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 為何俄羅斯不愛用外國武器,印度卻反其道,酷愛“萬國造”?

在世界主要武器出口國和進口國裡,俄羅斯和印度都分別位列前列,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佈的全球軍火交易數據顯示,俄羅斯是2018年世界第二大武器出口國,印度的排名更高,只不過它是2018年世界上最大的武器進口國,在這其中印度又有62%的武器進口來源就是俄羅斯,換言之,俄羅斯是印度的第一大軍火商。

為何俄羅斯不愛用外國武器,印度卻反其道,酷愛“萬國造”?

有意思的是,根據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最新發表2017年全球軍費開支排行榜中,俄羅斯以631億美元排在第四位,而印度則以579億美元緊隨其後排在第五位。雖然雙方的軍費相差不大,但在採購武器裝備上,兩國的思路就相差很大,俄羅斯基本都是以購買本國生產的軍火,反而是軍費少幾十億美元的印度幾乎靠著“買買買”的節奏隨意在地球上挑選自己心儀的武器。

說句實在話,俄羅斯近年來的軍工科技水平已經不在巔峰狀態了,其大部分產品都還在吃前蘇聯的老本,自己新開發的東西少之又少,俄軍相當多的現役武器性能已經從世界一流的梯隊中掉出來。但即便如此,人家俄羅斯就是要堅持購買自己的國貨。反觀印度,雖然其工業基礎差點兒,科技水平低點兒,但好賴是全世界少數能夠自主生產海陸空三軍裝備的國家,其軍工產業還是有點底子的,那為啥印度人就愛在全世界“剁手”買武器呢?

其實這也不能全怪印度軍方“崇洋媚外”,誰讓自家的研製的武器價格貴到“殺人”,綜合性能卻讓印度軍方一言難盡。比如印度自己“30年磨一劍”的“阿瓊”坦克,其單車採購價格高達802萬美元,而俄羅斯同類產品的T90S單車只需要250萬美元。如果價格貴換來的是性能升級,那支持國貨自然是責無旁貸。但這“阿瓊”坦克簡直是“阿囧”坦克,火力不行,裝甲不行,懸掛不行,可靠性不行,總之就是統統不行,以致於印度國防部認為,這款坦克不適宜上戰場。簡直是天大的笑話,“陸戰之王”的主戰坦克不上戰場,啥裝備上戰場啊?問題是類似“阿瓊”坦克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空中就有LCA“光輝”戰鬥機,水上有“藍天衛士”航母等等等等。

為何俄羅斯不愛用外國武器,印度卻反其道,酷愛“萬國造”?

表面看起來,俄羅斯不買外國裝備是因為自己有發達的軍工所以才不輕易的購買國外武器,而印度剛好相反,因為自己國家的生產研製的武器太不靠譜,不得已才外購武器。可凌霄卻不這麼認為,在凌霄看來,兩國軍購思路雖然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樣的---都是在極力避免同一件事情,那就是防止戰時本國軍隊的武器裝備被人“卡脖子”。

熟悉俄國在武器發展路線的人都很清楚,俄羅斯/蘇聯在歷史上不僅不排斥外購武器,甚至是歷史上引進他國武器裝備或技術最頻繁的國家之一。從沙俄時代的“馬克沁”機槍,30年代外購意大利軍艦圖紙,到40年代蘇聯空軍從德國搶來的HD-43戰鬥機,再到50年代購買英國羅羅的“尼恩”發動機,直到前些年差點兒就落戶俄羅斯的法國“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可以說小到機槍大到軍艦,只要適合俄羅斯/蘇聯的,那是來者不拒。可以說這些武器和技術的已進,蘇聯/俄羅斯的軍事科技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為何俄羅斯不愛用外國武器,印度卻反其道,酷愛“萬國造”?

可也正是在購買“西北風”級兩棲登陸艦時,西方世界給了俄羅斯一記響亮的耳光。2011年俄法之間達成購買2艘“西北風”級兩棲登陸艦的協議。“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是法國海軍現役最新一型兩棲攻擊艦,當時的俄羅斯並無這種類型的作戰艦艇,本國也沒有建造過此類軍艦。俄羅斯原想著從法國這裡直接買2艘,自己在建2艘,就差不多能夠摸清兩棲登陸艦的結構了。誰知道2015年俄烏衝突爆發後,西方世界直接關上軍售大門,不賣給俄羅斯了。雖然這次交易沒有成功,也深深刺痛了俄羅斯的民族自尊心,但也給俄羅斯提了個醒,西方世界永遠是西方世界,雖然蘇聯已經解體,可你俄羅斯還是蘇聯,雙方之間的成見也並沒有隨著蘇聯的崩潰而消失。俄羅斯只要購買了西方的武器裝備無法及時仿製出來,那麼在戰時就極有可能面對西方世界隨時“卡脖子”的行為。這樣的情況對俄羅斯來說,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

所以我們看,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完備的軍工體系,上能造核彈,下能造子彈。但由於其經濟發展緩慢,拖累了自身軍工產業的發展,以致於俄羅斯軍隊的武器已經相當落後於西方世界。在國際政治上來說,西方世界從未接納過俄羅斯,即使俄羅斯已經“洗心革面”,可歷史遺留原因和雙方利益難以調和的問題讓雙方很難真正走到一起。所以在選擇外國武器方面,俄羅斯是慎之又慎。俄羅斯即使購買了“蒼鷺”無人機以後,還是堅持搞出了“蒼鷺”無人機性能類似的的放大版“牽牛星”,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防止再次被西方世界“卡脖子”。

為何俄羅斯不愛用外國武器,印度卻反其道,酷愛“萬國造”?

而印度為軍隊採購“萬國造”武器,也是為了防止在戰時出現被人“卡脖子”的現象。歷史上,印度雖然沒吃過這方面的虧,但在第一次、二次印巴戰爭中卻實實在在的在裝備來源單一,武器性能不如巴基斯坦上栽了跟頭。比如第一、二次印巴戰爭中,印度裝備的英國產“獵人”式戰機性能上不及巴基斯坦裝備的F-86“佩刀”和F-104“十字軍戰士”,在陸軍方面,印度裝備的“百人隊長”式主戰坦克的性能也同樣落後於巴基斯坦裝備的美式M47/48坦克。由於武器性能的限制,讓對手在一二次印巴戰爭中佔盡空優,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印度陸軍數量上的優勢。這對印度來說,也可視作另外一種變相的“卡脖子”。所以在二次印巴戰爭後,印度迅速改善同蘇聯的關係,在購買蘇/俄武器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為何俄羅斯不愛用外國武器,印度卻反其道,酷愛“萬國造”?

特別是在馬島戰爭以後,全世界都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武器裝備不受制於人,才能真正掌控戰爭進程。近年來,印度加速發展自己的軍工產業,可是在本國官僚主義的掣制下,其軍工製造水平真的不敢恭維。在這種情況下,採購他國武器成了印度最後一條實現本國武器裝備現代化的道路。於是像前蘇聯/俄羅斯、法國、英國、以色列甚至是美國的先進武器,全都進了印度的武器庫。從這個角度講,印度在採購武器渠道上的多元化,有助於印度軍隊的現代化,預防在戰時被有心國家“卡脖子”。

俄羅斯和印度雖然在自身國防建設上所採取的政策看似南轅北轍相差很大,其實裡面都是相同一個意思,就是為了防止在戰時自己的武器供應國跳出來使絆子。受制於人對於這兩個世界大國來說,是難以接受的。

為何俄羅斯不愛用外國武器,印度卻反其道,酷愛“萬國造”?

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