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500洋人士兵防守的東交民巷,為何十萬義和團打不下來?

郭汪旭


說起庚子年事,確實有太多離奇之處。

比如清軍和八國聯軍在京津一帶已經打得熱火朝天了,但孤絕於京城、只有五百洋兵不到的使館區卻是屢攻不下,這可真是咄咄怪事。

這裡先說一個笑話。話說慈禧太后的身邊紅人、武衛軍統領榮祿得到攻打使館區的命令後,他心裡也是犯嘀咕,知道這事不好辦。

為什麼呢,不說慈禧太后可能是一時昏了頭腦,而且還可能是被端王載漪等人給把持了,這萬一把使館夷為平地,公使統統消滅,事後追究起來,那可是要滅全族的!

於是,榮祿就故意讓實力最差的董福祥的甘軍去打。為什麼呢,因為董部只有一些土製大炮,打不下來的!



不久,端王載漪也看了點門道,於是假借太后上諭調來武衛中軍分統張懷芝攜新式“開花大炮”前來助戰。

張分統也犯了嘀咕,萬一這開花大炮一響,局勢可就不可收拾了,於是他立刻跑到上司榮祿那,非要榮大人下個手諭作為命令的證據。

榮祿是個老狐狸,他不肯留下書面證據,又不好明說,只得吞吞吐吐透露一聲:“橫豎炮聲一響,裡面(宮裡)是聽得見的!”

就這麼著,使館區上炮聲隆隆,結果卻是全是空炮,怎麼打得下!

講真,如果當時要攻下使館區的,別說一個,就是十個也不在話下。



據統計,當時使館區的兵力尚不足500人,據意大利公使薩瓦戈記載,第一批使館衛隊為337人;德國和奧地利的衛隊是6月2日才到達的,其中德國52人、奧地利37人。

綜合下來,庚子年使館衛隊的兵力應該在450人左右。

此外,30名法國水兵和11名意大利水兵還被派去保護西什庫教堂(北堂),所以使館區的實際兵力大概只有400人。

就這麼點兵力,又沒有什麼火炮,要想拿下還不是不費吹灰之力?!

那有人要問,為什麼不拿下?

其實前面那個笑話並不完全是笑話,因為所謂清軍圍攻使館區,倒不如說清軍將使館區與拳民隔離開,防止拳民攻進使館殺光洋人!



當然,因為庚子年局勢的複雜性,有那麼幾天慈禧太后確實下令清軍攻打,但其目的並不是要對洋人斬盡殺絕,而是洩洩憤,略加表示而已。

其實事實很簡單,慈禧太后不可能不考慮到使館人員的特殊性,如果真的將使館區夷為平地,那事態就真的不可收拾了。

由此,這才有了一邊裝模作樣攻打的同時,另一方面卻偷偷的給使館區送去給養。否則的話,別說攻打,就是餓也把使館區的那些人給餓死了!

至於西什庫教堂(北堂)的那些傳教士和教民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由於沒有得到清軍切實的保護,北堂在庚子年雖然沒有被拳民攻下,但也是損失慘重,包括法意士兵在內,死亡人高達數百近千人。


坑爹史冊


圍攻東交民巷列強使館區的,除了義和團外,還有董福祥的甘軍和衛戍京城的武衛軍。

按理說這幾萬人馬,對付區區500人不到的列強武裝,即便用人頭喂,也該喂出一場勝仗來了。可結果卻是直到來自大沽、天津方向的八國聯軍主力部隊開到北京城下,東交民巷都依然在對方手裡。

這樣狗血的結局,裡頭的門道可就是相當的複雜了!

義和團的出現,主要源自於中國本土百姓與西方教會勢力之間的激烈矛盾,而這層矛盾,很多時候也不是百姓和教會直接的衝突,中間還夾著一個“教民”群體。

所謂的教民,是那些投靠了教會的中國本土百姓。因為有著教會的庇護,清朝地方官府也要忌憚他們三分,一旦教民與其他人群發生衝突,官府往往偏袒教民一方結案了事。

官府給不了公道,於是受欺壓的百姓便集合在了一起。

中國北方素來有團練的傳統,這些人很快形成了大大小小、名為“義和團”的武裝勢力,待到他們與教民之間的衝突升級,便演化成了席捲直隸、山東等地的義和團運動。

對於清政府來說,自然不希望官方之外,還有另外的武裝勢力存在,而且是爆發在天津、北京這樣的政治心臟地區。

只不過幸好義和團打出的是“扶清滅洋”的口號,至少不像洪秀全的太平軍那樣要奪清朝的江山,這點讓慈禧長出了一口氣。

既然義和團是扶清滅洋,清政府很自然地想到了用他們去對抗洋人。

清政府雖然屢屢賠款、割地,簽訂了一系列屈辱的不平等條約,但慈禧骨子裡也是恨透了洋人,畢竟誰都不想被人欺負,只不過是軍隊打不過別人不得不忍氣吞聲而已。

義和團的出現讓慈禧平添了一個籌碼,儘管她對這些農民武裝的戰鬥力也心知肚明,但這股聲勢依然值得利用。隨著清政府和義和團與洋人的衝突日益激化,終於上演了慈禧同時向英、美、德、法、俄、日、意、奧八個頂級列強宣戰的鬧劇。

對此,清朝內部深知中外差距的官員,如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袁世凱等人。他們乾脆來了個集體抗命搞起“東南五省互保”,拒絕派兵援助京城與八國聯軍作戰。

北京城內,也有這麼一個人,他就是指揮甘軍和武衛軍圍攻東交民巷使館區的慈禧寵臣榮祿。

作為清政府的官方部隊,甘軍和武衛軍裝備精良,因此榮祿對這場圍攻戰的態度,直接決定著東交民巷的戰局。

而榮祿是怎麼幹的呢?

榮祿可是個明白人,他壓根兒就不相信憑著清政府北京地區的人馬,加上義和團真能幹的過八國聯軍,於是本著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的想法,打起了“假仗”。

在榮祿的授意下,清軍將大炮炮口往上抬,炮彈大多從使館房頂呼嘯而過,場面上看起來是激戰正酣、炮火激烈,可實際上卻根本沒有對守衛東交民巷的外國部隊產生殺傷。

真正下力氣攻打使館的,還是那幫義和團民。但他們武器裝備落後,基本還停留在大刀片子和紅纓槍的冷兵器水準,在厚厚的使館牆壁和射擊孔面前,簡直就是洋槍洋炮的活靶子,從頭到腳都無法突破使館武裝的火力網。

因此,直到來自大沽、天津方向的八國聯軍主力部隊開到北京城下,東交民巷使館武裝得到外援發動反攻之前,清政府與東交民巷500守軍,玩的就是這種拿槍彈隔空喊話的作秀把戲。

1900年8月15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匆忙換上普通農婦的衣服,帶著光緒帝、隆裕皇后、李蓮英等往西安方向逃去。

途中,慈禧為平息洋人的怒火,特下懿旨對義和團改撫為剿,還按照列強開出的名單,殺了一大幫出面組織過義和團圍攻東交民巷使館區的王公大臣。


劇透歷史


打不下來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慈禧根本沒打算真的把東交民巷打下來。

對東交民巷的攻擊實際並不猛烈

首先要更正問題裡一個錯誤,東交民巷不僅有500士兵,還有400多使館工作人員和大約2000中國基督徒,這些非戰鬥人員有相當部分也武裝起來了,而義和團大約是2萬多人。當然,如果從人數對比,還有義和團得到了清軍的支援看,理論上打下東交民巷沒有任何問題,然而實際上東交民巷遭到的攻擊卻很輕微。

當時在東交民巷的《每日電訊報》駐華記者辛普森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庚子使館被圍記》,記述了他被困東交民巷時的經歷。作為一名記者,辛普森並非專業的戰鬥人員,但是在他的敘述中,居然出現了在東交民巷覺得“枯悶無味”,所以不得不找“消遣之法”,而他的消遣之法就是指偷偷溜出防線去射擊義和團玩。

在遭到2萬多人圍攻的情況下,一個記者還可以清閒的溜進溜出玩射人遊戲,這場圍攻東交民巷的戰鬥有多兒戲可想而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慈禧並沒考慮真的攻下東交民巷,否則一頓大炮過去早就拿下了。

慈禧從一開始就沒真的想和列強撕破臉

慈禧這麼做,無非是因為她並不是真的相信義和團,只是一面是義和團的興起對她的威脅,一面是對洋人的痛恨,所以慈禧故意把義和團頂在前面對抗洋人。

當然,慈禧也知道洋人不好惹,所以並不會真的和洋人撕破臉,實際上即使在聯軍攻克大沽的時候,所謂的宣戰詔書,也不過是勸說各國使館人員立刻撤離,避免被拳民所傷:

中國與各國向來和好,乃各水師提督遽有佔據炮臺之說,顯系各國有意失和,首先開釁。現在京城拳會紛起,人情浮動,貴使臣及眷屬人等在此使館情形危險,中國實有保護難周之勢,應請於二十四點鐘之內帶同護館弁兵等,妥為約束,速即起行,前赴天津。

慈禧都體貼到這份上了,怎麼可能真的攻克東交民巷。


不沉的經遠


因為,慈禧當初敢宣戰打洋人,不過是一時氣昏了頭,出出氣而已,一眨眼回過神了,覺得事不該做絕,畢竟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所以有意的在放水。這不,光讓那些裝神弄鬼、燒紙喝符水耍大刀的義和團鬧了,要是換正規軍,估計早就拿下了,哪怕斷水斷給養,也早就解決使館區。在慈禧授意下,清軍壓根沒認真下手,估計朝天放槍加放空炮了,完事了,還給人家洋人送吃送喝慰問。



清軍武器裝備真不差,那是有些根據的,拱衛京師的新軍,又是德制毛瑟槍又是英制溫徹斯特,還有俄製哈乞開斯步槍等,炮也不差,什麼75毫米克虜伯大炮、60毫米後裝炮、57毫米速射炮、87毫米速射炮、37毫米速射炮多多少少也有。
(八國聯軍繳獲的清軍大炮)

八國聯軍在天津繳獲的軍火庫裡有:36門克虜伯大炮,口徑87毫米;60門克虜伯大炮,口徑70毫米(1897年埃森製造);42門諾爾登費爾德式速射機關炮,口徑57毫米;42門諾爾登費爾德式機關炮,口徑47毫米;42門大炮,其中一部分為諾爾登費爾德式,一部分為上海機器局製造,口徑37毫米;10門速射機關炮,口徑37毫米;20門小口徑的速射機關炮;3萬支具有最新標記的毛瑟槍和曼裡徹式來福槍;3萬把刺刀、軍用品及其他……約值二百五十萬英鎊。
(八國聯軍繳獲的清軍炮彈)

所以說,京津地區的清軍正規軍武備還是可以的,畢竟洋務運動都搞了那麼久了,攻個使館區那是不在話下。但是,慈禧太后壓根沒想真打,榮祿他們呢也心領神會讓清軍出工不出力,所以打使館區才有這麼難看的戰績,這上面還有幾分借洋人消耗拳民的意思。

別看義和團陣勢大,不過就是清政府利用的工具而已,使館區拿下與否,還得看清廷的意思!


吐蕃國護法國師鳩摩智


10萬義和團打不下一個只有500洋兵困守的東交民巷?這事要是真的,那真的是丟人丟到家了。

不過,這事還真不是真的,沒有10萬義和團攻打東交民巷這回事。

1900年慈禧之所以突然向十一國宣戰,看似瘋狂的背後,實際上卻隱藏著她的兩個用意,一個是借義和團之手教訓教訓洋人,另一個則是借洋人之手鏟除義和團。

義和團愈演愈烈,難道慈禧不慌張?雖然說義和團打著“扶清滅洋”的旗號,可是李鴻章、張之洞、袁世凱等人尚且能夠看得出來這不過是拳民的緩兵之計,難道慈禧看不出來?她看得出來,所以才如坐針氈。

後來,義和團不斷逼近京城,慈禧更慌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絕對比東交民巷裡的洋人更慌。

因為一個不小心,清政府可能就得栽在義和團的手上。

只是義和團說到底也只是由一群貪婪之輩裹挾百姓所組成的集團,他們一路走一路搶,搶得洋人心裡窩火,所以洋人便找清政府反應這事,讓清政府趕緊想辦法鎮壓義和團,從而保護洋人們的利益。

這時候,慈禧卻心生一計,何不讓拳匪、洋鬼雙方鬥一鬥,然後自己坐收漁翁之利?所以,她對義和團採取了曖昧的態度。

洋人一看慈禧沒有剿滅義和團的心思,所以就有了自己派兵入駐東交民巷,保護使館的主意,或許這才是洋人想看到的。

英、美、德、法、俄、日、意、奧八國經過商議,迅速做出了組成聯軍入京的決定,他們打著保護使館的旗號,清政府不想同意,卻也不得不同意。

這八國一開始派了多少兵呢?只有451人,即英國79人、俄國79人、法國75人、美國53人、意大利39人、日本24人、德國51人、奧匈帝國32人以及指揮官19人,這451人全副武裝地進駐東交民巷。

義和團浩浩蕩蕩地湧向了京城,他們嘴上嚷嚷著要打洋人,死也要驅逐洋人,可他們真去打洋人了嗎?

沒有。

義和團入京之後忙得很,走了一路,也搶了一路,搶的是誰的呢?沒搶幾個洋人的,反倒搶中國商、民搶得不亦樂乎,搶了一路還覺得不過癮,或者說這樣來錢快,所以入京之後繼續搶。

這幫烏合之眾入京之後,姦淫擄掠,可謂是無惡不作。

他們搶到了值錢物件,甚至還厚顏無恥地公開叫賣,讓這樣一群人去打東交民巷?別傻了,先不說他們有沒有這個能耐,關鍵是他們根本沒這個心思呀!

所以說10萬義和團攻打500守兵東交民巷這事,純屬謠言,不足信也。

當時真要有10萬義和團不怕死不怕犧牲地往東交民巷打過去,別說拿刀砍了,哪怕是徒手湧過去,東交民巷都得成為廢墟。

東交民巷當時確實遭到了“圍攻”,可要是不是義和團的話,又是誰在“圍攻”東交民巷呢?

實際上,是清軍在攻打東交民巷。

李希聖在《庚子國變記》中記述了1900年6月20日的一幕:“董福祥及武衛中軍圍攻東交民巷,榮祿自持檄督之,欲盡殺諸使臣。炮聲日夜不絕,屋瓦自騰,城中皆哭,拳匪助之,巫步披髮,升屋而號者數萬人,擊動天地。”

這段話說得很清楚了,是武衛軍在打東交民巷,然後“拳匪助之”,義和團怎麼幫助武衛軍呢?

他們一個個跑到屋頂上鬼哭狼嚎地當起了“啦啦隊”,榮祿加油,董福祥加油,武衛軍加油!

那麼,清軍有沒有認真打呢?

也沒有。

清政府這邊還時不時給使館送去蔬菜、水果之類的食物,這是打仗,還是過家家?清軍一開始的時候還是真槍實彈地和洋人打,打到後來反倒變成了禮尚往來的遊戲,炮聲轟隆轟隆的響,可卻沒一炮打到實處。

後來,意大利公使薩瓦戈回憶起了這段往事:“投擲石塊代替了槍炮,雙方都習慣了與敵人近距離對峙。隨著號角之聲發起的夜襲,實際上只是毫無意義的突然的槍聲大作,然後又停下來,人們稱之為起床號。”

由此可見,這場東交民巷的圍攻到底有多滑稽了,如果這樣都能打下來那才奇了怪了。

只不過,清軍不敢和使館守兵動真格的,八國聯軍的援軍源源不斷地打到京城之後,他們可就不跟清軍繼續玩了。

八國聯軍援軍來了,帶著數不盡的槍炮來了,眼看著便要轟開京城的城門了,慈禧嚇得睡不著了。

1900年8月15日,慈禧帶著光緒等人打扮成平民百姓,夾著尾巴灰溜溜地逃離了京城,西逃而去。

慈禧逃出了京城之後,想起了義和團這幫坑人的烏合之眾,他們不僅沒有幫到自己,反倒害了自己,她越想越氣,於是乾脆下令剷除義和團。

當然,慈禧之所以下令剷除義和團,除了解自己心頭之恨之外,實則也是為了安撫列強。


寧糊塗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五百洋鬼子?還十萬義和團?這事那叫扯的疼,疼的厲害,不知道從啥時候開始,抹黑自己個人,這就成了時尚了,這也沒誰了。

話說守那東交民巷這嘎達不止五百洋鬼子的大頭兵,而攻打這地的義和團他壓根就不存在。

您就說吧,用一個不存在的超大人數去碾壓一對大眼珠子就能數出來的敵人,打仗沒這麼算的吧!

今天,就借這地和大傢伙掰扯掰扯這事。

牛掰的不要不要,超人附體的五百洋鬼子。

首先這比鼻屎大了老多的地,確實有五百個洋鬼子士兵。但請您記住了,這地是使館區,使館的工作人員他也不是吃素的。要知道那會洋鬼子所謂的使館工作人員更多的都是帶有軍官色彩的外交人員,就這幫子提槍能打靶,揮刀能指揮的東西可有四百多個。

這要是加上閒著扯淡玩的記者和普通大鼻子,您自己個感覺這得有多少?這你可別不承認,這事結束之後有老鼻子多的記者,寫自己個的回憶錄,那這波人咱少算點,五十個,這不多吧!

好,這幫真真的老外就一千號人。這還得加上二千多信奉基督教彌撒的滿清基督徒。你以為這幫人沒有武裝嗎?這就是三千人的部隊。

咱再瞅瞅義和團,說是十萬,充其量就兩萬。三千對兩萬,大刀片子對快槍,您自己個想這問題。

而且最最重要的是,這兩萬的義和團幾乎就沒有靠近過這所謂的東交民巷,您就算是給義和團配備四十米的大刀片子,能夠得著這幫子洋鬼子嗎?這不扯嗎?

您如果說義和團靠近過這嘎達,那充其量僅僅是經過而已,還不是大規模的。您如果要證據,咱給大傢伙說個事。

話說英國佬這使館裡邊,蹲著幾個《每日電訊報》的記者,其中有一個叫辛普森的東西,他在這事結束之後,自己個蹲在犄角旮旯裡寫了一本《庚子使館被圍記》,講的事就是東交民巷的事。

話說,他這天天的蹲在使館裡頭,閒的屁股上都長釘子裡,整個就坐不住了。當然用人家文明世界的文明話講,叫做枯燥無味。

咋整?哈哈!人家要給自己整點樂子,當然用人家的文明世界的文明話講,想了個消遣的方法。

咋個消遣呢?整根快槍,悄摸兮的溜出他們那五百洋鬼子防守的防線,蹲在一個老鼠拉那啥的地界,瞄著路過的義和團開槍。

這傢伙,一槍一個那叫個過癮啊!在這裡俺要說明一下,幹這事的洋鬼子可不止這一個。

瞅見沒?一個記者都能偷偷的溜出去這麼幹,您就知道這東交民巷的事有多扯淡了吧!

所以啊,別給洋鬼子那大臉蛋子上貼金,沒那麼光彩!

是誰在攻打東交民巷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說了:“你這不是扯呢嘛?那麼這東交民巷的事,就沒打過?別擱著胡咧咧了,那洋鬼子咋死的?”

俺就呵呵了!東交民巷這嘎達開槍打仗這事確實有,但參加攻擊的他壓根就不是義和團,是清軍。

在《義和團檔案史料》這書裡,進攻使館的部隊一個字都沒有提過義和團。

而在滿清那官方文件中有倆摺子是這麼寫的。

翰林院侍講學士朱祖謀:“今官軍圍攻使館,數日不解。……臣愚以為戰事不可不備,而使臣不可不保。”

接著是御史鄭炳麟奏摺中說:“……連夜雖槍炮齊放,而東交民巷洋兵盤據如故,以待外援。請飭城內武衛各軍,剋期迅奏膚功,黎庭掃穴,盡戮之以滅洋人之口,將來可盡諉之亂兵亂民所為,非我所能禁御。”

從這些個字中,您能感覺到啥?清軍才是攻擊使館的主力,壓根就看不見義和團的影子。而且過去那寫摺子不能胡咧咧,敢胡咧咧這離死可就差臨門一腳了。

再有前邊咱不是提到的那個《庚子使館被圍記》,這裡邊對清軍的進攻有著詳細的描述。而對義和團的進攻,僅有三次,就這三次瞅起來壓根就不像是戰鬥,拉出來咱瞅瞅。

說六月二十三號,數名拳匪。瞅見沒數名您自己個感覺能超過二十個嗎?不能啊!這幫人拿著火把衝入德國使館周圍的房子,點火燒房子,結果被德國鬼子盡殺之。

六月二十七號,二百個義和拳,被滿清的部隊逼迫向美國佬的使館進攻。瞅見沒事逼迫,這是最大的一次,僅僅是攻擊了街道上的工事,然後就被擊退了,然後呢?沒了,就這麼結束了!

這到了七月,就一個人,一個義和團的娃娃,拿這引火的物件,衝向矮騾子小鬼子的防線,當場被打死。

好吧,就這三次。您自己個覺得這是進攻嗎?拉倒吧,別讓人笑掉大牙,那熱鬧那蹲這去唄!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就要說了:“拉倒吧!這誰信啊?滿清那會克虜伯大炮都裝備了,來個齊射,就把這使館區給突突了,至於打那麼老半天嗎?”

就這事您得問問慈禧,知道啥叫明面上的進攻,背地裡的保護。您就說吧,慈禧這事辦的地道不地道?風騷不風騷?政治手腕擱著一操作那叫個高明。

核心有洋鬼子自己個保護,外圈有滿清大兵保護,您就說吧,義和團能靠近那才叫見了鬼。

您如果要證據,您問問榮祿,他每天那蔬菜,水果,牛羊肉,麵粉自己個的大頭兵不吃,都那去了?

都送到了洋鬼子的嘴巴里去了,怕這幫武裝到牙齒的洋鬼子餓死,這就是事實!

那麼說道這裡就有人要問了:“就這事洋鬼子也死了不少人,那說明這仗確實是打了,這又怎麼說?”

咋說?攤開來說唄!只能說明慈禧這人搖擺不定,想要給洋鬼子一個教訓,但又不想徹底的得罪洋鬼子,所以瞅著就那麼的彆扭。

咋說呢?這裡邊和洋鬼子掰手腕的一共倆人,一個是榮祿,一個是甘軍的董福祥。

而這事結束以後,洋鬼子要殺人洩憤,榮祿啥事沒有,洋鬼子要死要活的就要董福祥去死,這事就值得咱玩味了!

因為董福祥弄死了老毛子的團長,大傢伙自己個想想這問題。後來董福祥雖然沒有被滿清砍了腦袋,但也被革職了,就這麼病死在了家裡。死後還將自己個財產四十萬兩交付國庫,而慈禧害怕列強,居然連個像樣的儀式都沒有給人家,連個諡號都沒有。

哎!這事和誰說理去!

這事東交民巷的事,其實慈禧也就說的明明白白了。

“……因洋人欺負得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動氣……火氣一過,我也就回轉頭來,處處留有餘地。我若是真正由他們盡意的鬧,難道一個使館有打不下來的道理?”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1900年夏天圍攻東交民巷使館區的主力是清軍,而非人們普遍認為的義和團。

對使館的圍攻開始於6月20日下午。根據時任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的報告,“下午4時正,清軍從北面和東面開火……於是開始了中國政府軍對北京各使館的有組織的進攻”。比利時公使7月25日致駐津領事密信中說“直至本月16號,華兵盡力攻擊,我等竭力抵抗”。美國公使康格在密信中說:“華兵奮擊共26日……中國兵約死2000餘名”。這三位駐華公使的報告或書信中只談到了清軍進攻使館而隻字未提義和團。

清廷官方文件中也體現了這一點。6月30日翰林院侍講學士朱祖謀上奏稱:“今官軍圍攻使館,數日不解……臣愚以為戰事不可不備而使臣不可不保。”7月5日御史鄭炳麟奏稱:“連夜雖槍炮施而東交民巷洋兵盤踞如故,以待外援。請飭城內武衛各軍,剋期迅奏膚功,犁庭掃穴,盡戮之以滅洋人之口,將來可盡諉之亂兵、亂民所為,非我所能禁御”。儘管朱祖謀主張保護使臣,鄭炳麟主張掃平使館,但是二人都視清軍為攻打使館的決定性力量。從以上的中外文書可以看出,攻打使館的主力是清軍而不是義和團。

圍攻使館的清軍主要是榮祿掌握的武衛中軍和董福祥的武衛後軍。其中武衛中軍成軍時間較短,訓練不足,而且武器裝備不全,這就使得他們在攻打使館區時力不從心;董福祥的武衛後軍由早先的甘軍整編而來,戰鬥力強,但當時大部都在北京城外作戰阻擊聯軍,只有部分參加了圍攻使館的作戰。此外使館區房屋眾多,街巷錯綜,使館衛兵利用這一特點建構了良好的防禦工事,有效地阻擋了清軍的進攻。但是後來使館區彈藥糧食消耗甚大,人員傷亡很多,如果沒有聯軍攻入北京城,慈禧光緒兩宮西逃,使館區應該會被攻陷的。


老照片


世界上唯一向所有西方列強宣戰的國家,就是清朝統治下的中國,慈禧太后於1900年6月21日做出“萬國宣戰”的決定。

慈禧太后是多年的老政治家,為什麼出如此欠缺考慮的決策呢?這跟維新變法失敗後,洋人支持光緒帝,反對慈禧有關。

本來慈禧也不會這麼衝動,畢竟槍炮不如人、軍隊素質差,但自從看到義和團的“神功護體”“刀槍不入”之後,她開始有了大膽的想法,“有如此神勇義士,定能滅洋人,保我大清江山。”

1900年前後,民間義和團以“扶清滅洋”為口號,把矛頭對準帝國主義,迅速在中國北方壯大聲勢,用暴力手段打擊外國教會侵略勢力。

西方來的傳教士一旦被義和團抓到,往往就會被凌辱、酷刑甚至處死,他們寄回家的信件讓歐洲人倍感驚慌,中國人被他們想象成為殘暴嗜血的民族。

哪怕義和團運動結束之後,西方國家依然醜化中國人,甚至產生“傅滿洲”這樣的文學形象人物,這個虛擬人物連續100年被稱為“最邪惡的中國人”。

回到慈禧太后的“萬國宣戰”現場,一面是英、法、美、俄、德、日、意、奧、荷、比、西十一國接到宣戰,另一方面清軍、義和團開始攻打東交民巷使館區。

當年的東交民巷使館區被嚇壞啦,各國使館人員約500人、守軍約500人、避難基督徒約400人,武器只有槍支沒有大炮。

而進攻方具有碾壓性優勢,清軍的主力是槍炮齊全的甘軍,義和團有超過10萬人包圍使館區。然而奇怪的事情就發生了,這麼多人硬是打不進去……

清軍擁有最先進的德國克虜伯大炮,按道理幾發炮彈就能把使館區砸出大窟窿,可是炮兵就是怎麼也打不中目標。清軍裡的洋槍也沒發揮作用,只聽到陣陣槍響,就是不見洋兵倒下。

每天的亮點就是義和團衝鋒,他們穿著紅衣紅褲,焚香禮拜後,一人一道符,高喊口號衝進巷子……洋兵發現後,一通射擊,義和團留下一批屍體後撤。

更蹊蹺的是,在戰鬥的間歇,慈禧太后還派人送西瓜、蔬菜、麵粉、雞蛋、肉類進東交民巷,生怕裡面的人餓死。

殺洋人最積極的義和團感覺很沮喪,把更大的精力用在殺北京城內的“二毛子”。他們還認為老百姓的“不潔”讓神功失效,北京的義和團下令破解“令人家煙囪上蓋以紅紙,又令將糞桶倒置,插紙花於上。”

結果沒有絲毫改變,每天重複著同樣的事情,清兵怎麼也打不到要害,義和團衝鋒總是被擊退……65天過後,義和團傷亡慘重,僅取得打死43個洋兵,傷152人的戰績。

為什麼10多萬義和團打不下500洋兵防守的東交民巷?答案就在慈禧那裡,她後來說:“……因洋人欺負得太狠了,也不免有些動氣……火氣一過,我也就回轉頭來,處處留有餘地。我若是真正由他們盡意的鬧,難道一個使館有打不下來的道理?”


子屠龍


上學時老師給我們講過一句話叫:有組織對無組織恆勝。東交民巷裡的洋兵訓練有素,武器先進,最重要的是他們都明白擋不住義和團,所有人都要死。東交民巷外的義和團內部派系林立,各懷鬼胎,根本就是一場鬧劇。

整個運動期間,義和團只殺了不到20個洋人,但卻以“滅洋教”為由,殺了2萬多中國人。在義和團的發源地山東,沒有一個洋人被害,這一方面是袁世凱的刻意保護,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義和團發展壯大後,很快就背離了他們滅洋的初衷。

義和團的主要鬥爭對象是教民,後來發展成所有鄉紳富戶。因為他們有錢,只要把他們按上“二毛子”的罪名,就可以合法地佔有他們的財富。義和團的大師兄們也需要靠著“發洋財”,迷惑窮苦百姓、擴大隊伍。

義和團大師兄們表演神功護體,刀槍不入都是些江湖賣藝人的小把戲。袁世凱和清軍名將聶士成都曾借讓表演神功護體的機會,槍殺過多名義和團大師兄。

八國聯軍在天津登陸後,老佛爺讓義和團和聶士成的武衛軍前去阻截。義和團就打了一次衝鋒就慫了,以後專心在天津洋行搶劫,再也不敢“滅洋”了。

東郊民巷裡的洋人有槍有炮,義和團圍攻兩個多月,才死了150多拳民。這說明義和團根本不敢打洋人,他們自己最清楚有沒有神功護體。

老佛爺當時對洋人的態度也模稜兩可,許多大臣和將領又極其厭惡義和團,認為他們將國家搞得烏煙瘴氣,只有滿族權貴企圖借義和團渾水摸魚。所以不管是洋人、義和團,還是清軍,大家都在演戲,都沒把作戰放在心上。


史料不輯


在大師兄、二師兄們的帶領下,拳民們打砸搶還是可以的,要頂著槍炮往前衝,他們可都是小機靈鬼呢!

北京雖然湧入了數十萬的義和團,但是這些“天兵天將”確實沒有一個明確的領導人,大家都是分壇活動,這樣用一個詞彙來形容就是“烏合之眾”。因此鋪天蓋地的拳民到頭來只做到了圍而不打,如果他們真的有諸多法術,那為什麼不穿個牆、遁個地呢?實在不會這種高難度的法術,讓刀槍不入的天兵去衝也可以嘛。

義和團說的義氣沖天也牛氣沖天,可是他們的“滅洋”也是有選擇的,他們可以刨刨鐵路,推到電線杆,擊殺落單的洋人,殺一些沒有反抗能力的洋婦。正兒八經讓他們去對付一些洋兵,那真是難為他們了。

另一方面,清政府在利用義和團的時候很矛盾,他們既想收拾洋人,又怕洋人知道他們意圖反洋。整個義和團運動中,清政府的思路極不清晰,政令也是朝令夕改,他們既要打擊洋人,又要給洋人獻媚,這極大地限制了反洋的進程。在圍攻使館的過程中,前線主要由清軍包圍,清軍的統率實際上也知道開罪洋人沒有什麼好果子吃,因此這些油條們圍而不打,實際上起了保護洋人的作用,甚至在困難的時候給洋人送糧送水。

因此,所謂圍攻使館、教堂等行為就顯得很喜感了。

歡迎關注、點贊、嘮嗑,我是孝陵衛小校(二分明月故臣心),動手動腳找東西,正兒八經答問題,期待與諸君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