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大作家背后的女人:“哪怕王小波活着,我也可能喜欢别人的”

大作家背后的女人:“哪怕王小波活着,我也可能喜欢别人的”

稿 · 人物


大作家背后的女人:“哪怕王小波活着,我也可能喜欢别人的”

她不是第一个和他步入婚姻的人,但却是第一个选择主动抛弃他的人。

1934年,他们相遇在佛罗里达,在一家酒吧的邂逅让他们一见钟情。

她被他文学上的才华所吸引,而他觉得眼前这个金发碧眼的女子简直就是自己第一部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布雷特·阿希里。

于是他们在1936年的战火中相爱。

她在西班牙内战时期写下精彩的现场报道,成为名噪一时的战地记者。

而他也以这场战争为背景写下《丧钟为谁而鸣》,成为献给自己生命中第三位夫人的定情之作。

有记者把他们的结合形容成“打火石”与“韧钢”的结合。

然而硬碰硬的婚姻显然要比想象中辛苦。

在作品中塑造了诸多硬汉形象的他在生活中是一个十足的强势主义者,他以为她会像他的历任妻子一样对丈夫百依百顺,但这个独立强悍的女人显然是他生命中的一个例外。

他的暴躁、酗酒、婚外情都令她感到厌恶和无法忍受。

于是在不断的争吵和摩擦中,1945年,她选择了出走。

没有了婚姻的束缚,她更专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当中。

她说:“天大地大,还有很多可爱的地方。我要追随自己的心,就算必须浪迹天涯,也在所不惜。”

从西班牙内战到越南战争再到美苏冷战,二十世纪所有重大战役现场都有她的身影,伦敦每日电讯称她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地记者”。

与此同时,她还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她写过5部长篇小说,14个短篇小说,1985年获得过著名的欧·亨利短篇小说奖。

人们说:“她的心中有一个灯塔”。

五年短暂的婚姻一度成为她身上的一个标签,但她终其一生都在对抗那个伟大作家留在她生命中的痕迹,她说:“我的人生不是任何人的注脚。”

1998年,或许是出于强者的共同选择,她和他一样,用安眠药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去世后,新闻界设立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新闻奖。

——她是玛莎·盖尔霍恩,也是海明威的第三任妻子。


大作家背后的女人:“哪怕王小波活着,我也可能喜欢别人的”

她从小痴迷读书,长成大家闺秀后追求她的人数不胜数,里面当然不乏才子,甚至包括后来写出《乡土中国》的费孝通,但她独独看上了那个“数学15分,英语满分”的不羁才子。

1932年,清华大学古月堂,两人一见如故。

他说“我没有订婚”,她说“我也没有男朋友”。

1935年,苏州庙堂巷杨府,两人举行婚礼。

她说:“我们结婚的黄道吉日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结婚照上,新人、伴娘、提花蓝的女孩子、提纱的男孩子,一个个都像刚被警察拿获的扒手”。

婚后的生活最开始的时候也像婚礼那天一样狼狈。

她发现那个才高八斗的男孩子面对生活琐屑异常笨拙,不会用筷子,也不会打蝴蝶结,六十多岁时第一次学会划火柴,小孩子脾气上来还要帮猫打架。

她不嫌他不懂生活,也不求他照顾,相伴六十余年,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不要紧,我来弄。”

她用自己的坚忍和付出保全了他那份纯粹和淘气。

于是,她成了他“最贤的妻”。

但与此同时,她也是世人眼中“最才的女”。

1942年,她创作了第一部喜剧《称心如意》,这部剧在上海公演后,一炮而红,紧接着又有了后来的《弄假成真》、《游戏人间》。

民族危亡之际,她写的却是喜剧,她说“这两个喜剧里的几声笑,也算我们在漫漫长夜的黑暗里始终没有丧失信心,在艰苦的生活里始终保持着乐观的精神。”

这种乐观的精神伴随着她走过了黑暗的文革岁月,走过了女儿早逝的哀恸,也走过了伴侣先亡的孑然。

2016年5月25日,她走了,享年105岁,身后是数本佳作和人格余香。

后人说的是,“先生千古”。

——她是杨绛,也是钱钟书共度一生的伴侣。


大作家背后的女人:“哪怕王小波活着,我也可能喜欢别人的”

爱情是从一本手抄本小说开始的,她说《绿毛水怪》是我们俩的媒人。

看这本书的时候,她觉得作者和自己心灵相通,“我和这个人之间早晚会发生点什么事情”。

第一次见面,她觉得他实在不好看,他却对她一见钟情。

在他真诚热烈的追求下,他们很快走到了一起。

两个有趣的人碰到一起,最开始的承诺无关山盟海誓,而是“即使不能做夫妻,也要做终身的朋友。”

他处处不如她,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学历,没有好相貌。

但她却崇拜他睿智的头脑,甘愿一个人支撑起两个人的生计。

于是,他回报给她全世界最生动可爱的情书。

“你要是回来我就高兴了,马上我就要放个震动北京城的大炮仗”。

“我把我整个的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后来他死后成为一代人的精神领袖,于是她名字前的标签排第一位的,永远都是“王小波的遗孀”。

正当他们轰轰烈烈的爱情成为后人的谈资之际,她却在博客中袒露自己在王小波死后爱上了一位跨性别者。

有人指责她应该为爱厮守,终身不渝。

她却说,为什么小波死了我就不能再喜欢别人了呢,哪怕小波活着,我也有可能喜欢别人的。

她在微博上大大方方地晒出和爱人和合照,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爱从来都具备打破一切束缚的力量。”

不喜欢她的人说她消费王小波。

喜欢她的人却明白没有她就没有王小波,而她在国内社会学界的地位和成就却无关任何人。

她是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在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她是孤独而勇敢的战士,是真正的“先锋女权主义女知识分子”,她以超前于时代的言论影响着当下整个中国女性的生活。

——她是李银河,也是王小波的遗孀。

从玛莎·盖尔霍恩到杨绛再到李银河,在世人眼中,这些女性身上的光芒往往被更著名的另一半所掩盖,成为大作家的某种陪衬。但事实上,她们自己的人生已经足够精彩和伟大,足够成为某种传奇,足够令人仰望。

所以,她们不应该仅仅是谁背后的女人,而首先应该是她们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