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的背叛對劉邦的打擊最大,他是劉邦最信任的兄弟,沒有之一

在劉邦的手下里,誰最得劉邦的信任,那個人一定是盧綰,沒有之一。包括蕭何、曹參等一批最早跟隨劉邦的元老,都不及盧綰。

不是親兄弟勝似親兄弟

劉邦和盧綰是同鄉,兩家的關係本來就不錯,他們兩個又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為此兩家人還共同辦酒席慶賀。

盧綰打小就跟著劉邦混,兩人幾乎幹啥都在一起;盧綰對待劉邦像兄長一樣,而劉邦對盧綰也像弟弟一樣。劉邦年輕的時候遊手好閒,正天瞎廝混,別人都看不起他,甚至連家人對他也愛搭不理的,唯有盧綰一直跟著劉邦。

此人的背叛對劉邦的打擊最大,他是劉邦最信任的兄弟,沒有之一

劉邦跑出去躲避服役,盧綰每次都陪著他,那時候的出去躲避,就是往深山老林裡一鑽,艱苦可想而知。盧綰能陪著劉邦,兩人的關係比親兄弟還親。

劉邦起兵後,盧綰一直跟著他,劉邦所有的手下之中,只有盧綰能隨隨便便的進入劉邦的臥室;包括曹參蕭何等人見到盧綰也得客客氣氣的問候行禮。

沒有人比盧綰更受信任

盧綰能力一般,他的戰功也一般,但在劉邦封功臣的時候,封盧綰為長安侯,長安是西漢的國都,劉邦把盧綰封為長安侯,足見他對自己這位發小特殊的感情信任和照顧。

平定了臧荼的叛亂時,劉邦想封盧綰為王,但遭到了大臣們的牴觸,在這之前劉邦一共封了七個諸侯王,個個都是劉邦眼中要剪除的對象。此時的劉邦想封盧綰為王,不是要對付盧綰,而是真心實意的給自己的這位兄弟封王的榮耀和榮華富貴,在劉邦眼裡,劉氏宗族的人不一定比盧綰這個兄弟更親。

此人的背叛對劉邦的打擊最大,他是劉邦最信任的兄弟,沒有之一

雖然群臣牴觸,但劉邦還是決心給盧綰封王,臧荼被俘後,劉邦下詔讓大臣們舉薦一個功勞最多的人封燕王。所有人心知肚明劉邦的心思,都說盧綰功勞最大,就這樣劉邦封盧為燕王。

劉邦封盧綰為燕王,一方面是非常信任自己的這位兄弟,要讓他和自己共榮華同富貴;另一方面,他也想讓盧綰為燕王,鎮守重要的燕地,抵禦匈奴。在劉邦看來,誰都有可能背叛他,但唯獨盧綰不會。

樹大易招風,兄弟生嫌隙

陳豨叛亂後,身為燕王的盧綰也舉兵去攻打叛軍;陳豨派人向匈奴求救,盧綰也派使者到匈奴阻止。不料盧綰的使者在匈奴碰見了臧荼的兒子,他給盧綰的使者說:燕地之所以存在是因為經常發生戰亂,朝廷需要燕王鎮守,如果燕地平穩了,燕王也就危險了。並勸燕王使者告訴盧綰放過陳豨,和匈奴三方暗中結盟,讓朝廷顧忌。

此人的背叛對劉邦的打擊最大,他是劉邦最信任的兄弟,沒有之一

這個使者回來後把事情給盧綰說了,並勸盧綰。盧綰此時也怕啊,劉邦把天下的異姓諸侯王都殺了,就剩下自己和長沙王了,而且呂后的手段也非常的殘酷。盧綰本來膽子就小,經使者這麼一說,就聽進去了。

陳豨的手下將領投降了劉邦,把這個事告訴了劉邦;就邦不相信自己的兄弟盧綰會叛變自己,就派使者去召盧綰來見自己,本意是想把事情問清楚。結果盧綰一看劉邦的使者都來了,更害怕了,託病不去見劉邦。

劉邦這下也有點狐疑不定了,就派審食其和趙堯去接盧綰,並打探盧綰的情況。這時候盧綰已經非常恐懼了,裝重病不去見劉邦,也讓手下人都藏起來。他倒不怎麼害怕劉邦,主要是害怕呂后。審食其回去後,就把事情原原本本的給劉邦說了,劉邦大怒,派樊噲去攻打盧綰。

劉邦的使者走後,盧綰想了一陣子也想明白了,只要自己向劉邦解釋清楚,只要自己沒有造反,劉邦不會為難自己,頂多燕王不做了唄。他帶著家屬和數千人,跑到長安去跟劉邦解釋,到了長安城下聽到劉邦去世的消息,盧綰轉身就投降了匈奴。就邦死了,呂后手機盧綰覺得自己沒啥可能倖免。

其實盧綰沒有反叛的想法,只是他膽子太小,同時也被呂后的手段嚇到了,他只想自保,結果出了個昏招,引起了誤會。

此人的背叛對劉邦的打擊最大,他是劉邦最信任的兄弟,沒有之一

劉邦的封王也害了盧綰

盧綰本來就沒太顯眼的功勞,更多的是苦勞,封他為王,很多大臣都不服氣,容易遭別人的嫉恨。盧綰也沒太大的才能和智慧,這從他選擇和陳豨、匈奴的三方暗中聯盟就看出來,他在難以勝任燕王這個重要位置。

盧綰的反叛對劉邦來說,打擊是巨大的,他給了這個兄弟別人都沒有的待遇;其他異姓諸侯王造反了,劉邦率兵平叛就是,反正遲早都要收拾,可盧綰不一樣,是他在最信任、最親近的人,沒有之一。

劉邦對盧綰封王,是對他的好,可從另一方面說,反而是害了盧綰;如果做個長安侯,盧綰也能安安穩穩的做一輩子的富貴侯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