大家多多關注。

胡鑫| 幣牛牛:2020年,我們有個實在繞過不開的話題,就是比特幣的減半。隨著減半的臨近,圈內不少人對於市場的表現愈加關注。您認為比特幣減半對市場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本次減半的效應會不會和之前兩次類似?

Higer前面還說投資是剛需,比特幣減半這個事情很多人非常關心。前段時間,以太坊和平臺幣引領了一波大漲,很多人叫減半行情要來了,牛市要來了,後來又轉頭大跌,我相信不少人又動搖了。

首先,減半行情到底是不是個成立的命題?

金融經濟學有一個理論叫“有效市場假說”,有一些人認為比特幣當前的市場價格已經包含了對於減半的預期。但實際上比特幣目前仍然屬於另類投資,市場噪音是遠遠大於有效信息的,根本無法形成完全有效的市場,正是因為大家看法不一致,比特幣才有如此大的流動性和波動性。

心理學有個現象叫“自證預言”,當大家都在為“減半行情”做準備,媒體做各種宣傳的時候,會自然而然地帶動市場熱度,讓市場向預期的方向發展。當供應量減少時,“自證預言”的實現必然會帶來減半行情。

同時從最近的大幅波動來看,受大量衍生品的疊加影響,這波行情的走勢一定不會簡單的重複歷史,所以減半預期還在,但是謹慎高槓杆。

其實相比減半,我更看好減半之後的行情,真正出乎意料的大牛市往往出現在減半週期後。

無論是以太坊2.0, 還是穩定幣、DeFi 、跨鏈,新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帶來的單點爆發會把價值傳導至整個市場,1CO 已經向我們證明了這一點。

所以在去年市場最低谷的時候,我帶著社群的朋友一起在東叔的 Renrenbit 平臺發起了定投計劃,叫做“Higer定投之路”,感興趣的也歡迎大家一起上車,與行業共同成長,同時我也願意和大家做更多有關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的探討。謝謝大家!

END-

聲明: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區塊鏈研習社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