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此文透示根本:老子、王陽明與偉人通透天地解決問題之道


此文透示根本:老子、王陽明與偉人通透天地解決問題之道


靜是韌性的智慧!致虛極,守靜篤。重為輕根,靜為躁君。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此文透示根本:老子、王陽明與偉人通透天地解決問題之道


當達到極度虛空的境界,內心安然篤定,就能覺知世間萬物生髮之道,是週而復始,循環往復。

此文透示根本:老子、王陽明與偉人通透天地解決問題之道


原文: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覆命,覆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此文透示根本:老子、王陽明與偉人通透天地解決問題之道


譯文:使心靈的虛寂達到極點,使內心的清淨篤實堅定。萬物都在蓬勃地生長,我從中考察出循環往復的道理。 萬物紛紛紜紜,最後又各自回到它們的根源。回到根源叫做“靜”,“靜”叫做復歸於生命,復歸於生命叫做自然規律,認識了自然規律才叫做“明”。不遵循自然規律而輕舉妄動,便會發生兇險。 知道了自然規律,才能包容一切;包容一切才能大公無私;大公無私才能使天下信服;天下信服才能順應天意;順從天意才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長久,終身不會有危險。

老子是以“坐忘”方式,通透天地之道,佛家是以“參悟”的方式,悟出人生之理。

請看老子《道德經》第十六章: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這簡簡單單的十四個字,其核心是“虛靜觀復”,這包含了老子的無窮智慧。“虛靜”是態度,“觀復”是方法,實質是老子的解決世界問題之道。

虛靜:“致虛極,守靜篤”,老子強調讓我們的心靈迴歸到虛寂極點,堅守清靜無為的狀態,是為了更好地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虛靜是認識問題的著手點和出發點,不要先從外在的事物入手,這容易被事物的外部現象所迷惑,要清空思想,靜下心來,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一點與佛家講的“明心見性”和王陽明的“心外無理,心外無物”的道理是一樣的。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萬物並作”(物生):老子認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並作”就是說天下萬物都是由太極生出來的。這也是八卦生萬物的概念。

“吾以觀復”:觀與復是《周易》的觀卦和復卦。

觀卦的卦象:風地觀

此文透示根本:老子、王陽明與偉人通透天地解決問題之道


觀卦:觀天下之意,用心觀察天下萬事萬物的變化規律。這種觀是從事物的外部來觀察和思考。

復卦的卦象:地雷復

此文透示根本:老子、王陽明與偉人通透天地解決問題之道


復卦:一陽回覆,陽氣回覆,利天下萬物生長。老子這裡講回覆,是讓我們迴歸到事物的內部,迴歸到最初始的狀態,來找到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

此文透示根本:老子、王陽明與偉人通透天地解決問題之道

觀與復:老子這裡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你要找到事物發展和變化的規律,除了你要靜下心來之外(虛靜),你必須有兩種思維能力,這就是觀與復的能力:一是學會《周易》“觀卦”,以觀察事物的外在現象;二是學會《周易》復卦,從事物外部迴歸到事物的內部,也就是道的反生的道理。簡單地說,老子讓我們由表及裡,來分析和找到事物的變化規律。

此文透示根本:老子、王陽明與偉人通透天地解決問題之道


老子“虛靜觀復”的解決問題之道,與毛主席《實踐論》的分析方法基本是一致的,毛主席在分析知與行的關係時,指出: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完成認識上的飛躍。這就是: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樣循環往復的過程。這就是老子“吾以觀復”的認識方法。

這種“虛靜觀復”的分析方法,在虛靜這個層面與佛家的思想也是相通的,也與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心外無物)的解決之道是一樣的道理。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得出來,條條道路通羅馬,不管是那家那派,他們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也是一樣的。那就是清空思想,拋棄偏見,由表及裡,反覆求解,以得到事物的真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