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VR看“园林与昆曲”展

园林线上课堂(24)| 观展·VR看“园林与昆曲”展

在当前特殊时期,中国园林博物馆“闭馆不闭展,服务不断线”,推出“园林线上课堂”,持续推广科普教育。

为了让您宅在家里也可以享受一个人的专场展览,中国园林博物馆推出线上观展,精选出30余个历年优秀展览,以VR虚拟展览和视频科普等多种形式,带您再次“回到展厅”,探寻园林历史文化脉络。


由中国园林博物馆和中国昆曲博物馆于2018年主办的“园林与昆曲”展览入选了国家文物局推送第五批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资源。

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虚拟展览

足不出户

线上观看

“园林与昆曲”


领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典魅力

长按二维码或手机扫描进行线上观展

↓↓↓

园林线上课堂(24)| 观展·VR看“园林与昆曲”展

↓↓↓

园林线上课堂(24)| 观展·VR看“园林与昆曲”展



昆曲,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融诗、乐、歌、舞、戏于一体,享有“百戏之祖”的美誉。

江南地区独特的人文环境,以及人们对诗意生活的追求,孕育了精致高雅的昆曲艺术。诞生在此地的昆曲和传统园林一样,都是当时人们精心营造的艺术生活典范。

园林线上课堂(24)| 观展·VR看“园林与昆曲”展

中国传统园林在咫尺之地再造乾坤,恰与百戏之祖的昆曲相唱相和、相伴相生。景面文心的古典园林中,园景和曲情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珠联璧合。

赏一处人居雅境,诗情画意;

听一曲悲欢离合,余韵绵长。


一.百戏之祖 留韵绵长


第一节 昆曲的历史沿革

中国的昆曲在明清之际曾经辉煌了二百年之久,它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元朝末年,最早发源于江苏昆山傀儡湖、阳澄湖交接的正仪一带,起初的名称叫昆山腔。

明朝中叶,经过当时著名艺人魏良辅、梁辰鱼等人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将昆山腔的演唱方法进一步完善,保留了昆山腔原有的连绵悠长的特点,又融入了北曲曲调中豪放荡气的特点,很快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成为流行一时的“时曲”,此后称为昆曲。

第二节 昆曲的艺术魅力

昆曲是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格律严谨、形式完备、声腔音乐婉转悦耳柔媚悠长的演唱艺术。又经许多文学艺术家奉献智慧,昆曲艺术成为融文学、戏剧、表演、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富有诗情画意的舞台综合艺术,她集中国古典艺术与美学之大成,是东方艺术的杰出代表。

音律之美

(1)昆曲曲牌:昆剧的唱腔曲牌,在每一出戏中是按照「引子-过曲-集曲-尾声」这样的次序加以运用的。

园林线上课堂(24)| 观展·VR看“园林与昆曲”展

(2)工尺谱:是汉字文化圈特有的记谱方法,昆曲工尺谱的记写有数种格式,较常见的有玉柱谱、一字谱和蓑衣谱三种。

园林线上课堂(24)| 观展·VR看“园林与昆曲”展

(3)昆曲乐器:主要由管乐器、弦乐器、打击乐器三部分组成,主乐器是笛,还有笙、箫、三弦、琵琶等,场次、段落转接,唱、做、念、舞之间的相互衔接,舞台情绪气氛的渲染与转换等则多用锣鼓来贯穿。

园林线上课堂(24)| 观展·VR看“园林与昆曲”展

视觉之美

(1)戏服:传统戏曲中演员分饰不同角色,有生、旦、净、末、丑之分,现今一般称“行当”,在昆剧则叫做“家门”。昆曲行当也分为这五类,但分类较细,故而服装样式繁杂,其历史、美学、手工艺价值颇高,是昆曲艺术中具象且灵动的美。

园林线上课堂(24)| 观展·VR看“园林与昆曲”展

(2)脸谱:昆剧脸谱是演员脸部化妆性格化的图案谱式,属昆剧舞台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分净、丑两大类,明末清初以来,随着上演剧目的不断丰富、表演艺术日臻完善,又逐渐演化成净(大面)、副(二面)、丑(小面)三个行当的脸谱,但以净行为主,构成了昆剧脸谱的主体。

园林线上课堂(24)| 观展·VR看“园林与昆曲”展


二 .曲苑兰香 游园寻梦(醉春风)


昆曲剧目或由士人创作于园林,或以园林为故事发生地,从而,昆曲剧目与园林自有其必然的历史联系。

昆曲婉转唱词里的水榭楼阁、碧叶流光,或姹紫嫣红,或断壁残垣,缓缓绘出故事里意境与现实里的实景,园境与曲境完美契合,汇成昆曲与园林共生的活力与美好。

第一单元 曲中折柳——剧中之园

昆曲和园林艺术都反映了人们的艺术生活和人居理想,很多昆曲经典作品都离不开园林内容,园林也成为戏曲创作的源泉和表演的舞台,作为一种理想的载体也成为推动故事发生的重要内容。

园林线上课堂(24)| 观展·VR看“园林与昆曲”展

园林线上课堂(24)| 观展·VR看“园林与昆曲”展

第二单元 梨园一脉——园中之剧

在明清时期江南的古典园林庭院之中,昆曲成为了最好的点缀和背景音乐,而昆曲也渐渐融入了园林的审美文化。园林中的戏台作为一种独特的配置,反映了园林与昆曲融合发展的趋势和相互关系。

园林线上课堂(24)| 观展·VR看“园林与昆曲”展

园林线上课堂(24)| 观展·VR看“园林与昆曲”展

昆曲《牡丹亭》

在中国传统私家园林中,多考虑到听戏唱曲的需要,布置有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戏台。在传统园林戏台上演绎的昆曲梦,从曾经的式微,到今日的再度中兴,一梦已近百年。

园林线上课堂(24)| 观展·VR看“园林与昆曲”展

拙政园“卅六鸳鸯馆”

拙政园“卅六鸳鸯馆”临荷池,向水景,上有卷棚顶,四角有耳房,因此具有极好的音响效果,是听曲的绝美之地。

园林线上课堂(24)| 观展·VR看“园林与昆曲”展


第三部分 经典传承 前缘再续(锦上花)

经历了浮沉,昆曲终成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当之无愧的人类文化遗产。从“全福班”、“昆曲传习所”,到现在的昆曲院团,一代代的昆曲人延续着文脉香火。

2001年5月,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同时也走向了世界,让这门濒临流逝的经典艺术重现荣光。

园林线上课堂(24)| 观展·VR看“园林与昆曲”展

中国园林,具有诗情画意,亭台水榭、假山青松、小桥流水莫不突出“雅”。而昆曲之高者,所谓必具书卷气,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园林有高低起伏,有藏有隐,有动观、静观,有节奏,宜细赏,人游其间的那种悠闲情绪,是一首诗,一幅画,宜坐,宜行,宜看,宜想。而昆曲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唱三叹,曲终而味未尽,宛转优美。

园林线上课堂(24)| 观展·VR看“园林与昆曲”展

作为中国物质文化遗产,园林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传统文化中占着重要的地位,让人不能忘俗,更不舍相忘。而昆曲作为非物质文化瑰宝,其独有的魅力已融入华夏民族的血液里,更以东方之美耀眼于世界。

园林与昆曲的相伴相生,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文化和谐之美,是中国美的盛情绽放。

庭园深处,春色如许……



“园林线上课堂”将推出更多形式丰富的优质科普,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让大家随时随地打开手机就能了解璀璨瑰丽的园林历史文化、艺术、生态和科技。美的园林,就在你身边。


关注中国园林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微园林”

线上观展览 赏文物 品文化

后续还将有更多精彩的“园林线上课堂”系列推送


温馨提示

1、做好个人工作场所清洁消毒,勤洗手,多通风,增强防护;

2、同一办公空间内有多人时,佩戴好口罩,保持适度距离;

3、正确获取权威发布的疫情信息,不传谣、不信谣;

4、消除恐惧心理,作出理性判断,保持良好心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