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靠著“兩把槍”活下來!“科創板第一股”創業14年完成兩次跨越,董事長詳解如何挺進蘋果供應鏈

2019年7月22日,華興源創(688001)正式登陸資本市場。代碼“001”,在科創板首批上市的25家公司中,華興源創率先走完受理、審核、審議、註冊流程,第一家啟動IPO發行工作,也因此被稱為“科創板第一股”。

成立14年來,華興源創突破了國外的長期壟斷,改變了我國在LCD與柔性OLED觸控檢測領域主要依賴進口的局面,並與蘋果、三星、夏普、東芝、京東方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起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近日,證券時報“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行動”採訪團走進華興源創,證券時報副總編輯成孝海與華興源創董事長陳文源進行了深入對話,一同探尋華興源創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靠着“两把枪”活下来!“科创板第一股”创业14年完成两次跨越,董事长详解如何挺进苹果供应链

華興源創董事長陳文源

上市是一個開始

證券時報社副總編輯成孝海:華興源創成為科創板第一股,代碼是688001,上市過程可以說是“後發先至,火速獲批”,請您談下上市的感想,對公司發展有什麼樣的意義?

華興源創董事長陳文源:對於華興源創來說,上市就像一個成人禮,從孩子逐步走向成年。作為一家科技屬性比較強的公司,華興源創非常需要研發投入。其中在吸引人才方面,上市以後可以進一步吸引住人才、留住人才,可以說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通過這兩年的技術積累,我們慢慢向從平板拓展到半導體領域。其實半導體領域在國外發展得已經非常成熟,它需要的研發投入相當大。應該說在進口替代的過程中,需要持續加大投入,應該說對整個華興源創來說,我認為上市是一個開始。

證券時報:網上有人將華興源創的名字總結成“中華復興,源於科創”,這個名字背後的寓意是什麼?

陳文源:其實公司2005年註冊時就叫華興源創,當然這裡面有一些寓意,首先說“源創”。當時整個LCD顯示行業,從研發到材料、技術、工藝、設備,基本上都被國外壟斷——不管是電視還是手機,這個市場無比巨大,但中國人只能做簡單的裝配。

作為學電子出身的人,我覺得使命所驅,要成為一家在國內至少能做檢測技術的企業,“源創”就這麼個想法。在“源創”前面加上“華興”,因為我們是中國企業,也希望公司能生存下來、興旺發展,公司的名字就是這麼來的。

證券時報:請介紹下公司的發展歷程,公司在哪些關鍵環節做得比較好?發展過程中有特別的故事可以分享嗎?

陳文源:我們公司的發展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生存期,也就是2005年到2010年,一開始我們其實是非常困難的,我們華興源創當時就靠“兩把槍”,第一把是螺絲刀,第二把槍是電烙鐵。當時整個中國液晶非常巨大,國外巨頭也紛紛在中國來投資建廠,而液晶屏製造過程中需要的一些技術服務需求也非常巨大。

華興源創在成立時,就是給客戶提供非常快速的技術服務。我們先從修理開始,然後再給對方做維護,就這麼度過第一個階段,靠著“兩把槍”活下來了。

其實就在“生存期”,華興源創的研發也在發力——不能只做周邊產品,我們也要擁有核心技術。通過跟客戶的接觸,包括在技術上的溝通交流,我們開始掌握一些核心技術,經過三年時間的努力,我們把圍繞液晶屏後道模組的檢測設備做出來了,這是第一個階段比較值得回憶的。

第二個階段就是成長期,也就是2011年到2014年,我們著力於技術積累、人才積累、客戶積累,把這“三個積累”作為公司的主要的發力點。在客戶積累上,我早年有一段留學日本的經歷,而當時液晶行業核心技術、材料、設備基本上都掌握在日本和韓國。我在和客戶溝通的時候效率比較高:技術也能談,商務也能談,我們初期的客戶積累基本上都是國外頂級企業,包括液晶之父夏普,還有松下、東芝、三星等等,我們是伴隨著這些世界頂級的液晶大廠成長起來的。在人才積累上,大學裡並沒有液晶檢測技術這麼一個專業學科,所以我們這方面其實也做了大量工作。我們當時給人才的一個要求,就是要從現場出發,你不去客戶的現場,是做不出好產品來的。在技術積累上,從功能手機向智能手機發展得非常快,我們走了很多彎路,但最終一步一步跨過門檻,還是比較幸運的。

第三個階段就是2015年以後,整個我們設備,原來液晶行業雖然是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它以前還是勞動密集型行業,需要大量人員進行組裝和檢測。我們就從幫客戶提供手動檢測設備,到半自動檢測設備,如今又提供全自動檢測設備。這塊對公司來說的發展還是蠻有幫助的,我們完成連續兩次跨越。就這兩次關鍵跨越企業就成長起來了。

永遠跟著客戶最新功能做開發

證券時報:請陳總介紹一下,目前國內面板檢測行業的狀況?未來發展趨勢如何?華興源創在行業裡處於什麼樣的地位?

陳文源:國內顯示行業從2000年開始發展到現在,已經有十幾年時間了。應該說在整個LCD行業中,中國擁有了完整的核心技術,這塊市場也日趨成熟,它的增長應該說逐步湧現的。

應該說,平板行業發展到三年前開始,也就是柔性OLED產品被三星突破量產技術後,整個產品結構開始發生變化,因為未來的整個智能手機就不是單單的就是說一個手機,而是賦予了更多的功能,比如在穿戴上更加柔性、屏幕可折彎等等。目前LCD中國人已經基本掌握全部技術,但OLED才剛剛開始,所以說這個行業國內近兩三年投入巨資,在整個國內有15條6代的柔性OLED產線。從研發到製造到最後市場端,應該說才剛剛開始,所以說未來的增量我們覺得是來自於存量,存量正好在發生比較大的產品結構的變化。

證券時報:OLED的檢測的設備要求是不是更高一些?

陳文源:我認為對檢測設備的要求更多一些、更高一些。首先是更多,原來LCD沒碰到的:彎折,原來檢測不經過彎,而現在要過彎。其實很多電上的、光學上的、物理結構上的,這就多出來了。OLED檢測要求其實也更高,隨著5G時代的到來,它對刷新率,包括我剛剛談到的一些OLED本身,它設計供應商產生的就像DEMURA這種設備,原來是沒有的,現在出來了。我相信未來還有更高的要求。

證券時報:公司的客戶以國內外的一些大型企業為主,營業收入受單一客戶採購的影響比較大,像2017年銷售收入增長很快,然後2018年又下降了,陳總怎麼看待這種波動?

陳文源:其實這個行業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波動性,近兩年我們完整的看LCD行業也是如此。那麼如何來對抗波動,我覺得需要花心思來考量。現在手機大概一年要做到十幾億臺,總量市場在增加,但只是慢慢在增加。我們從增量市場上來看的話,它的產品結構以及檢測的要求都在變化。如何對抗這種波動,第一,隨著新技術的出現,我們不僅僅侷限在平板上,還拓展到半導體。

其實半導體領域很廣,像集成電路,還有一些傳感器。我舉個例子,在傳感器這方面,其實未來對整個智能手機來說,其實它帶來的變化還是比較大的。

我們的很多客戶其實並不是一個手機廠家,比如我們比較高端的客戶蘋果,確實它的佔比比較高,但是他不只是設計或者說製造品牌,它還是芯片公司、系統公司。所以我們爭取打入客戶更廣的領域裡,蘋果有一款BMS電源管理芯片,我們在這上面獲得了突破,也完美的完成交付,量產銷售訂單能做到大概3億元左右,這是對抗波動的手段之一。

對抗波動的手段之二就是研發。我們的研發分成兩塊,一是跟隨式的,就是跟著客戶明年新產品所需要的檢測技術,這屬於短平快的動作。當出現波動的時候,我們可能更多側重主動式的儲備,我們是把波動也變成公司向前發展的動力。

證券時報:公司是如何進入蘋果的供應鏈的?

陳文源:蘋果公司在消費電子產業的影響力人所共知。作為全球知名企業,蘋果公司對供應商的篩選有著非常嚴格的標準,我們也很榮幸能夠陪伴我們的客戶一路同行。喬布斯發明蘋果手機是在2007年,那時蘋果手機的液晶屏就來自我們的其中一家客戶:夏普。一次非常偶然的機會,大概在2010年左右,在松下和東芝的一家合資公司中,我們的一臺設備被蘋果看到了,然後蘋果就通過日本客戶去找到了我們。當然因為蘋果要求比較苛刻,所以我們近一年時間完成嚴格的技術評判、體系認證等,最終在2013年,也就是蘋果量產的那一年正式開展合作。

靠着“两把枪”活下来!“科创板第一股”创业14年完成两次跨越,董事长详解如何挺进苹果供应链

證券時報:今年來自蘋果公司及其產業鏈的收入佔比是多少?據說蘋果明年會推出新產品,我們在這個新產品裡面會不會有一些地位?

陳文源:大客戶佔比多少,要到年報的時候才會出來,也快了。不管是蘋果還是其他廠家,我們永遠是跟著客戶的最新功能去開發,我相信智能手機在2020年、2021年新技術、新應用會越來越多。一直以來,蘋果公司直接採購和產業鏈對公司的採購,佔據了公司銷售的一定比例,具體比例未來我們將嚴格按照科創板信批規則進行披露。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一方面不斷滿足客戶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在半導體新領域的投入,為公司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蘋果公司新產品是否能夠帶來新的設備需求,主要取決於蘋果公司產品的銷售情況,我們也在拭目以待,我們有信心能夠滿足客戶的產品及技術需求。

會加大國內市場的開發拓展

證券時報:我們也看到公司海外客戶的收入佔比很高,2017年一度超過80%,未來它是個什麼趨勢?現在世界經濟不太景氣,還有貿易摩擦,這些對公司會不會有一些影響?

陳文源:2017年海外客戶收入佔比特別大,主要是因為當時三星是全球OLED唯一供應商,蘋果也沒有選擇,只能選它。那麼為什麼又是海外?因為當時三星的策略就是在海外建廠,但沒有建在中國。那一年全球蘋果手機產量很大,它又只能請三星來製造(OLED屏幕),那一年對華興源創來說,其實也迎來比較好的機會。

我們在那一年有三個核心關鍵設備,在越南三星也(應用)。從全球來看,這三個核心關鍵設備也只有我們華興源創(才有)。從未來來看,中國正大力發展OLED,所以我們從2017年就開始重視國內市場。創業初期可能海外佔比會比較高,但我們會充分根據行業的變遷、根據中國企業的崛起,加大國內市場的開發拓展。

從整個智能手機行業來說,我覺得將來還是全球化。其實在2017年我們就成立了越南華興,全資的,我相信不管客戶走到哪,我們華興源創一定要提供最快、最近、最好的服務。我們華興源創希望擁有全球化的視野,能夠代表中國企業走出去。

證券時報:公司目前和京東方等國內面板廠商的合作進展如何?對公司業績是否會有較大提升?接下來會拓展其他合作對象嗎?

陳文源:京東方是國內OLED行業的佼佼者,我們和京東方關係非常長遠。其實我們很早就和京東方合作,我相信隨著京東方的逐步的增量,不管是他的成都工廠、綿陽工廠、未來的重慶工廠等等,應該說增長是非常值得期待的。就因為這個,今年我們華興源創就到成都成立了子公司,也是為了配合客戶持續加大投資。

除此之外,我們與很多國內面板廠商都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我相信隨著國內面板廠商正在見證一個巨大的發展跨越期,我們也非常重視行業的變革和發展,一定會全力配合好下游客戶的需求,陪同客戶一起成長。

證券時報:其他方面有沒有一些重點的客戶在開發?

陳文源:有,因為國內除了京東方以外,就像天馬、和輝、維信諾也在崛起,所以我們也會保持積極的態度。

證券時報:面板製造是很複雜的,他有前段(陣列)、中段(成盒)和後段(模組),我看到華興源創產品集中在模組環節,而前兩個環節對於設備的需求更多,有研究說佔了95%,是這樣嗎?

陳文源:LCD行業確實就像您說的,前段陣列、中端成盒和後端模組,應該說前段和中段更多的是一些以支撐設備為主,從投資額上看毋庸置疑,前端和終端設備他的投資規模更大。那麼很多檢測設備其實不是一個單獨的檢測設備,它很多是和設備是連在一起的。當然,對於後段模組段的檢測設備來說,因為各種各樣零件疊加起來,它對檢測的要求就複雜得多。在創業初期我們可能聚焦後段,慢慢我們其實也在往中段走。因為LCD這個行業已經比較成熟了,未來在OLED這個層面上,我們也會往從後往前、從上往下走。

證券時報:下一步會作為公司發展的重點嗎?

陳文源:應該說技術上其實我們都有,只是說對一些產品的經驗上,應該說我們是兩條腿走路。不光要往前走,還要往廣度裡走。

證券時報:目前半導體設備檢測市場是個什麼樣的情況?我們也知道A股裡還有一家上市公司,但規模也不大,是整個市場還沒有起來嗎?

陳文源:其實半導體這個領域足夠大,目前在我們華興源創所在的檢測領域,應該說80%到90%都是進口,國外兩三個巨頭在牢牢佔據這個市場。

國內有些上市公司也在做,也很努力的在做,但因為芯片領域壁壘非常強,中高端的東西本身從設計到製造等都是在國外,它所需要的相應配套的檢測設備,比如說在晶圓檢測或者封裝檢測,它其實基本上還只能做相對中低端的。當然,這兩年隨著國家戰略在半導體集成電路上的發力,我相信大家都很有機會去做,市場還沒起來。

研發人員佔員工比40%

證券時報:華興源創在半導體設備檢測上的優勢表現在哪些方面?

陳文源:我覺得第一就是我們的人才儲備,其實平板行業要用到的,跟半導體檢測設備行業,在一些電子、硬件、軟件,還有一些結構上它是相通的。像一些設備上所需要一種模塊化的設計,華興源創本來就有一定的人才(積累),我們缺的是懂半導體、懂集成電路的一種測試的場景,我們請這些人才加入到華興源創來,再加上本身華興源創已經具備的人才儲備,我覺得我們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得心應手的。

證券時報:對比同類的上市公司,華興源創存貨週轉率,還有應收賬款的週轉率都是很不錯的,指標都很高,比同類上市公司都高很多,在這方面你們是怎麼做的?

陳文源:這個行業也是要求我們快,所以說從研發到最後量產,其實我們要求效率極高,45天要出工程樣機,90天要交量產機,整個行業的要求快了,我們也要求我們要求在存貨週轉率,以及資金週轉上要求就是一個字,快,必須要快。

第二方面,因為我們公司其實大部分是按照(項目化運作),就是說每個項目我們需要從人員上也要求效率要提高。

證券時報:檢測設備行業應該說是個技術推動的行業,請陳總介紹一下公司研發投入、以及研發團隊的建設情況,未來我們有哪些重大的研發成果會投入到應用當中?

陳文源:我們整個公司員工1000名左右,研發人員佔了40%左右。從研發角度分類的話,我們其實是多個學科(齊頭並進),從電子、光學、軟件到自動化,現在我們開始增加熱學、力學上(的研發人員),應該說我們追求讓自己的研發能力更強、更廣。現在這個行業很多客戶需要一個完整的解決方案,而不是我只懂信號,或者我只懂結構、只懂自動化。

其實華興源創希望能在厚度上能夠把它加厚,做到足夠的厚。客戶找到華興源創,我們就能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從產線一來,我就幫你從測試技術、測試方案、測試產品,在測試上提供一條龍的、最快的技術力。

證券時報:陳總能否介紹下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在你心目中,未來華興源創會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

陳文源:我們華興源創用幾個字總結的話,一個是聚焦,一個是專注,就是聚焦專注在我們的檢測領域,這是華興源創百年不變的戰略,也是我們的核心使命。

未來我們希望能夠在檢測領域裡成為一傢俱有全球化競爭力的、能夠橫跨平板、半導體,還有(電動)汽車電子檢測技術,希望能夠專注,成為一家測試行業的隱形冠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