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 長沙男子便祕5天,灌腸後卻只進不出,大腸息肉“變身”成癌?

劉先生已經連續五天沒有排便

了,他有些著急,總感覺腹脹,凌晨還出現了嘔吐的症狀。劉先生覺得更難受了,一晚上輾轉反側。

晨起後,劉先生依舊沒有感到便意,於是立即趕往家附近的醫院,要求醫生予以灌腸排便

長沙男子便秘5天,灌腸後卻只進不出,大腸息肉“變身”成癌?

原本以為灌完腸後,就能痛痛快快“方便”了。可4-5個小時過去了,在家左等右等的劉先生依舊沒有排便,反而肚子越來越圓鼓鼓,十分難受。傍晚時分,在家人的幫助下,劉先生被送到了湖南旺旺醫院急診科

以前從未便秘過,為何這次這麼嚴重?

經過CT檢查,確認劉先生乙狀結腸與直腸交界處腫塊並腸梗阻,其近端大腸擴張明顯。急診科醫師立即請來普外一科醫師會診。

“患者自述在外院進行了2次灌腸,但依舊沒有排便,也沒排出灌腸液,必須要立即處理。”

儘管是週末休假時間,但為確保劉先生能及時接受治療,普外一科副主任李見強醫師內鏡室副主任萬玲醫師第一時間趕回醫院。

經詳細瞭解,劉先生透露其在5年前做腸鏡檢查時被發現直腸息肉,醫師告知需要及時進行處理。

但劉先生坦言一直沒有當回事,打那以後也未做過腸鏡檢查。且劉先生自稱一直都沒有出現過便秘的情況。但最近一年,有留意到大便不能成形的情況十分常見。

長沙男子便秘5天,灌腸後卻只進不出,大腸息肉“變身”成癌?

大腸息肉 不容忽視的健康隱患

為進一步確認梗阻情況,劉先生接受了腸鏡檢查,鏡下確認乙狀結腸處有腫塊,癌變可能性大。

確認腫塊部位後,李見強副主任醫師為其進行手術,術中發現患者的腫塊近端腸道擴張明顯,結腸粗約15cm,腸腔積液,距肛門18cm左右見一3×3cm大小的腫塊。

術中游離系膜至腫塊遠端3.5cm左右,切除腫塊,遠端腸管封閉,近端距腫塊10cm切斷腸管移除標本,近端由左下腹壁造瘻口引出固定。

整個手術持續時間2個多小時。凌晨時分,手術完畢。三日後,腫塊標本化驗結果確診為中分化腺癌

湖南旺旺醫院內鏡中心副主任萬玲醫師介紹,大腸息肉是指從粘膜表面突出到腸腔內的隆起性病變,包括結腸息肉和直腸息肉。

萬玲副主任醫師強調,某些息肉的惡變過程大致遵循:小息肉→大息肉→上皮內瘤變→原位癌→浸潤性癌

,惡變過程一般需5-10年,但臨床實際中也存在少數進展較快的病例。

長沙男子便秘5天,灌腸後卻只進不出,大腸息肉“變身”成癌?

腸鏡檢查是早期發現大腸息肉及大腸癌最有效方法

萬玲副主任醫師介紹大多數大腸息肉沒有症狀,一旦息肉持續長大或者發生惡變,可能會出現便血、腹瀉、便秘、腹脹、腹痛等症狀

,她提醒廣大群眾留意大便習慣及形狀等能及時發現病變。

針對腸鏡檢查中發現的息肉,萬玲副主任醫師介紹在湖南旺旺醫院進行結腸鏡檢查時都會進行及時的處理。

“一般來講,腸鏡檢查中發現的直徑小於0.5cm的息肉會即時在內鏡下鉗夾取出治療,標本送病理檢查以明確性質,直徑大於0.5cm的會取樣活檢明確息肉性質,若是病理診斷為炎症性息肉則建議定期複查,若是腺瘤性息肉,建議儘早接受內鏡下息肉切除術。”

以下人群需定期進行結腸鏡篩查:

① 年齡超過40歲者;

②出現反覆黑便、排便習慣改變的人群;

③有大腸癌或腺瘤病家族史的成員;

④炎症性腸病(克羅恩和潰瘍性結腸炎)等藥物治療後的複查;

⑤大腸癌或息肉手術後或內鏡治療後複查;

⑥符合以下任意2項者需定期接受腸鏡檢查:

慢性腹瀉、慢性便秘、黏液血便、膽囊切除史、長期精神壓抑、酷愛高蛋白高脂肪食品、長期久坐缺乏運動者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