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復產的困難

最近,國家農業部門九次發文,推進多項措施,保障春耕備播和畜牧養殖業的復產復工。但是,在當前諸多因素的影響下,雖然畜牧業復產復工的整體效果明顯,但是在基層還是面臨著一些具體的難題,畜牧養殖業遭受重創,危機重重。對於畜牧業來說,復工並不意味著復產,即使企業復產也並不意味著整體產業的恢復。各地畜牧企業也紛紛尋求破解之法,開展自救,努力爭取能夠平安度過行業的“冬天”。

畜牧業復產的困難

畜牧業有其特殊性。首先,產業鏈比較繁瑣,涉及種苗、原糧、飼料、添加劑、獸藥、疫苗、設備、養殖、屠宰、物流、食品銷售等各環節,上下游各環節的企業密切關聯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系統,只要其中一個環節斷鏈,整體的產業生態就不能恢復。其次,養殖業主體是“活物”的養殖,其時間性比較強,如果斷了飼料就動物就要餓死。第三,畜牧養殖業大多集中在農村鄉鎮,疫情沒有解除之前,土政策嚴重影響畜牧業的發展。

畜牧業復產的困難

由於行業的特性,廣大養殖戶在抗疫時期不同程度存在“產品銷不出去、飼料供應不上,原料運輸不進來、用工回不來、資金要斷流、產業生態差”等難題。原本預計的“春節黃金週”變成了“全民防疫隔離月”,表面上受到衝擊最大的是酒店、旅遊、影院、餐館等第三產業,但畜牧業的產品大量積壓,廣大養殖戶也遭受到重創。最明顯的是家禽業,疫情之後毛禽“吃不掉、運不走、銷不出”,年前進苗的時候基本都是高價,如今虧損嚴重。

畜牧業復產的困難

水產行業也不樂觀,一些南方養殖戶去年使用冬棚養殖技術,希望春節和年後能賣個好價格,年前價格低就沒出塘,誰知年後根本出不了塘。據綜合分析,江蘇、湖南、湖北還有高達45%左右的存塘量,廣東、福建、浙江等地的對蝦、羅非魚存塘也比較大。水產行業的飼料賒銷比較普遍,水產飼料企業的飼料款難以按期收回,繼續賒銷供料的意願基本沒有,水產行業的整體產業生態也在惡化。

畜牧業復產的困難

生豬養殖由於週期相對比較長,這次新冠疫情受到的衝擊不算太大,但是加上非洲豬瘟和進口豬肉的輿情、大項目建設滯緩等因素,產能恢復十分緩慢。河南一個養豬戶說,去年的非洲豬瘟導致生豬養殖下降了50%左右,至今賠付渺茫,這次不少農村地區封村斷路,舊痛新傷,養豬戶真的不想養了。今日斷養,明日斷肉,豬肉本來就緊張,如果再耽誤這個週期,就算三月底全面放開,消費旺季的肉品供應就會十分緊張。

畜牧業復產的困難

平常全國養殖中小散戶庫存飼料大約在十五天,最多一個月。由於疫情突發,交通受阻,飼料廠難以復工復產,有些養殖場就出現斷料的現象,動物餓死的極端情況也不鮮見。東北和內蒙的一些飼料廠反映,“養殖戶要飼料都快瘋了,但是我們找不到車運輸,復工手續繁多,國道、省道執行文件還可以,但是到了村鎮一級,到處封路設卡,即使找到車輛也難以運過去”很多飼料廠反映,“平時三十公里的路,現在要繞道一百多公里,最後還是無功而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