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方的面都是碱水面

如果对面食有点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南方面食几乎是清一色的碱水面。

往中南地区走,是湖北的襄阳牛肉面和武汉热干面;

往东部沿海走,是南京皮肚面、上海阳春面、杭州片儿川和奉化牛肉面;

在西南地区走,是四川担担面,宜宾燃面和重庆小面;

往东南沿海走,是广东的竹升面和梅州腌面;

什么是碱水面?

刻意添加更多的碱,做出的就是碱水面了。

加碱的作用就是中和面条的酸味,口感更筋道,这是一个复杂的化学反应。

当添加碱水的pH值在9以上,面条会显著变硬,颜色泛黄,还有种特别气味,也就是所谓“碱味”,这就能归类为碱水面了。碱性越强,面越干爽,黄色越亮,碱味更重。

南北面食的差异,除了烹饪方式的不同,还有一大区别就是这碱水。

而中国最“碱水”的面条大概是广东的竹升面,面身特别干爽,色泽特别黄,碱水味特别明显。

为什么南方的面都是碱水面

很多吃惯白面条的北方朋友可能不会喜欢上竹升面的弹牙爽口,而是觉得“太干了,还有一股腥味。”

而吃惯碱水面的南方朋友,在北方呆久,都会想念起那个碱水味。

一些北方面也会添加碱水,比如兰州拉面,为了使拉面更劲道,提高拉面的效率,会添加碱水。一些面店为了提高效率也会添加少许碱水,但只是少量,不会做出那股“碱水味”。而北方家庭自家擀面时,往往不会加碱水。

为什么南方的面爱加更多的碱水?

第一,南方小麦品质不如北方小麦。

北方小麦硬质率高,筋度高,形状挺,稳定时间长。南方小麦筋度低, 稳定时间短,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呈现扁平形状。所以南方小麦做面条需要添加较多碱水来提高筋度,否则面条太软、发粘,口感很差。

《舌尖上的中国》有提到长江流域人们制作面条时添加碱水的作用:

“碱是和面的关键,它能把面中的骨胶蛋白结成致密的网络,锁紧淀粉颗粒,面汤不至浑浊,还能使面在嘴里产生令人愉悦的弹性。”

为什么南方小麦品质不如北方小麦?

原因还是离不开气候和土壤。

虽然南方小麦和北方小麦一样,主要种植冬小麦,秋播春收。

南宋时期,南方就在种植冬小麦。当时习惯面食的北方人流寓江南,麦作发展迅速,还流行“稻麦复种”,即在同一块土地上,水稻秋收之后种麦子, 麦子春收获之后种水稻。当时租佃农民若稻麦复种,可以只纳水稻秋课,不交麦租,在这样刺激之下,小麦种植面积增加,宋人庄绰便《鸡肋编》提到 “竞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所谓春稼,就是春天收获的冬小麦。

但是,在北方地区冬小麦抽穗结实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空气干燥,有利于小麦的营养积累。而在南方地区,气候条件对小麦生长不如北方的好,气温上升快,降水多,不利于籽粒灌浆后干物质的积累,以至小麦籽粒不饱满,产量不高,麦粒品质较差。

北方的土壤一般呈中性,南方的土壤偏酸性、肥沃程度低也是一大原因。

第二,碱能中和面条的酸味。

在南方,很少人会在家擀面,大多去餐馆吃,餐馆的面存放时间较长,加上天气热,在醒面过程中难免会有发酵变酸的现象,会需要添加更多的碱。在北方家庭,面条是主食,现做现吃,对于碱就没有特殊的依赖。

碱从哪里来?

通常我们生活中所使用的碱,指的是纯碱。虽然名为纯碱,但更准确地说,纯碱是一种溶液呈碱性的盐,分类属于盐,化学名碳酸钠(Na2CO3),又名苏打或碱灰。

工业制碱的历史并不算长,在19世纪西方近代工业兴起时才开始普及,最早是用于工业,纺织印染、化工之类,后来才进入食品工业,多作为面粉类食品的改良剂。

工业制碱进入中国则是19世纪时期末的事,那时叫“洋碱”。当时的中国人只会造少量土碱,不识洋碱,也分不清洋土优劣。

经营纯碱的英国卜内门有限公司为打开中国市场,先后在上海和重庆建立卜内门洋行,聘请华裔传教士李德立当总经理。中国面食开始广泛使用纯碱,与其不无关系。

为什么南方的面都是碱水面

原卜内门洋行,现为上海新华书店发行所

英国卜内门有限公司当时是世界五大公司之一,资本雄厚,组织庞大。世界上有市场的任何地方,尤其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都设有其营业机构,而且其总经理李德立也很会做生意,

根据民国初期永利碱厂创始人之一余啸秋先生的口述:李德立(ESLittle)在廊坊等地雇了中国工人挑着洋碱,自己则手摇铜铃吸引街上的行人,大肆宣传他的洋碱如何如何之好,并当场做试验以证明他不是瞎说,酸性物质加碱能产生反应,发酸的面团加碱也能蒸出香甜的馒头。他把他传教的方式用来促销。不到十年,洋碱便打入了中国人的生活,使用洋碱用于发酵也变得普遍

洋碱很长时间垄断了中国的纯碱市场。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法、德、意等国都参加了战争。激烈的战争使欧亚交通梗阻,洋碱没办法从英国运到中国来,洋碱存货的价格几倍上涨,还引发了食品业和工业用碱的恐慌。

实业家范旭东便乘机创建永利碱厂,1916年定址天津塘沽筹建,1924年生产出碱,侯德榜先生发明侯氏制碱法之后,纯碱就完全普及到大家的生活饮食之中。

为什么南方的面都是碱水面

而在工业制碱技术出现前,我国主要从盐湖和草木灰当中获取纯碱,即俗称“土碱”。传统兰州拉面所使用的“蓬灰”也是来自一种草木灰的土碱。

兰州拉面创始人马保子的后人曾详细描述拉面添加蓬灰的步骤:根据面粉的多少,适量加入蓬灰水。蓬灰是专订于兰州北山(现 今永登秦王川)一带烧制的蓬灰,要求蓬灰草经过 霜降节气后烧制,每年一般冬季送货到店。蓬灰是当地一种野生的蓬蓬草,在深秋枯黄后烧成的灰, 十斤开水对两斤蓬灰,加上蓬灰水能使面柔软发松。“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达到光滑滋润就可以拉成不同品种的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