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中华百年留学史,一把辛酸泪

19世纪末英国、法国、普鲁士(德国)、沙俄、美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八国借口清政府排外,联合进兵中国。仅仅14个月就击败了清政府,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意思就是一个华人出一两白银。

中华百年留学史,一把辛酸泪

当时的中国驻美大使是第四批留美幼童梁诚,梁诚还有外交官欧阳詹一起反复跟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反复沟通,沟通的内容就是这赔款到底赔的是金子还是银子呢。说到动情处,梁诚口气沉重的说:“赔这么多钱,我们国内的老百姓可怎么办啊!”没想到海约翰听到以后,沉默很久说了一句:“赔款委实过多”。这一下让梁诚看到了机会,他不再跟海约翰逼逼是赔金子还是银子,而是去游说美国政府减少赔款。没想到他竟然成功了,美国竟然真的同意返还一部分赔款,但是有一个要,就是这些钱必须用在教育上。美国人要求清政府每年必须出一百个人到美国去留学,要兴办学堂,培养人才,这都是好事啊。可是精明的美国人哪有那么好心啊,当时的美国是想通过留学的方式造就一批亲美的人才,从思想上控制中国。美国意图当然瞒不过当时的清政府,其实美国这一招是阳谋,就看清政府怎么接招了。当时啊,因为这个事可以说是吵成了一团,外务部认为,必须派一些十一二岁的孩子去,不然绝无专精之望。而学部的看法是,必须派三十岁以上的人去,不然有被异邦同化的风险。这俩部分当时一边吵,一边在清华园办起了学堂,学堂的名字叫“清华留美预备校”也就是后来的清华大学。当年总共招了1500人,考核极其严格,最终只有180人去了美国留学,这些人后来怎么样了呢?我们想啊,哪怕在我国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有留学生说外国的空气是甜,更别提在一百年前,一帮孩子面对着纽约的高楼大厦,那种震撼可想而知。

中华百年留学史,一把辛酸泪

美国的阳谋在当时基本就是要得逞了,可是后来却没成功。说到底这些人都是精英啊,怎么是那么容易被洗脑同化的呢,还有就是当时的美国正好是排华法案时期,对华人是极其的不友好和歧视。这些留学生当时是咬牙切齿的想学成归来报效祖国,学业方面的勤奋努力可以说是无法想象的。他们把各领域的知识学成带回了祖国,中国几乎所有领域的奠基者,就是这批人。其中有1918年毕业的叶企孙,回国之后开创了清华物理系,两弹一星的功勋中有九个是他的学生,其他领域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中华百年留学史,一把辛酸泪

叶企孙先生

其实我们现在回过头看一看,从留美幼童到庚款学生以及民间无数的自费留学生,跨越了几十年的时间。接力的扶起了中国,也给新中国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深刻的苦难里,反而孕育着最好的机会,要不是庚子赔款,清政府懵了也不会拿这么多钱办教育。

现如今,留学这事都是常态了,今天我们中国留学生的新闻,动不动就是各种炫富、豪车、游艇的。小编没资格去评价这些事,只是希望看到我这篇文章的学生如果将来有机会出国学习。能在出发之前看一看当年定远号管带刘步蟾的话。

“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甲午大海战》

中华百年留学史,一把辛酸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