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1 夜聽濠江丨是不是每個潮汕人家裡都有一個很會“煮食”的媽媽?

歡迎收聽每週日晚的“夜聽濠江”


一生的“潮味”(節選)
陳坤達

我的母親很會做飯,也就是“煮食”。對於小家庭的日常菜,母親的手藝綽綽有餘。然而,她面對的是我父親,一個對味有特別感受的人。

夜聽濠江丨是不是每個潮汕人家裡都有一個很會“煮食”的媽媽?

我的父親是一位貧苦的造船工,本來不具備對食物過於講究的條件,但在古鎮,以出海為主業的漁港,漁船是漁民們最為寶貴的財產。風浪搏擊,免不了磕磕碰碰,過一段時間就要上岸維修。這時候,造船師傅顯得異常重要,船東每天都會請廚師好酒好菜款待。在我父親的那個年代,達濠漁港有包帆船二百多對,分屬大大小小三十多個不同的船主。由於技藝精湛,每條船都曾經請過我父親當師傅主持維修,所以他吃遍中鞍頭所有廚師的拿手菜餚,雖不會操刀下廚,但品評卻是一流的!至少在“煮食”上,我父母親可說是天作之合:一個理論指導,一個嫻熟操作,那真沒說的。

夜聽濠江丨是不是每個潮汕人家裡都有一個很會“煮食”的媽媽?

多年以後,我還常常感慨,作為我父母的兒子,口腹之享,真是無比幸福啊!

這麼一說,大家會覺得我可能自小生活環境不錯,其實不然,我父親作為一個造船工,那點微薄的收入要養活一家人著實不易,一家子粗茶淡飯,還經常吃不飽餓著肚子,但我父母親卻能從最低等的食材中,調理出最適口的菜餚來,不能不佩服他們的廚藝和對子女偉大的愛!

“煮食”是要用心的。面對捉襟見肘的生活,我的母親充分調動她的智慧,絞盡腦汁,用祖先傳下來的傳統手藝因地制宜、因材易法,創造出讓我們無限感懷的日常佐餐之物。

夜聽濠江丨是不是每個潮汕人家裡都有一個很會“煮食”的媽媽?

每到冬天,在寒風凜冽的日子,母親會帶我們到田地裡向農民買來一堆芥菜和蘿ト。芥菜晾幾天後可以醃製鹹菜;蘿蔔則要花幾天時間擺到屋頂厝脊上曬太陽,晚上收下來放入大桶壓石頭擠去水分,然後醃製成菜脯。手藝不同,醃製出來的鹹菜和菜脯的味道、口感差別很大,我母親永遠是一流的,鄰居們都稱讚不已。到了夏、秋之際,包帆起汛,我們會到海邊向漁民買“蝦渺”(蝦的一種,很小,常成群),通過翻曬、醃漬,可製成“蝦渺醬”。如碰上青梅、橄欖上市季節,我們還要醃青梅熬橄欖菜(橄欖、成菜尾和花生油長時間文火熬製)。上面種種都是極便宜的尋常之物,但通過母親的神奇之手和時間的修煉,變成佳餚,變成這個族群最本質的味覺體驗。草根部落獨有的滋味是真正的“千金不換”。很多遠離家鄉、僑居海外的鄉親,回到家鄉,念念不忘的正是這些不起眼的食品!一碗豬血湯、幾塊油麻糕,何等的讓他們夢牽魂縈。鄉土的眷戀,就是味的眷戀,鄉味,是中國人無法言說的感情體驗。

夜聽濠江丨是不是每個潮汕人家裡都有一個很會“煮食”的媽媽?

少年時期的鮮活體驗,使我一生走不出“潮味”。我的味蕾變得挑剔而固執,偶爾外出一段時間,對家鄉的懷念竟然是食物的味道。在家裡,也太難為我的妻子了。結婚第二日,我就對妻子說:“我吃慣了母親煮的菜,你儘可能按母親的方式做吧。”二十多年過去,妻子已盡得母親的衣缽。我的幾位兄長有時到我家來吃飯,驚異於弟妹所做菜式與母親當年手藝如出一轍,十分認同。父母都早已離開了我們,他們在所處的環境中,盡最大可能,找到天地所化生的各種食材,用感情、智慧、傳統和歲月釀成至味,養育我們,把來自祖先、不可傳的味覺密碼傳遞給我們。現在,我們用同樣的方式傳遞給子女,一脈相承,我們用特殊的方式懷念老人家一家的味道,族群的味道。我也悟出了另一個道理,原來味覺體驗是一種深深的感情,這是伴隨一生的“潮味”。

夜聽濠江丨是不是每個潮汕人家裡都有一個很會“煮食”的媽媽?

吃不膩的故鄉美食喚醒鄉愁
忘不了的故鄉味道匯聚鄉心
好吃好玩好福利…
這樣的美食節才過癮!
戳我獲取美食節交通指引、特色活動
最全攻略!

夜聽濠江丨是不是每個潮汕人家裡都有一個很會“煮食”的媽媽?

美食節 我們不見不散!

時間: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5日
地點: 中海信(汕頭)創新產業城
(汕頭市濠江區疏港大道中段)


文章來源:《舌尖上的潮汕》(武漢大學出版社 陳坤達編著)丨未署名圖片來源:@濠島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