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过敏急救时该皮下还是肌内注射

肾上腺素是临床抢救病人最常用急救药物之一,同时也是高危药物之一,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只有掌握给药途径后,才能如鱼得水。

关于肾上腺素用于过敏性休克的相关问题

1、肾上腺素是皮下还是肌内注射?

最新指南推荐: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肾上腺素选择肌内注射

对所有具有生命危险情况的患者立即给予肾上腺素。同时应尽快上监护(脉搏、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这将有助于监测对肾上腺素的治疗反应。

备注:正确的肌肉注射剂量对于不良反应来说是极其罕见的。

2、为什么要选择肌内注射?

肾上腺素肌注的安全性已明确,肌肉内所含血管比皮内或皮下丰富得多,吸收迅速。皮下或吸入肾上腺素的途径不推荐用于治疗过敏反应,因为其效果较肌注差。

肌注的好处:安全性更高;不需要开放静脉通路;更容易操练;已知过敏的患者可以自行实施肌注肾上腺素。

提醒:肌注最适合大多数需要给予肾上腺素治疗的过敏反应的患者。注射针需要足够长,以确保肾上腺素注入肌肉内。

3、如何掌握肌注适应证?

欧洲变态反应学与临床免疫学会提议作以下定义:过敏反应是一种严重的,可危及生命的全身性或系统性超敏反应,其特点是迅速发展并导致可危及生命的气道和/或呼吸和/或循环问题,通常还伴随皮肤和粘膜的变化。

对紧急治疗来说,过敏反应的精确定义并不重要。

绝对适应证:循环系统异常;呼吸系统异常。

相对适应证:既往有严重的过敏反应;暴露于明确或可疑过敏原;同时合并哮喘发作;持续有呕吐和/或腹痛。

切记:掌握指征,早期肌注肾上腺素是关键!

4、如何选择肌注部位?

肌注的最佳位置是大腿中三分之一的前外侧面。

理由:大腿外侧肌部位皮下脂肪少,肌束厚,神经血管都在内侧,可操作面积大,更方便过敏患者自行注射。

当然,紧急必要时可隔着裤子注射。

关于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区别

肌内注射

注射深度:

将药液通过合适型号的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

注射角度:

垂直90。

注射目的:

(1)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

(2)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

(3)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

注射部位:最常用的部位:臀大肌;其次: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因为通常选用肌肉较厚、远离大神经大血管的臀部,其实还可以打在上臂的三角肌。它与皮注的区别在于,所注射的药液刺激性较强,药量较大,使用更大的针头和注射器,且针管与皮肤表面垂直。

肌内注射时,因为肌肉内所含血管比皮内或皮下丰富得多,吸收迅速,药物可很快到达全身。

皮下注射

注射深度:

将药液通过合适型号的注射器注入皮下组织。

注射角度:

30-40°

注射目的:

(1)需要迅速达到药效或药物不能口服时使用,如胰岛素、肾上腺素等;

(2)为手术进行局部麻醉;

(3)疫苗接种,例如麻疹疫苗、水痘减毒疫苗、流脑多糖体菌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等。

注射部位:

皮下注射通常打在上臂,必要时也打大腿外侧或腹部,例如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仅打在上臂是不够用的,因而增加大腿外侧或腹部的部位,轮流注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