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老炮兒"傳奇:英倫傳奇神炮——L7線膛坦克炮的前世今生

眾所周知,在我國當前的裝備體系中,坦克炮主要有兩種口徑,分別是用於主戰坦克的125毫米大炮和用於輕型作戰車輛的105毫米小炮。125毫米口徑主要衍生自蘇系2A46系列坦克炮,這個很好理解,畢竟是近水樓臺先得月。

105毫米口徑則源自老牌坦克強國英國推出的傳奇神炮--L7式線膛坦克炮,那麼,為什麼這門炮被給予了這麼高的評價?它都書寫了哪些傳奇?這還得從我們的老朋友--五對輪鼻祖T-54說起。

ZTL-11輪式坦克上裝備的105毫米坦克炮,正是L7炮的經典傳承

源起--為剋制五對輪而生

上世紀50年代,蘇聯在經過了和德國的殘酷對掐後,總結了豐富的經驗教訓,製造出了一代經典T-54中型坦克。起初西方國家甚是不以為然,認為這不過是T-34坦克的升級版本罷了,用現有火炮對付綽綽有餘。

然而在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中,一輛被送入英國駐匈大使館的T-54坦克徹底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恐慌,英國大使拿著尺子手抖誤測的結果表明,T-54的首上厚度竟然達到了"120毫米",加上其60度的垂直傾角,垂直等效將達到240毫米,西方現役的任何一種坦克炮在正常交戰距離都無法擊穿其正面。加上之前的IS-3重型坦克的厚重外形帶給西方的嚴重心理陰影,研製新型坦克炮迫在眉睫。這個光榮的任務自然交給了西方國家中的造炮扛把子--英國。

後期型T-54的首上裝甲其實只有100毫米,英國大使的手抖也算是抖出了一門好炮。不過這也只是一種流傳比較廣的傳奇說法,其實在1956年,美國研究下一代坦克的T95計劃中就有對英國的L7原型火炮進行過測試,說明英國早有研製105mm火炮的計劃,匈牙利事件不過是一個催化劑而已。

為安裝了英國L7原型炮的T95E5,後來成為了M60的發展基礎

不管真相如何,英國人最終沒有辜負弟兄們的期望,在三年後的1959年造出了這門炮,並在其後的50年時間裡不斷改進性能,被十餘個國家的數十種裝甲車輛所採用,成為了譽滿全球的一代經典。

百夫長MK5是第一種裝備L7的坦克

性能--小身材有大能耐

L7線膛炮之所以能經久不衰,它的火力必有其過人之處。作為一門在50年代末期研究出來的坦克炮,其最早配用的脫殼穿甲彈(APDS)的穿深輕鬆突破300毫米,不僅能夠輕鬆擊穿五對輪,對付號稱無敵鐵烏龜的IS-3重型坦克也是不在話下。隨著彈藥技術的改進,L7還能夠使用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APFSDS),穿深可以達到420以上,甚至不亞於早期的120毫米滑膛炮威力。而根據網上透露出來的數據,我國魔改的最長版L7--94式線膛炮發射的APFSDS甚至可以達到550以上的穿深,足以洞穿T-90MS以及豹2A4等三代主戰坦克正面,對於一款主要裝備輕型作戰車輛的火炮,可以說是相當出色了。

裝備L7A3的豹1坦克,以及其所配用的彈藥,分別是脫殼穿甲彈、破甲彈、榴彈。

網上傳出的我國用於105mm火炮的外貿彈,其2000米穿深即可達到550mm,我軍自用彈肯定要高於這個數值。當然,如果僅僅是威力大,還不足以成就其神炮威名,精湛的製造工藝帶來的輕小體積和良好的適裝性才是其譽滿全球的主要原因。

L7作為一種高初速高膛壓火炮,其管壁承受的壓力巨大,如果單純靠加厚管壁來增加強度的話,不僅效果一般,還將增加很多額外的重量。比如和L7同等級別的,T-54系列的主炮100毫米d10t火炮,其身管長度、膛壓、炮彈初速等均不及L7炮,但重達1.95噸。而採用了新材料以及電渣重熔,身管自緊等新技術來克服高膛壓的L7,卻只有1.28噸重,足足比d10t輕了35%之多。

在寸土寸金的坦克裡,節省出來的每立方厘米空間都是戰鬥力提升的重要保證。L7在體積控制上也很優秀,L7所配用的彈藥彈殼長度為607mm,比D10T所配用的彈藥要短了90mm,這就意味著L7的炮尾長度要小於D10T火炮,而高效的駐退/復進機則進一步縮小了炮尾體積,特別是L7的美國改進型M68,它非常討巧的將復進機和駐退機整合成一個圓柱形的炮尾,使得整門炮的結構更加緊湊。大家都知道西方坦克的操作舒適度要優於蘇系坦克,射速也相對更高一些,結構緊湊,體積小巧的L7炮功不可沒。

左為T-54原版炮塔內部構造,右為改裝美版L7--M68炮的以色列改裝版T-54炮塔,因為火炮的緣故,改裝版顯得寬敞的多。

發展沿革--行遍全球,子孫滿堂

當英國人在1959年把第一門L7裝上百夫長MK5後不久,這門炮就在中東迎來了他的首秀。由於以色列面臨著阿拉伯國家大量蘇制坦克的巨大壓力,英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向以色列出售了380餘輛裝備了L7炮的百夫長坦克。此後,中東戰場成了L7與蘇制五對輪的恩怨之地。

擅長魔改的以色列人把手頭的L7裝到了所有能裝它的坦克上,包括原裝百夫長、美製M48、自制的梅卡瓦MK1/2,甚至把它和五對輪合體為蒂朗4/5型坦克。在1967年以後歷次的中東戰爭中,這些坦克和埃及、敘利亞的蘇式坦克大軍在西奈半島上互相撕咬,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戰損比,一度打的阿拉伯國家聯軍丟盔棄甲,幫助以色列在阿拉伯國家的重圍中站穩了腳跟。誠然,以色列素質出色的坦克兵是主要原因,而適裝性強,威力強大的L7亦是功臣之一。

以色列換裝L7的T-55坦克,而旁邊的是同樣換裝了L7的M48坦克。L7在中東戰場的優異表現無疑為自己打出了亮眼的招牌,美國人在M256型120毫米滑膛炮服役前的數十年時間裡,就一直用的L7的自產型M68裝備自己的主戰坦克,包括M48A5,M60,M1一個不落,雖然有段時間想用大口徑的152mm坦克炮進行替換,但綜合各方面因素考慮後,還是乖乖的用回了M68,足見其巨大的改進潛力。而另一個坦克強國德國在研製自身的第一種主戰坦克豹1時,也不約而同的採用了L7A3型主炮。在東西冷戰最緊張的那些歲月裡,扛著L7的那些北約主戰坦克們,成為了阻擋蘇聯鋼鐵洪流的中流砥柱。

強如M1,也是從105mm的M68練起的,也從側面說明了L7巨大的改裝潛力。時至今日,L7型火炮家族還在全球各地活躍著,這其中有幾十年前生產的老型號,也有裝在為快速反應而生的輕型車輛上的最新型號,如美國的M1128機動火炮系統,日本的16式突擊戰車以及我國的ZTD-05式兩棲坦克,ZTL-11式輪式突擊車,15式新輕坦等。他們依靠靈活的身板和用最新科技改進的火炮充當著輕騎兵的角色,同樣是一支不容小覷的力量。

中國新輕坦——15式輕坦,依然採用了我國魔改的94式105mm坦克炮。可以想見,L7的後代們在可預見的未來軍隊中還將充當重要角色,繼續書寫經典傳奇。

全球裝備L7及其變形型號的裝甲車輛型號一覽表,這款知名火炮繼續傳承著傳奇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