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民营银行智能存款利率普遍达到4%以上,为何有些人不敢存入呢?

东震木


我也跟妻子推荐过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产品,有的银行利率甚至高达6%。比普通银行3.3%~3.5%的利息,要高出太多了。可是妻子并不太接受。为什么呢?




第一,这些存款是5年期才能达到相应的利息,时间太久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并不愿意将钱长期存到银行,毕竟感觉一存就贬值。相对于过去房价几年就能出现翻番的情况,人们很少再愿意长期投资了。

第二,这些银行你见过吗?其实过去几年人们颇受P2P平台爆雷之苦,很多人的投资理财钱全部血本无归。对于这些银行,大家实际上并不了解,周围也没有相应的网点让我们去熟悉。谁又能愿意将自己辛辛苦苦的血汗钱,托付给这些不知名的陌生银行呢?原先的P2P平台不是也包装成类似银行的金融公司吗?

第三,存款安全吗?虽然,我们都知道存款是受到存款保险制度保护的。可是我们的钱究竟去了哪里?又有谁能知道?这些民营银行的存款多数是通过网络存款的方式吸储的,普遍不熟悉这样的方式。很害怕这些钱被挪作他用。而且我们存款只是到所谓的金融平台或者APP中操作一番,甚至连个实体卡都没有。尤其是大家也知道,收益越高、风险越高的道理。你光用嘴说多么多么的安全都是无用的,要人们普遍真正的感受到存款是安全的,人们才容易接受。



所以,现在民营银行通过网络吸储存款也是处于一种实践模式,规模并不是很大,而且人们接受度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相信随着人们接受程度的提高,这种方式会越来越流行的,会进一步压缩各大国有银行吃利差的空间。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们给银行创造的利息要比他们付给我们的利息要多得多。比如2018年的工商银行年报显示,2018年工商银行利息收入是9480.91亿元,而利息支出只有3755.76亿元,银行留下的利息净收入是5725.18亿元。

其实,从道理上来讲,银行应当是以金融服务为主要收入的来源,而不是吃利差。金融行业的本职工作就是金融服务,放贷服务你收取手续费就好了,为什么还要结余大量的利差呢?毕竟创造利息的都是所有贷款人,可以说是整个社会,这实际上是一个社会的巨大负担。所以,未来银行方面还是会推动不断改革的。

当真正的服务高效、收费透明的机制形成以后,我们金融行业才有面对国外金融行业挑战的能力,它们才会更加的强大。


暖心人社


金老师认为民营银行只能存款普遍达到4%以上,为何有些人不敢存入,主要有这几点原因:

1、对民营银行的安全性持有怀疑态度。

前几天有一位投资者与金老师交流,询问有没有比较好的低风险理财产品。然后金老师说了国债、逆回购、银行定期存款、保险理财,还有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当他听到民营银行几个字的时候,就打断了金老师说话,就讲到了“民营银行推出的产品,风险并不低吧?”金老师也就解释了一番。

其实,民营银行从本质上将与国有控股、参股的银行没有区别,同样受到银保监会严格的监管。就算是破产倒闭,存款保险仍旧会先垫付赔偿50万元以下的资金。从风险性的角度讲与大型银行是没有区别。

智能存款的计息方式就是靠档计息,也就是说你储蓄在银行的资金一年,那么享受的就是一年的利息收入,存放两年,就靠两年的利率计息。当然,存款是可以像活期一样取出的。这就有力拉动了储蓄的利息收入,如果三年资金没有动用,那么就享受的三年期的利率,比一些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率都要高。

2、对智能存款相关产品的了解程度不深。

智能存款也就在这两年才兴起,不管是理财投资者还是定期存款投资者,对这样的产品并不了解。不了解,又怎么敢存入呢?肯定也就不敢存入了,不管是不是民营银行,投资者都会有所顾虑。

3、民营银行的营业部实在是太少,不是不敢存入,而是找不到地方。

金老师日常生活的城市,除了大型商业银行、城镇银行,拥有智能存款的民营银行就没有营业部,对相关的产品了解还是通过互联网了解的。而很多的理财投资者喜欢进入实体营业部面对面的投资。也可以说,不是投资者不敢存入,而是找不到相关推出此产品的民营银行。


厚金说


观点:首先,民营银行的网点少,主要靠线上吸收存款,普及度不高

无论是我的年老父辈亲戚,还是90后的室友们,很少有人知道民营银行的储蓄收益率比较高。

而且民营银行线上的储蓄产品没有在普及度比较高的支付宝里宣传,似乎更多的是在京东金融这种稍微小众一点的金融平台。

再者,线上进行定存一般年轻人接受度更大,老年人更喜欢到大型银行存钱

对于互联网+定存产品,年轻人知道的概率和接受的概率远远比中老年人更高。

但恰恰年轻人消费一般比较大,工资还比较低,也没有什么储蓄,甚至成为“负翁一族”也就导致了民营银行吸收存款更加艰难。

而中老年人,一方面是可能不知道可以在网上进行民营银行的定存,另一方面是担心民营银行破产就是风险问题,所以接受度也不高。

风险误解,是民营银行吸收存款最大的阻碍

大家可能都怕民营银行破产,你的资金拿不回来。

但其实民营银行也是受存款条例法保护的,像50万以内的本金和利息,就算民营银行破产了也会无条件保障50万以内的本金和利息赔偿。

所以如果你的资金超过50万,你可以选择几家民营银行进行存款。

不仅风险有保障,而且民营银行目前的收益率远远高于国有大型银行。

这也是一个投资的机会,因为很多人都没有正确认识到民营银行,也没有接受民营银行,也就导致了民营银行为了吸收存款不得不提高存款利率。

在未来,如果银行的普及度更高,以及民众对于民营银行的接受度更高,那么我相信收益率是会逐渐下降的,所以机会自己抓好。


百元理财


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今年着实火了一把,吸引客户眼球的第一要素就是这超高的存款利率,平均4%的年利率都是往少处说了,个别银行的智能存款提前支取的利率都在4.3%,很多银行最高年利率都在5%以上,比银行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还要高一些。按理说存款收益高了是件好事,为何只是得到一小部分人的青睐呢?

第一,民营银行的营销模式非主流。民营银行的营销模式更多的是依托网络进行线上销售,大多数挂靠在京东金融上面进行推销,这种互联网金融营销模式在成本花费上面比物理实体网点要低廉,更有提升利率的空间,对于客户来说方便快捷,只是网络销售这样的模式太前卫,很多客户暂时接受不了。



第二,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行走在监管的黑色地带。监管部门针对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业务并没有一个比较完备的监督措施,只是当作存款类的业务一并监管,但是毕竟普通存款和智能存款还是有差别的,有些人甚至担心竞相出现的高利率会引发金融市场秩序混乱。监管部门已经对一些智能存款进行限额销售,下一步还会采取其它措施。


第三,客户质疑民营银行的风险状况。虽说民营银行同样遵守存款保险条例的规定,按照最高50万元偿付风险损失,但是和国有银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地方银行的城商行还有农商行相比,还是在安全性上让人感觉不是那么放心,成立时间短,民营资本波动比较大,让客户质疑民营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足。

民营银行要想在今后的存款营销中打出一片天地,不光是在利率上做文章,还是在宣传和风控上面狠抓实干,努力做到实事求是地宣传,稳健、安全、合规地经营,特别是针对智能存款流动性比较强的特点,一定在银行备用金上做牢做实,不能在这里出现空头的风险。


财富公元


是的,在国家允许了银行破产之后,同时释放了一条所谓“存款保险条例”的规定,规定的就是50万以内的存款金额,可以达到100%赔付。

即使你的银行倒闭了,那么你的存款资金依然会享受到一个保险的保证,受到第一时间的赔付,这就避免了许多人对于存款的担心。

而也是借助着这样的利好政策,大批的民营银行入市,以高额的定存回报率吸引投资者,希望获得一个市场的份额和流量。

其中,大批银行的3-5年期定存都已经突破了5%、5.6%的门槛,甚至在年底的时候,许多民营银行5年期的存款利率可以达到6%的存款顶格红线。真的是,牛!

那么,即使这样高的存款利息,为什么有些人不敢存入呢?

1、他们不了解一个“存款保险条例”的规定,甚至也不明白“存款保险条例”是什么机制,从而产生误解;

2、大部分的民营银行定存产品都是在一些APP上,适合年轻人,中老年人不会玩智能手机,自然也不懂得如何用APP操作;

3、大部分人会把这些高利息的存款和理财画上等号,从而产生误解;

4、因为“存款保险条例”里的100%赔付金额只有50万,所以许多大额资金的人不适用于这类存款;

5、大批年轻人还是偏向于理财或者有风险的投资,即使存款利息在高,他们也不愿意做。

当然了!

6、大部分中老年人都是去国有银行咨询相关业务的,而这些银行里的人也是不会给你推荐

我认为这样的民营银行存款,是比较适合那些喜欢长期定存,但是资金又是处于50万或者100万以下的。这样你就可以通过存入不同民营银行的策略,达到50万以内的100%赔付保护,还能够享受一个高利息的回报。


关注张大仙,投资不迷路,感谢你的点赞和支持。


琅琊榜首张大仙


不敢存,肯定不敢存啊,为什么呢?

你让一个连货币基金都不敢买的人,突然去存诞生还没有一年时间的智能存款,一款银保监会都没有明确表态的产品,怎么可能敢呢?

如果你让一个敢买P2P,并且在P2P投资混迹多年的人,他会二话不说,把暂时没有打算的回款放到智能存款上来,把智能存款当做备用金存放。我就是这么做的,今年P2P不太平,6月份的旁氏骗局平台崩盘,7月份开始的自融诈骗平台崩盘,随后清洗了不少激进投资人,再后来波及整个行业,头部平台都有两三家债转退出速度特别慢,也正巧了,智能存款差不多就是五六月份这个时候出来的,我撤出后的资金都存放在智能存款上了。对我来说,不存在不敢存入智能存款啦。

我不敢全部存入智能存款,为什么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这款创新型产品,虽然很多民营银行都开发了,但是没有得到监管的明确认可,并且存在明显风险敞口。

最近的智能存款,有些平台限售,每天很快就售罄了,还有些平台干脆就暂停交易了,没有明确之后什么时候放开,这样一来,智能存款更安全了。


财来不会晚


眼见为实,这是多数人的普遍心理。


财智成功混迹网络多年,熟知各种存款及理财,但是时至今日,也不过是存了宝宝类货币基金而没有去选择利率更高的智能存款。


实际上,就在前几天,也就是2018年12月19日,财智成功下定决心要往微众银行里存几万元智能存款+,体验一把一年利率4.5%的收益。结果,就看到了新闻,微众银行的智能存款+在20号晚上就要下线了。不用说,自然是泡汤了,毕竟货币基金里转到银行卡还需要时间,再往微众银行转又需要时间。


安全,这是绝大多数人的最大顾虑。


多年来,电信诈骗高发,而银行存款丢失的事件时有发生,有的是黑客木马,或者钓鱼链接,有的则是银行内鬼。加上银行为了赚取高额佣金,经常让存款变成保险,让存款人承受退保巨额损失,或者拿不到宣传的所谓高收益。就这样,银行的信誉度持续降低,如今人们对于银行已经没有那么信任了。


线下有网点的银行尚且如此,看不见摸不着的银行自然更难以得到信任。


2018年P2P平台纷纷爆雷,同样是金融机构,金融平台,这种不安全感会进一步传导到银行层面,使得很多人对于互联网银行以及外地的银行提高了警惕。


存款利率再高,本金如果丢了又有什么用。


再者说了,据财智成功了解,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现在很多都可以达到4.18%的年利率,还能按月付息,与智能存款相比除了流动性差点,收益并没有低多少,但是有存款保险制度保障,网点就在附近,显然更值得信任。


最后,微众银行的智能存款+暂时下线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作为一种创新性存款,显然还未获得央行认同,流动性存在风险。即便是未来得到认可,也会增加诸多限制,要么利率大幅降低,要么跟宝宝类货币基金一样受限,优势将进一步降低。


财智成功


“普遍达到4%以上”?听口吻,好像对所有民营银行的产品都了如指掌。


网商和微众不是民营银行的全部,大部分民营银行的名字,老百姓可能听都没听过,没有实体网点,凭啥就有自信去存钱了呢?

且随手列一列民营银行,确定这些名字普罗大众耳熟能详?确定以下所有民营银行都可以随便甩出一个产品,就能吸引用户网上投资??确定这些民营银行都有智能存款产品?

民营银行中比较高调的也只是网商银行、微众银行,富民银行等等。还有相当一部分民营银行,很多人连听都没听过,业务范围也十分垂直,别说智能存款,都不一定开设个人存储业务。


人们对于不了解的事物审慎,合情合理。


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于2018年底曾受争议,涉及隐性流动性风险,被监管约谈,如今是“限购模式”,还没达到完全放开的普惠程度。


比如网商银行的定活宝,产品自然是好,存满约定期限,年利率超过4%,平时支持灵活支取,也仍可享受年利率3%左右的收益。


这款产品背后的逻辑,实则为由银行操盘,将用户的定期存款提前转让給第三方金融机构,以保证所有用户“灵活支取+高收益”的体验——但其隐藏风险点在于,一旦遭遇大额赎回,将引发银行内部流动性危机,民营银行既是高息揽存,出借资金成本必然也水涨船高, 一旦规模增大,错配也会带来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凡事都有过程,银行本身的很多产品,也在不断测试、调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智能存款本身就是新生事物,本身的形态已迭代过多个版本,不排除今后继续调整,一直到在监管与市场中找到平衡。


钱途旅行者


自从去年四月份把资金从P2P中撤出以后,由于当时股市已在阶段性高点,我就把部分资金存入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准备在合适的时机随时取出来介入股市。因为民营银行的智能存款不仅具有货币基金一样的便利性,而且利率也很高,比如当时的富民宝,活期利率高达4.7%。

现在民营银行智能存款利率有些下降,但是仍然普遍达到4%以上。不过我身边的朋友却很少有人感兴趣,通过交谈了解到主要有这么几点疑虑:1.认为民营银行没有实体网点,主要通过线上交易,可靠性不如传统银行;2.认为民营银行存款利率这么高,很难产生盈利,最终会影响银行的持续经营;3.虽然有存款保险的保障,但是谁也没有经历过,不愿意冒这个风险。

我觉得之所以会有这些疑虑,主要还是观念问题,也可能因为这几年股市一直走熊,P2P也让很多人损失惨重,所以大家的风险意识特别强。其实民营银行的体量总体较小,即使发生经营危机存款保险完全兜得住,国家也会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风险传导。不过有一点需要特别提醒,在一家民营银行的存款本息总额不能超过50万元,也不能把所有的现金资产都存入民营银行。


李老师说财


这正是我想告诉大家的,普通投资者可以放心存入,民营银行同样是安全的。

民营银行智能存款是最近两年发展起来的新事物,是允许民营资本开办金融业务后,新成立的银行推出的创新型存款。

大家对新生事物都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我也不例外,最初我对民营银行并不了解,只知道网商银行和微众银行,感觉里面的存款业务也没有太大优势,于是就把他们等与传统银行了。

后来余额宝收益下降到3.5%,逼迫我寻找新的投资渠道,先是发现网商银行的定活宝非常好,定活两便,利率高达3.8%,于是余额宝资金全部转到定活宝,这是我首次使用民营银行存款业务。

下图是网商银行定活宝截图,收益率已经降到2.8%了。


后来,定活宝收益下降到3.5%,又逼迫我寻找新的理财渠道,然后接触到京东金融里的民营银行的系列创新存款产品,收益率普遍在4%以上,受存款保险基金报障,比货币基金收益高、比传统银行存款灵活性强,比大额存单起点低,所以把短期理财资金全部转移到民营银行的创新存款。

所谓“有福同享”,作为一个乐于分享的人,我在悟空问答里已经多次给大家介绍过这类产品,现在越来越多的开始接受创新型存款,创新型存款也像“鲶鱼”一样,正在打破原来银行存款的平静。

作为新生事物,民营银行只能推出更高的利率、更灵活的产品才能和传统银行竞争;作为投资者,应该尽快接受新事物,享受创新带来的互联网金融红利。

大家唯一的担心是民营银行的安全性问题,但是,50万元之内的存款,大小银行的安全性是一样的,50万以上就可以选择大型银行的大额存单了。

下图是几个民营银行的创新存款利率截图,普遍在4%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