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早期发现孩子有抑郁症倾向?

_玖玖喵咪


许多人心里会认为,抑郁症是大人的专利,与小孩子的世界无缘,其实不然,小孩同样可以得抑郁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自杀的新闻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哪怕是尚未承担起全部生活责任的未成年人,同样可以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应该开始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目前大众对抑郁症的认识度较低,往往很难判断孩子是不是患上抑郁症,要么是过度“诊断”,要么是太过掉以轻心,又或者是把其它的表现误以为是抑郁症。

1、抑郁情绪VS抑郁症。抑郁情绪是人类的一种正常情绪,当一件悲伤的事情发生,孩子又把它归咎为自己的责任时,抑郁情绪便会发生。抑郁情绪区别于抑郁症的三个特点是:持续时间不那么长、社会功能损害不严重、并发症相对较少。准确判断孩子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需要父母拥有良好的心态,避免判断得过重或过轻。

2、内向羞涩VS抑郁症。我的孩子都不和人说话、也不爱和小伙伴玩,整天就喜欢自己一个人呆在家里,他是不是得抑郁症了?不一定。一部分孩子天生胆小,呈现出社交回避的特征,这种性格往往在5岁之前就观察得出,如妈妈离开时会嚎啕大哭,遇到亲戚和大人不敢打招呼,第一次送去幼儿园时一整天都在喊妈妈,在小伙伴里经常是不入群的那个等。抑郁症是在某个时间节点突然就患上的,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变化,而内向羞涩性格却是一个从小开始、连续变化的过程。

3、对立违抗行为VS抑郁症。儿童的抑郁症具有两极性,一部分儿童的抑郁情绪会通过易激惹、情绪爆发等形式表现出来,称为破坏性心境障碍。这种特殊的抑郁表现是与他人具有对立性的,同时,抑郁症的一些表现也可能被敏感的父母捕捉为对父母的反抗,如下课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和父母说话、学习成绩下降、不配合父母的要求等,这需要父母仔细地鉴别。

当孩子出现一些抑郁症的表现时,需要父母及时拉响警钟,同时又需要结合以上的一些情况进行鉴别,以免错误判断。

那么当孩子出现哪些情况时,需要引起父母的注意呢?

1、社交回避。放学后就把自己反锁在门里,小伙伴叫他出去玩儿也不去,父母问他情况也不搭理,不玩电脑也不玩玩具,有时能在床上躺一整天。

2、学习成绩突然下降。抑郁情绪会影响孩子做任何事情的动力,会令孩子难以完成一些原本能够完成的任务,尤其是那些需要专注力和耐心的任务。因此,当孩子持续地抑郁,学习成绩会收到大幅度的影响。

3、躯体化症状。抑郁症会引起一些生理上的并发症,如头晕、食欲不振、乏力、嗜睡、入睡困难、体重下降等。这些情况不一定是由于躯体疾病引起的,要注意观察孩子有无其它躯体疾病的一些特征性症状,如发热、咳嗽、红疹等,同时也要留心孩子有没有抑郁症的行为和心理症状表现。

4、悲观消极。经常感到自卑,觉得自己这也办不好,那也办不好,或者感到前途无望,成绩不会变好的、小伙伴不会对我好的,老师也不会表扬自己的,就连父母也说不定差不多放弃自己了。当孩子的注意力一直放在这些消极面上时,就需要父母们多多注意啦。

5、自残自杀。当长期处于痛苦的情绪中无法摆脱时,可能会采取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发泄,经常采取的方式是掐自己或者割腕,当发现孩子手上有伤疤时,父母需要想到,孩子被人虐待的伤痕一般是不会出现在手腕上的,可能是孩子在暗中伤害自己。另外,结束自己的生命也是抑郁症患者摆脱漫无止境的痛苦方式,如果你的孩子有轻生的念头,请务必拉响警钟。

抑郁症并不可怕,他是可以被发现,并且是可以治疗的,这需要父母平时多与孩子互动、关注孩子的动态,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变化,另外,需要父母了解抑郁症相关的知识,以便准确地辨识抑郁症,并给予孩子合适的帮助和心理支持。


多点心理


1.抑郁症早期可能会出现人格解体,具体表现在自己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客观世界也变得模模糊糊,存在不真实感,对本来非常关心的人不再关心爱护,自己体验不到爱与被爱的乐趣,甚至严重的可能会出现妄想。

  2.抑郁症可能会伴随着躯体疾病症状,但是到医院检查又查不出有病,这种感觉包括睡眠障碍、不思饮食、体重减轻、头痛头晕等症状。

  3.抑郁症的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对原本非常有兴趣的事情失去了兴趣,对任何事情都变得不再关心,不再感兴趣,这个时候患者往往将自己与世界隔离,不出门,不交朋友,不参加社会活动等等、

  4.抑郁症患者原本思维敏捷,患上抑郁症以后变得思维迟缓,反应非常慢,从不主动说话,变得寡言少语,并且语速变得很慢,思考问题出现了思维障碍。

  5.抑郁症患者还会出现焦虑症状,比如坐立难安,自罪自责,觉得自己的世界末日快到了,将本来不大的事情想象的好像天大一样,感觉自己快要过不去了。


树袋宝宝孕婴坊


抑郁症越来越有低龄化的趋向,家长一定要早早重视起来。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回避,当孩子出现情绪上的异常时,一定要重视!!家长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孩子可能有心理病这件事可以理解,家长也很希望通过不做响应期待事情过去,孩子慢慢恢复正常,但是这些都没有解决问题,很可能为未来留下隐患。

其次,家长一般是可以察觉的。

比方说长期的闷闷不乐,不想说话,做事缓慢拖延,不想起床,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等等,都是一些可以观察到的症状。

当孩子发出求救信号时,不要顾左右而言他。家长有时候不善于表达情感或是给予情感支持,所有遇到需要自己安抚孩子情绪,表达情感的时刻,可能会感到十分笨拙尴尬,所以想要用其他的事情来掩盖或者回避孩子正在想的问题。

比方说,孩子正在倾诉自己糟糕不安的情绪时,家长说"你这个问题不大,走,有楼下新开了一家馆子,我们去外面吃一顿。" 这样的做法在问题不大时可能有效,但更多的时候你在夺走孩子的感受和想要表达情绪获得安慰的权利。

第三,不要给孩子加上心理负担。比方说,"你这样让我们都很担心,你赶快好起来",或者"你想死我也还也想呢,我也不是强打笑容在活",或者"有压力就别活呀",这类语言冷暴力的话,其实让孩子对当下自己的状态感到更加的无力,甚至内疚。这样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第四,如果发现孩子的精神压力过大,要积极的前往医院就诊。这可能是解决孩子思维困境最好的办法。


77一只鸡


“如何在早期发现孩子有抑郁倾向”,首先,给提出这个问题的家长点赞!随着每年高考结束后那些触目惊心的新闻还有那些影视明星频频自杀的热搜,“抑郁症”这个词也在慢慢的引起更多人的注意。的确,如果可以在早期、抑郁症尚处在萌芽状态的时候就发现,那么就可以防微杜渐,不至于发生悲剧。


那么,如何在早期发现孩子有抑郁倾向呢?当你的孩子出现以下症状的时候,你就要小心了:


1.情绪持续低落:发现孩子近期突然变得有些郁郁寡欢、不喜欢与人接触、不喜欢讲话、很少笑、对事物反应有些迟钝、经常一个人待着发愣/走神、容易烦躁(尤其是被打扰的时候)

2.沉迷于一些可以让他从现实当中脱离出来的东西:比如,近期孩子突然变得特别迷恋、依赖读小说、上虚拟社交网站、游戏等等。而不喜欢社交和享受现实生活。

3.情绪波动大:孩子的情绪出现忽高忽低的状态,让人摸不着头脑,一点小事,要么过于高兴和激动,要么过于愤怒和偏激,和周围孩子的情绪产生反差;一句不经意的话、无关痛痒的玩笑,孩子却产生了与之不符的情绪反应——发脾气、被激怒、情绪/行为不受控制、哭、特别压抑、特别任性、暴力倾向等。

4.情绪表达障碍:通常情况下,孩子会对情绪缺乏认知,因此在孩子最初出现情绪持续低落或巨大波动时,孩子内心会产生极大的内疚和自责,但越是如此,情绪波动越大、越低落,像恶性循环,一切都无解。有一部分的孩子,在这个时候,会本能性产生自我保护机制——逃避,这也是为什么会产生一些“沉溺”,与此同时,就是“否认”,让自己觉得自己“很正常”,但同时情绪真的需要宣泄,然而由于缺乏专业指导而变得不得法,如此会产生情绪的积压,到了一定阶段,就会产生,不会表达情绪——开心不会笑、伤心不会哭,甚至努力、使劲都不管用,更加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外人看来会有些冷漠、冷静、安静、一切都好,实际上,这个时候很容易出现情绪的全面坍塌。长久的无助,会让孩子感到无望、绝望、持续的负面、自卑和孤独。

5、不同的年龄段的一些表现: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由于他们的主体活动多以游戏为主,同时会有玩伴,所以应该注意——孩子是否对其他小朋友有兴趣,是否对游戏有兴趣,当这两个方面出现问题,并且孩子经常哭闹的时候,或者有意无意地伤害自己,这个时候一定要小心。

学前班到二年级的孩子:由于孩子这个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会和成年人一样有一些身体方面的症状——没有原因的肚子疼、头疼、不舒服;任性哭闹、又哭又喊、歇斯底里、容易被激怒、容易冲动等

三年级到刚上初中的孩子:这个时候的孩子开始慢慢有点“大孩子”的样子,喜欢思考和观察,因此当孩子出现无聊、没有自信、关注死亡话题的时候,家长需要注意。

初高中的青少年:由于处于青春期阶段,身体激素各方面的变化,加上外界因素刺激——学校(师生关系、同学间关系)、家庭(父母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氛围)、社会环境等影响,当孩子遇见伤害而无法得到合理解决的时候,很容易堆积产生阴影,因此当孩子学习成绩下降、食欲不振、不喜欢上学、不合群、情绪波动大、行为过激等情况的时候,需要注意。


丹尼尔妈咪育儿笔记


儿童抑郁咨询:隐藏

儿童抑郁症是指以情绪抑郁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因为患儿在临床表现上具有较多的隐匿症状、恐惧和行为异常,同时由于患儿认知水平有限,不像成年人抑郁症患者那样能体验出诸如罪恶感、自责等情感体验。学龄前儿童抑郁症患病率很低,约为0.3% ,青少年期约在2-8%之间,随着年龄增大,患病率有增加趋势,而且女性多于男性。

  

1、婴儿期抑郁:主要是因为婴儿与父母分离所致,先表现为不停的啼哭、易激动、四处寻找父母、退缩、对环境没有兴趣、睡眠减少、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当与母亲重新团聚后,这种症状可以消失。

  

2、学龄前期抑郁:重庆寸草心心理咨询解释学龄前儿童由于语言和认知能力尚未完全发展,对情绪体验的语言描述缺乏,往往表现为游戏没兴趣、食欲下降、睡眠减少、哭泣、退缩、活动减少。

  

3、学龄期抑郁:可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能力下降、自我评价低、记忆力减退、自责自罪,对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不感兴趣、易激惹、睡眠障碍也比较突出,攻击行为和破坏行为也是抑郁症的表现之一。严重者部分患儿表现为头疼、腹痛、躯体不适等隐匿性抑郁症状。

  

4、青春前期抑郁:症状明显增多,除表现为心情低落、思维迟滞、理解和记忆力下降以外,另一类较明显的症状是行为异常,攻击行为、破坏行为、多动、逃学、说谎、自伤极端等。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将这种既有抑郁情绪,又存在品行问题的类型称为“抑郁性品行障碍”。




重庆寸草心理医生


我想说一下这个问题。

也不是反对楼上的答案。

而是我忽然想起以前我看过的一本书,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写的,书名是《我杀了他》。

这里不讨论书里的案情和谜底,事实上,我印象最深的,根本不是案情,而是书中兄妹两个回忆小时候寄居在亲戚家时的心理。

我不过是采取了大人们比较容易理解的行动而已。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那样做,或许是为了活下去,觉得自己只能那样做。

还有一段让我很是惊恐:

收养我的亲戚非常好,富有爱心,待我就像对待亲生孩子,为了不让我感到自卑,总是细致入微。为了不辜负他们的一番好意,我也进了表现的和和其他家庭成员没什么区别,不仅时长注意不要过于客气,时不时还撒撒娇,总之就是扮演家人的角色。我甚至想过不能太乖,还适当的犯些小错误,故意让叔叔他们操心。因为我知道,比起那些一直听话的乖孩子,大人们更喜欢犯点错误后改过自新的孩子。

只看表现,上面的这个小女孩有抑郁症吗?肯定没有,她能明白怎么样让叔叔他么喜欢,她甚至知道自己不能过于客气,而尽量要不乖,才显得像家人。但是,她的心理诊断没问题吗?

书中的结尾其实已经说明,是有问题的。

这里我想说的是:难道突然发呆不爱说话就是抑郁症的表现吗?

不,偶尔那样是正常的。

一直正常才是不正常!!!

所以,真正需要的还是我们大家用心去感受,而不是只是被一些文章。


杰解说


如果你的孩子有五条以上的症状,而且这些情况已经持续有两周以上,那么孩子可能得了抑郁症

●暴躁、易怒、情绪波动却毫无理由;

●对约会朋友和参加有趣的活动毫无兴致;

●总是抱怨胃痛或头痛;这个症状可能是孩子的躯体反应,也可能是孩子为了逃避上学、社交的借口。

●体重下降;

●更加嗜睡;

●在学校的表现越来越差;

●开始谈论离家出走;

●总是无精打采,总是抱怨太累或太无聊,缺乏自信,讨论自杀,对喜爱的东西变得无所谓了。

格外注意一:孩子行为突变 儿童还不具备和成人一样能全面用语言表达复杂情绪体验的能力,因此,行为的异常突变就成为儿童抑郁症的重要诊断标准。

性格突变:当一个外向乐观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自卑、内向、退缩时,或当一个文静、有礼貌的孩子突然变得急躁、容易激动、没礼貌,以及经常与家长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时,就应考虑患抑郁症的可能。

学习突变:当一个一贯成绩优良,勤奋好学的学生突然出现学习困难,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上课不专心,作业完成困难,成绩急剧下降,以及自暴自弃时,一定要带他们去看心理医生,以便及时诊治。

失眠:儿童一般很少失眠,若一个孩子失眠、夜惊、多恶梦、睡眠中经常辗转反侧,且持续时间长达数月,日间精神萎靡不振,这就应警惕患抑郁症的可能。

格外注意二:儿童抑郁症表现与成人不一样 和成年人相比,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抑郁情绪,而以儿童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快乐”。 抑郁症孩子一般有两种表达形式:外向型症状和内向型症状。

前者是以扔东西、发脾气、烦躁不安等为主的“不安定状态”,让人难以和“抑郁”联系在一起;而后者则不爱与人交流、独自发呆,如果不受重视,也很容易被忽略。

格外注意三:孩子的求助 处于抑郁症早期的孩子,也会向周围的人求助,表达自己的苦闷情绪。这次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孩子会向母亲求助,约三成的孩子向父亲求助,然后是同学、老师。值得关注的是,有两成孩子不向任何人求助,独自承担痛苦。

深入访谈后,医生们了解到孩子的想法:他们不理解我怎么办?平时就和爸妈交流很少,他们会听我说吗?我跟妈妈讲过,她说我不该东想西想,应该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如果我说出来,会让爸爸妈妈更担心,或者批评指责我……而心理医生表示,求助时遇到困难,抑郁倾向的孩子就更容易把自己封闭起来。因此,对于孩子的求助,父母要格外引起注意。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出现异常问题的话,不要轻易下结论,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帮助他一起分析,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再决定如何处理。和孩子单独吃饭、饭后的散步、短途旅行等都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好方法。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如果父母无法调节孩子的抑郁情绪,则需请教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加以解决。


妈妈育儿集


抑郁症症状表现的清单,并不是所有症状都会同时出现。不过,多数患抑郁症的人会出现下面所描述的 5-6 个症状或更多。

(1)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感到不开心;

(2)失去生活乐趣,难以享受生活;

(3)犹豫不决,难以作出决定;

(4)较以前难以胜任工作和任务;

(5)做事提不起劲;

(6)觉得非常疲倦;

(7)感到坐立不安、心烦气躁、易怒;

(8)胃口和体重改变(多数为下降,也有些人正好相反);

(9)不明原因的身体不适,如疼痛、头痛、消化不良等;

(10)要花上 1~2 小时才能入睡但又比正常时间早醒;

(11)骤然对性生活失去兴趣;

(12)失去自信;

(13)觉得自己无能、无用、无望、无价值;

(14)不与他人接触和交谈;

(15)失魂落魄;

(16)经常哭泣;

(17)滥用 / 乱用药物和酒精;

(18)暴力冲动行为;

(19)自杀念头。

当这种不开心的情绪和症状持续 2 周以上,挥之不去,而且对我们的工作、生活造成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这可能就是抑郁症了,应该看医生。


健康运动中心冯春雷


比如孩子可能性格突变,行为突变,也可能过度嗜睡或者晚上失眠,甚至抑郁症早期的孩子会向父母求助。如果父母能够及时识别,儿童抑郁症就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儿童抑郁症的症状 时间:虽然所有的孩子都会有感到伤心难过的时候,或是经历一些低潮期。不过,有抑郁症的孩子坏情绪常常会持续数周或数月。 表现: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常常会觉得上学是种煎熬,渐渐孤立起来,远离朋友,在家不断地制造麻烦,变得敏感脆弱、忧伤和易怒。其实有抑郁症的孩子也像她们的父母一样常常为自己的情绪感到困惑,他们无法准确地描述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于是他们可能开始抱怨自己胃痛、夸大自己的恐惧、觉得烦闷、缺乏精力,甚至谈论死亡。

快速判断孩子是否得抑郁症 如果你的孩子有五条以上的症状,而且这些情况已经持续有两周以上,

那么孩子可能得了抑郁症:

●暴躁、易怒、情绪波动却毫无理由;

●对约会朋友和参加有趣的活动毫无兴致;

●总是抱怨胃痛或头痛;这个症状可能是孩子的躯体反应,也可能是孩子为了逃避上学、社交的借口。

●体重下降;

●更加嗜睡;

●在学校的表现越来越差;

●开始谈论离家出走;

●总是无精打采,总是抱怨太累或太无聊,缺乏自信,讨论自杀,对喜爱的东西变得无所谓了。


格外注意一:孩子行为突变 儿童还不具备和成人一样能全面用语言表达复杂情绪体验的能力,因此,行为的异常突变就成为儿童抑郁症的重要诊断标准。


性格突变:当一个外向乐观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自卑、内向、退缩时,或当一个文静、有礼貌的孩子突然变得急躁、容易激动、没礼貌,以及经常与家长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时,就应考虑患抑郁症的可能。


学习突变:当一个一贯成绩优良,勤奋好学的学生突然出现学习困难,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上课不专心,作业完成困难,成绩急剧下降,以及自暴自弃时,一定要带他们去看心理医生,以便及时诊治。


失眠:儿童一般很少失眠,若一个孩子失眠、夜惊、多恶梦、睡眠中经常辗转反侧,且持续时间长达数月,日间精神萎靡不振,这就应警惕患抑郁症的可能。


格外注意二:儿童抑郁症表现与成人不一样 和成年人相比,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抑郁情绪,而以儿童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快乐”。

抑郁症孩子一般有两种表达形式:外向型症状和内向型症状。前者是以扔东西、发脾气、烦躁不安等为主的“不安定状态”,让人难以和“抑郁”联系在一起

’而后者则不爱与人交流、独自发呆,如果不受重视,也很容易被忽略。


格外注意三:孩子的求助 处于抑郁症早期的孩子,也会向周围的人求助,表达自己的苦闷情绪。这次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孩子会向母亲求助,约三成的孩子向父亲求助,然后是同学、老师。值得关注的是,有两成孩子不向任何人求助,独自承担痛苦。


深入访谈后,医生们了解到孩子的想法:他们不理解我怎么办?平时就和爸妈交流很少,他们会听我说吗?我跟妈妈讲过,她说我不该东想西想,应该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如果我说出来,会让爸爸妈妈更担心,或者批评指责我……而心理医生表示,求助时遇到困难,抑郁倾向的孩子就更容易把自己封闭起来。

因此,对于孩子的求助,父母要格外引起注意。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出现异常问题的话,不要轻易下结论,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帮助他一起分析,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再决定如何处理。


和孩子单独吃饭、饭后的散步、短途旅行等都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好方法。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如果父母无法调节孩子的抑郁情绪,则需请教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加以解决。


一哥说世界


儿童抑郁症的症状 时间:虽然所有的孩子都会有感到伤心难过的时候,或是经历一些低潮期。不过,有抑郁症的孩子坏情绪常常会持续数周或数月。 表现:在这段时间里,他们常常会觉得上学是种煎熬,渐渐孤立起来,远离朋友,在家不断地制造麻烦,变得敏感脆弱、忧伤和易怒。其实有抑郁症的孩子也像她们的父母一样常常为自己的情绪感到困惑,他们无法准确地描述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于是他们可能开始抱怨自己胃痛、夸大自己的恐惧、觉得烦闷、缺乏精力,甚至谈论死亡。 快速判断孩子是否得抑郁症 如果你的孩子有五条以上的症状,而且这些情况已经持续有两周以上,那么孩子可能得了抑郁症: ●暴躁、易怒、情绪波动却毫无理由; ●对约会朋友和参加有趣的活动毫无兴致; ●总是抱怨胃痛或头痛;这个症状可能是孩子的躯体反应,也可能是孩子为了逃避上学、社交的借口。 ●体重下降; ●更加嗜睡; ●在学校的表现越来越差; ●开始谈论离家出走; ●总是无精打采,总是抱怨太累或太无聊,缺乏自信,讨论自杀,对喜爱的东西变得无所谓了。 格外注意一:孩子行为突变 儿童还不具备和成人一样能全面用语言表达复杂情绪体验的能力,因此,行为的异常突变就成为儿童抑郁症的重要诊断标准。 性格突变:当一个外向乐观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自卑、内向、退缩时,或当一个文静、有礼貌的孩子突然变得急躁、容易激动、没礼貌,以及经常与家长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时,就应考虑患抑郁症的可能。 学习突变:当一个一贯成绩优良,勤奋好学的学生突然出现学习困难,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上课不专心,作业完成困难,成绩急剧下降,以及自暴自弃时,一定要带他们去看心理医生,以便及时诊治。 失眠:儿童一般很少失眠,若一个孩子失眠、夜惊、多恶梦、睡眠中经常辗转反侧,且持续时间长达数月,日间精神萎靡不振,这就应警惕患抑郁症的可能。 格外注意二:儿童抑郁症表现与成人不一样 和成年人相比,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抑郁情绪,而以儿童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快乐”。 抑郁症孩子一般有两种表达形式:外向型症状和内向型症状。前者是以扔东西、发脾气、烦躁不安等为主的“不安定状态”,让人难以和“抑郁”联系在一起;而后者则不爱与人交流、独自发呆,如果不受重视,也很容易被忽略。格外注意三:孩子的求助 处于抑郁症早期的孩子,也会向周围的人求助,表达自己的苦闷情绪。这次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孩子会向母亲求助,约三成的孩子向父亲求助,然后是同学、老师。值得关注的是,有两成孩子不向任何人求助,独自承担痛苦。深入访谈后,医生们了解到孩子的想法:他们不理解我怎么办?平时就和爸妈交流很少,他们会听我说吗?我跟妈妈讲过,她说我不该东想西想,应该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如果我说出来,会让爸爸妈妈更担心,或者批评指责我……而心理医生表示,求助时遇到困难,抑郁倾向的孩子就更容易把自己封闭起来。因此,对于孩子的求助,父母要格外引起注意。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出现异常问题的话,不要轻易下结论,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帮助他一起分析,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后再决定如何处理。和孩子单独吃饭、饭后的散步、短途旅行等都是走进孩子心灵的好方法。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如果父母无法调节孩子的抑郁情绪,则需请教心理咨询师或者心理医生加以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